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串讲.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串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串讲.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宏观部分)串讲串讲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串讲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串讲课程内容及目的:课程内容及目的:一、对所学重要经济理论进行梳理二、强调重点知识点三、讲解习题提高理论应用能力第一章第一章 国民收入的循环与核算国民收入的循环与核算 一、GDP的核算(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经济关系。在国民经济的许多总量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总量。GDP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按照国土原则计算。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按照国民原则计算的。GDP=GNP-得自外国的净要素收益 NDP,净国内生产
2、总值。NDP=GDP-折旧 NI,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GDP-折旧-间接税=NI NI概括了一个社会所有人的总收入,但是总收入并不等于可支配收入(DI)。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NT,净税收,是政府的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部分。DI=GDP-NT二、国民收入循环(理解):从宏观角度看,市场可以分为三类:最终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其中,企业、家庭和政府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企业部门是所有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企业的总和;家庭部门是生产要素占有者的总和,也是消费者的总和。1、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两部门);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两市场):家庭部门的总收入
3、全部用于消费支出,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就会等于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2、两部门;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三市场):总需求AE=C+I国民生产总值 总供给NI=C+S均衡基本条件:S=I 3、家庭、企业、政府(三部门);三市场:总需求AE=C+I+G国民生产总值 总供给NI=C+S+T均衡基本条件:C+I+G=C+S+T 由于政府总支出G可以分解为政府转移支付GT和政府用来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GP;政府总税收T可以分解为政府转移支付GT和净税收NT。因此当政府总税收等于总支出时,财政收支平衡公式为:NT=GP4、将外国市场也作为一个部门,即四部门、三市场:总需求AE=C+I+G+EX
4、国民生产总值 总供给NI=C+S+T+IM均衡基本条件:C+I+G+EX=C+S+T+IM三、国民经济中其他重要变量(了解):1、一般价格水平:物价总水平,由价格指数来反映。其变动泛指产品市场上物价的普遍变动趋势。CPI、PPI、GDP缩减指数。2、一般利息率水平:期限最短、风险最小的利率称为基础利率。贴现率是指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贷款利率。名义利率是指现实中的市场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3、失业率:失业率=(已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类型:摩擦性失业:具有某种熟练技术的工人的短期失业。结构性失业:某个行业衰落或某种技
5、术废弃而产生的失业。需求不足的失业:产品市场上,需求相对于产量不足或减少而造成的失业。充分就业条件下,失业率并不等于零。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率+结构性失业率例题:1.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净投资加政府支出解答:根据三部门、三市场的均衡条件,答案D。第二章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总供求的基本理论“AS-AD”模型(理解):一般价格水平、人们的货币收入和时间偏好是影响人们对最终产品需求量的三个主要因素。总需求一般价格水平的减函数;
6、总供给一般价格水平的增函数,同时受当时生产力极限的制约。总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一般价格水平和总产量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国民收入NI的水平。只要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所造成总需求的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AD的移动,进而影响国民收入NI。当生产力水平发生变动时,总供给曲线也会发生变动,从而会对NI产生影响。优点: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同时,说明了一般价格水平和总产量分别变动的情况。二、NI-AE模型(理解):1、优点:突出总支出AE变动与国民收入NI变动之间的乘数关系。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决定主要取决于总支出AE的水平(需求决定论)。消费函数: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7、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同方向变动。储蓄被定义为收入与消费的差额,由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与收入的关系称为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对消费来说,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会呈现递减的趋势。例题:2.1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则()A.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B.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C.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 D.边际消费倾向小于0解答: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与消费的差额,可以得出MPC+MPS=1,因此答案为A。投资函数:投资支出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而投资者的决策有依赖于投资者对
8、该项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因此投资可以看做是预期利润和利息率的函数。对于投资者来说,宏观经济学说明经济社会总投资量与利息率之间为反向关系。由于利息率是在货币市场上确定,而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仅仅考察产品市场,因此可以将投资视为外生变量。对于两部门的经济,收入均衡条件为S=I。它表明,均衡的收入是由投资和储蓄相等所决定的。需要指出的是,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可能低于、高于或等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但无论均衡后国民收入处于哪种水平,一旦达到均衡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就会停止作用,除非有来自于市场外部的干预,否则均衡点不会移动。在通货膨胀或失业状态下,要调整经济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一般需要利用缺口公式来计
9、算出应该减少或增加的投资量,而消除缺口。例题:2.2、已知:C=50+0.75Y,I=150(单位:亿元)。试求:(1)均衡的收入、消费、储蓄各为多少?(2)如果投资增加25,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解答:(1)根据均衡的条件C+S=C+I,因此,可知Y=C+I,进而求出Y=800。带入公式,可得C=650,S=800-650=150。(2)如果投资I=150+25=175,则同样根据均衡条件,C+S=C+I,Y=C+I,可得:Y=900,C=725,S=175。三、乘数(理解):一般地,乘数可以定义为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根据变量的不同含义,宏观经济学在这里列出了投资乘数、
10、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等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应该指出,随着参与经济活动部门数量的不同,乘数的大小也随之发生变化。四、加速数原理(理解):国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投资增加称为引致投资。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与投资之间反复相互促进的经济扩张。加速原理认为,投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销售量,当销售量上升时,必然会引起扩大生产、增加资本存量。而资本存量的增加值就是投资,I=K。我们把增加以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本量定义为加速数,即:W=K/Q例题:2.3、三部门经济中的平衡预算乘数是指()A.政府预算平衡(即赤字为零)时的乘数 B.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
11、支出或税收变化量之比C.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或税收变化量之比D.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化量之比解答:根据平衡预算乘数的概念可知答案为D。第三章第三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一、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凯恩斯将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人们行为的重要假设。一旦加入了时间与预期的不确定性,货币就不能仅看作是商品流通的中介,凯恩斯指出,货币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连接了现在与未来。在古典学派的理论中,货币在人们手中非交易需求的储藏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行为,但凯恩斯认为,当人们的储蓄和投资是通过货币进
12、行时,必然会由于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储藏货币的投机需要,通过持有货币来对付预期的不确定性和获得收益。这样,货币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已经不仅仅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了,而是一种资产。二、货币需求(理解):人们宁肯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债券)取得的债息收入,而将不生息的货币保存在手边,这称为货币需求。决定货币需求的函数式,称为货币需求函数。由于货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人们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第一,交易动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是收入的函数。此时假设交易需求完全没有利息率弹性,即与利率无关。第二,谨慎动机:为了预防以外而持有的货币。同样假设与利率无关。第三,投机动机:来自于对未来的
13、预期不确定,从而不能准确估计债券市场价格。与利息率呈反向变动。(与古典学派的根本不同点)根据上述观点,可以建立货币的总需求函数:上式表明,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当收入水平上升时,货币总需求增加;当利息率上升时,货币总需求减少。例题:3.1、下面哪一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A.估计股票价格会上涨 B.害怕政府垮台C.职工减少工资 D.物价普遍上涨解答:答案B三、货币供给(了解):货币供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M0和M1。M0通常指通货净额。M1指银行体系以外的流通中的通货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供给有M2和M3。其中,M2是指M1加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
14、3是指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通货和各类银行机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的总和。金融创新时的M1和M2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例如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自动转账账户、回购协议以及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等。四、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过程(理解):一方面,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商品的数量和利率水平;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则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货币市场上,利息率的变动会引起债券价格的变动,从而导致人们重新安排所保持的货币数量,因此会导致货币资产需求的变动。可见,利率调节着货币市场的需求。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时,这将会导致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与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之间会有所不同,因此会影响债券的需求量及价格
15、的变动,从而带动利息率发生变动。鉴于需求与利率密切相关,因此货币需求也会变动。由货币供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利息率称为均衡利息率。当货币供求发生变动时,利息率会随之发生变动,进而达到新的均衡利息率。例题:3.2、如果货币需求为L1=0.2Y,投机需求为L2=2000-500r,则求当收入Y=10000,Ms=2500时的市场均衡利息率。解答:根据货币需求的定义可知,货币需求函数为:L=L1+L2=2000+0.2Y-500r 将Y=10000带入上式可得,L=4000-500r 由于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因此必然满足:L=4000-500r=Ms=2500 由此可以求出:r=3五
16、、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应用):在货币供给变化如何影响总产量的传导机制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实际上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影响利息率,利息率又会影响总投资,进而影响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总需求的变动将引起总产量的变动。可见,在这一传导机制过程中,利息率的变动会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凯恩斯主义者将利息率当作制定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货币主义者则认为,利息率的变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供给量本身或货币供给增长率。他们并不否认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实际利率下降,只是不同意将利率下降的作用作为总需求变动的关键。因此,他们认为应该将货币政策的目标放
17、在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上,而非把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当作控制利息率的手段。第四章第四章 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ISLM”模型模型 对于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加以考虑的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是用著名的ISLM模型加以说明的。该模型说明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是如何决定的。这里,I为投资,S为储蓄,L为货币需求,M为货币供给。一、IS曲线(理解):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IS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该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IS曲线为: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
18、率组合,都是使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使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例题:4.1、给出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达到,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才能实现。A.提高利率 B.降低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 D.增加货币供给解答:根据IS曲线的表达式,可知答案为B。4.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解答:由于是 增加10亿元,因此根据IS曲线的表达式 作为常数项增加,自发投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的增加,但是经过支出乘数b的作用,IS曲线整体产生
19、移动的比例有所变化。因此,答案为C。二、LM曲线(理解):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是建立在流动偏好基础上的。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和动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的三种动机,决定了货币需求函数随着实际收入以及利率的变化而变化;货币供给作为外生变量由政府决定。当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这一均衡条件的满足表明,在实际货币供给 为一定值时,收入Q与利率r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也就是在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Q与r的各种不同组合,即LM曲线。LM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表明,在货币市场达到
20、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具有同向变动的关系。一般地,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使LM曲线的位置移动。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当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向左移动。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例题:4.3、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C.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答案为A。三、双重均衡的确定
21、(理解):当IS曲线和LM曲线的相交时,其交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此时的收入和利率分别称为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收入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均衡利率。ISLM模型不仅可以说明收入决定理论中无法确定的利率决定的问题。而且,由该模型描述的均衡还具有稳定的性质。当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自动调节可以使失衡状态趋向于均衡状态。注意: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四、挤出效应(理解):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在ISLM模型中,如果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
22、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而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正相关。第五章第五章 扩展的宏观经济模型(三重均衡模型)扩展的宏观经济模型(三重均衡模型)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了解):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关于货
23、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一个直接比例关系的理论。在传统的古典理论中,表示这种直接比例关系的方法有两种:第一,交易方程式(欧文费雪)MV=Py。这里,M表示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收入的流通速度,即每1美元在购买中的周转次数,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实际产量,或者是按照基期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方程式说明货币数量乘以货币周转次数等于价格水平乘以实际产量。第二,剑桥方程式(马歇尔)M=KPy。这里,K表示货币余额需求在货币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上述两个方程式都只是恒等式,他们都只标明等式左右边必然是相等的。都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不同表述,其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费雪交易方程式关
24、心的是一个经济社会为实现一定交易量所必需的货币量。而剑桥方程式则假定必须实现的交易额是一定的,个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应有多少。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动摇了货币数量论。在这期间,货币的供给和价格同时下跌,虽然看来接近货币数量论,但是货币流通速度大大下降,而不是稳定不变的。与此同时,实际产量也打打下降了,而不是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些事实都需要新理论来解释,凯恩是理论应运而生。二、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理解):这种总需求曲线,与通常意义上的总需求函数有所不同,它是一条均衡的轨迹。它表明的是价格水平变动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起作用,使利息率和投资需求发生变动,从而对总需求产生的影响。而通常
25、意义上的总需求函数则是表明单独市场上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理解):在供给方面没有统一的认识,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鲜明特点。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建立在工资价格刚性的基础上。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由于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设备,劳动的边际产量并不减少,从而厂商愿意在这一工资率和价格水平下增加劳动投入和产出,直到充分就业点。达到充分就业后,价格水平的提高只能使货币工资上升,而不会使产出增加。四、三重均衡(理解):三重均衡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是ISLM模型的扩展,它不但包括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而且也包括了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此时,价格或实际货币供给量成为内生变量,从而均衡利息率与均衡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宏观 部分 串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