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公共营养师精品ppt课件.ppt





《【精品】公共营养师精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公共营养师精品ppt课件.ppt(1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共营养师营养:营养: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后参与构建组织器官,满足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必要生物学过程。2营养素营养素: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必需营养素、非必需营养素。30.01克3000克60公斤4营养学:营养学:研究机体营养规律、改善营养措施的科学。研究食物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主要包括: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公共营养。5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 膳食参考摄入量: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指标。8摄入水平与随机个体摄入不足或过量概率摄入水平与随机个体摄入不足或过量概率9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s EAR):满足特定人群(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10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满足特定人群(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
3、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按此摄入能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维持在组织中有适当量的储备。常从EAR计算出来,RNI=EAR+2SD 1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是个体对营养素的摄入需要量。制订是即考虑到预防营养素的缺乏,又有减少疾病风险的概念。一般可能超过EAR,也可能超过RNI。1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不致引起不利于健康的作用。如果摄入量进一步
4、加大,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加大。13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营养素的功能1.提供能量:2.构成细胞、组织:3.调节机体生理活动:14营养素的功能动态平衡能量平衡平衡营养素平衡水盐平衡15营养素的功能内环境的稳定神经系统调节酶调节激素调节16营养是维持健康的基础维持人体组织的构成维持生理功能维持心理健康预防疾病发生17营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满足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增强特殊环境下人群的抵抗力、耐受性、适应性预防疾病的发生、辅助疾病的治疗18营养与健康的关系1.讲营养总是会讲食物或膳食2.讲营养必然会考虑吸收、代谢、3.营养学的目的是:维持健康、预防疾病、加速康复。19能量及
5、宏量营养素宏量营养素:人体需要量大,不断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素。在人体内代谢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20热能热能热能包括热和能两部分。热量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要不断向环境散发的热;能量是维持各种生理和体力活动正常进行。21人体能量代谢人体能量代谢1.单位:现在热能的计量单位是焦耳(joule,J),营养学常用的是千焦耳(kilojoules,kJ);以前常用卡(calorie,cal)和千卡(hilocalories,kcalories,kcal);相互关系是 1cal=4.18J;1J=0.239cal。22能量来源 产能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我国人民所摄取食物申
6、的营养素,以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最大。机体所需能量的60%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产生的葡萄糖被吸收后,以糖原的形式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23脑组织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多,在通常情况下,脑组织消耗的能量均来自碳水化合物的有氧的条件下氧化,大脑组织细胞贮存的糖原又极少,代谢消耗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血糖,所以脑功能对血糖水平有很大的依赖性。24脂类 人体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中有40%50%来自体内的脂肪,其中包括从食物中摄取的碳水化合物所转化成的脂肪。在短期饥饿情况下,则主要由体内的脂肪供给能量。脂肪也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但它不能在机体缺氧条件下供给能量。25蛋白质 人体在一
7、般情况下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供能。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机体所需能源物质供能不足,如长期不能进食或消耗量过大时,体内的糖原和贮存脂肪已大量消耗之后,将依靠组织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来获得能量,以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26食物卡价 又称“食物的能量卡价”、“食物的热能”、“能量系数”。单位重量的产生能量数量。27酒精吸收快,但是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能只能以热的形式向外释放,不能用于机体作功,是“空热”。1乙醇可产生29.3 kJ(7.0 kcal)。281g碳水化合物可产生16.7kJ(4.0kcal);1g脂肪可产生36.7 kJ(9.0 kcal);1g蛋白质可产生16.7 kJ(4.0 k
8、cal)。蛋白质=(23.64kJ-5.44kJ)92%=16.74kJ(4kcal)/g脂肪=39.54kJ95%=37.56kJ(9kcal)/g碳水化合物=17.15kJ98%=16.84kJ(4kcal)/g 29能量消耗能量消耗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30能量消耗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 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热能消耗。即在人体安静和恒温条件下(一般为1825度),禁食12小时,静卧,放松,而有清醒时的热能消耗。为了确定基础代谢的热能消耗(basic energy expenditure,BEE),必须首先测定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基础代谢率就是指
9、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公斤体重)的热能代谢的能量消耗。31用体表面积计算:基础代谢=体表面积(m2)基础代谢率kj(m2/h)或kcal(m2/h)体表面积(m2)=0.00568身高(cm)+0.0126体重(kg)-0.0461体表面积(m2)=0.00607身高(cm)+0.012体重(kg)-0.0698 32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体表面积、体格的影响:体表面积大者,散发热能多,因此同等体重者,瘦高者基础代谢高于矮胖者。瘦者组织消耗的热能占基础代谢的7080%,这些组织包括肌肉、心、脑、肝、肾等,所以瘦体质量大。肌肉发达者代谢水平高。男性高于女性510%。3
10、3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年龄;儿童和孕妇的基础代谢相对较高(1028%)。越小越高。成年以后,基础代谢水平不断下降。30岁以后,每10年降低2%。60岁以后下降更快。年龄性别 女性的基础代谢率略低于男性。婴儿时期,因为身体组织生长旺盛,基础代谢率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34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性别;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生病发热时基础代谢增加,热能消耗增加。女性比男性的基础代谢率约地510%。激素;兴奋神经的食物、药物:刺激中枢神经,兴奋性增加,基础代谢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能使基础代谢率增加。35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季节和劳动强度;环境条件的影响:炎热(热带居民的基础代
11、谢比温带居民高10%)或寒冷(寒带居民的基础代谢比温带居民高10%),过多摄食,精神紧张都可以使基础代谢水平增高。环境温度与气候 环境温度对基础代谢有明显影响,在舒适环境(2025)中,代谢最低;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中,代谢都会升高。环境温度过低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颤抖而影响代谢升高;当环境温度较高,因为散热而需要出汗,呼吸及心跳加快。因而影响代谢升高。36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出汗是主动的过程,是汗腺分泌出来的,要耗能;心跳加快等都要增加基础代谢。肌肉震颤,产能增加都需要增加耗能。过多摄食时因为特殊动力作用,使基础代谢增加。基础代谢是在安静、休息、精神放松时测得的,当神经紧张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12、基础代谢增加。与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活动有关;37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运动的生热效应the thermic effect of exercise,TEE)一般情况下,各种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能占人体总热能消耗的1530%,或更多。人体热能消耗变化最大的部分,是人体控制热能消耗、保持能量平衡的最重要部分。38体力活动 一般情况下,各种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能占人体总热能消耗的1530%,或更多。人体热能消耗变化最大的部分,是人体控制热能消耗、保持能量平衡的最重要部分。39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消耗能量的多少与以下有关(1)肌肉发达者活动时消耗能量较多,因为肌纤维粗、多,活动时自然消耗多;(2)体重大者
13、,做相同活动是消耗多,因为机体的负担重,心跳、支撑负担都重;(3)活动时间长,消耗多。40中国成人活动水平分级 活动分级 职业工作时间分配 工作内容 轻 75%时间坐或站立 办公室工作、修理钟表、售货员、酒店服务 25%时间站着活动 员、化学实验操作、讲课学生日常活动等 PAL:1.55(男);1.56(女)中 25%时间坐或站立 机动车驾驶、电工安装 75%时间特殊职业活动 车床操作、金工切割等 PAL:1.78(男);1.64(女)重 40%时间坐或站立 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舞蹈、60%时间特殊职业活动 体育运动、装卸、采矿等 PAL:2.10(男);1.82(女)41体力活动水平(p
14、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体力活动水平 PAL 男 女轻 1.55 1.56中 1.78 1.64重 2.10 1.8242食物热效应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食物的生热效应 the 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在摄食过程中,机体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时需要消耗的能量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同时体温升高和散热增加。占每天能量消耗的10%左右,随着食物种类的变化而变化。43食物热效应 某人基础代谢率为168.80kJh-1,当摄取相当于168.80kJ的食物,并处于基础代谢条件下,
15、经测定,这时的代谢率不是168.80kJh-1而是176.40kJh-1。食物热效应只能增加体热的外散,而不能增加可利用的能:换言之,食物热效应对于人体是一种损耗而不是一种收益。44食物热效应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机理可能是(1)食物消化、肠蠕动、消化腺分泌等;(2)食物多含的热能转化为ATP 时要消耗能量;(3)供能营养素在体内合成代谢需要消耗能量。不同成分的食物的生热效应不等。脂肪的食物热效应约消耗本身产生热能的45%,碳水化合物为56%,而蛋白质则30%。45生长发育及影响能量消耗的其他因素 胎儿、婴儿、幼儿、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能量;孕妇在满足胎儿需要的能量以外,子宫、乳腺等的生
16、长需要能量;疾病、伤口恢复期都需要能量。情绪和精神状态可以影响。精神紧张的工作,可使大脑的活动加剧,能量代谢约增加3%4%。46能量推荐摄入量计算公式 能量摄入量 BMR PAL 47中国成年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中国成年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年年龄龄(岁岁)RNI(MJ/d)RNI(Kcal/d)男男女女男男女女18轻轻体力活体力活动动100388024002100中体力活中体力活动动112996227002300重体力活重体力活动动133811303200270050轻轻体力活体力活动动96280023001900中体力活中体力活动动108783626002000重体力活重体力活动动130092
17、03100220060轻轻体力活体力活动动79475319001800中体力活中体力活动动9208362200200070轻轻体力活体力活动动79471019001800中体力活中体力活动动88080021001900807747101900170048能量来源分配 根据我国的饮食特点,成人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以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为宜。年龄越小,蛋白质及脂肪供能占的比例相应增加。成人脂肪摄入量一般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49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50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 1.蛋
18、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是人体氮的惟一来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能代替。氮(13%19%)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是供给氮的唯一来源,其含量约占人体总固体量的45%。51蛋白质的组成 机体储存蛋白质的量很少,在营养充足时,也不过只有体蛋白总量的1%左右。这种蛋白质称为易动蛋白,主要储于肝脏、肠粘膜和胰腺,丢失后对器官功能没有影响。521.蛋白质的组成 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然后换算成蛋白质的量。动、植物性食物蛋白的含氮量约为15.719%,平均16%。将测得的氮值乘以6.25(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该食物的粗蛋白的含量。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g%)每克样品中含氮量(g
19、)6.25100%53氨基酸氨基酸(amino acid)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含有复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54氨基酸的分类(一)脂肪族氨基酸(二)芳香族氨基酸(三)杂环氨基酸 55必需氨基酸 在人体和食物蛋白质的20余种氨基酸中,只有一部分可以在体内合成,其余的则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的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故称为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9种。组氨酸是婴幼儿必需氨基酸,婴儿缺乏时患湿疹。56条件必需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能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合成
20、,这两种氨基酸如果在膳食中含量丰富,则有节省蛋氮酸与苯丙氨酸两种必需氨基酸的作用,因此有时称为半需氨基酸。57非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能自己合成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并非体内不需耍,只是可在体内合成,食物中缺少了也无妨。58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异亮氨酸isoleucine(lie)天天门门冬氨酸冬氨酸asparticacid(Asp)半胱氨酸半胱氨酸cysteine(cys)亮氨酸亮氨酸leucine(Leu)天天门门冬冬酰酰胺胺asparagine(Asn)酪氨酸酪氨酸tyrosine(T
21、yr)赖赖氨酸氨酸lysine(Lys)谷氨酸谷氨酸glutamicacid(Glu)蛋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Met)谷氨谷氨酰酰胺胺glutamine(Glu)苯丙氨酸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甘氨酸甘氨酸glycine(Gly)苏苏氨酸氨酸threonine(Thr)脯氨酸脯氨酸proline(Pro)色氨酸色氨酸tryptophan(Trp)丝丝氨酸氨酸serine(Ser)缬缬氨酸氨酸valine(Val)精氨酸精氨酸arginine(Arg)组组氨酸氨酸histidine(His)胱氨酸胱氨酸cystine(Cys-Cys)丙氨酸丙氨酸alanine(Al
22、a)59氨基酸模式及限制氨基酸 氨基酸模式就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为了便于比较,常以色氨酸的含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60氨基酸模式及限制氨基酸 摄入食物蛋白质为了合成人体的蛋白质,当膳食的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率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相对越高。鸡蛋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最接近,在实验过程中,常用鸡蛋的氨基酸模式代替,把鸡蛋的氨基酸模式称为参考蛋白。61几种食物蛋白质和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几种食物蛋白质和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氨基酸氨基酸全全鸡鸡蛋蛋牛奶牛奶牛肉牛肉大豆大豆面粉面粉大米
23、大米人体人体异亮氨酸异亮氨酸3.23.44.44.33.84.04.0亮氨酸亮氨酸5.16.86.85.76.46.37.0赖赖氨酸氨酸4.15.67.24.91.82.35.5蛋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半胱氨酸3.42.43.21.22.82.82.3苯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酪氨酸5.57.36.23.27.27.23.8苏苏氨酸氨酸2.83.13.62.82.52.52.9缬缬氨酸氨酸3.94.64.63.23.83.84.8色氨酸色氨酸1.01.01.01.01.01.01.062按照水桶原理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机体内不能充分的吸收和利用,浪费,降低了这种蛋
24、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含量相对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其中含量最低的成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粮谷类食物常是赖氨酸为限制氨基酸或第一限制性氨基酸)6364蛋白质的分类 按照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营养价值)分类:(1)完全蛋白 蛋白质组成中含有全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如酪蛋白、卵蛋白。(2)半完全蛋白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齐全,但有的氨基酸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如小麦中麦胶质蛋白等。(3)不完全蛋白 蛋白质组成中缺乏一种或几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能维持生命,更不能促进生长发育,如动物结缔组织等。65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质末经消化不易吸收,一般情况下,食物
25、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及小肽后方能被吸收。由于唾液中不含水解蛋白质的酶,所以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但主要在小肠。66胃内消化 胃内消化蛋白质的酶是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最适宜作用的pH值为1.52.5,对蛋白质肽键作用白质特异性较差,主要水解芳香族氨基酸、蛋氨酸或亮氨酸等残基组成的肽键。67小肠内消化 蛋白质在小肠内经胰液及小肠粘膜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酶及肽酶的共同作用,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所以,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主要依赖于胰腺分泌的各种蛋白酶 68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 食物蛋白在胃液消化酶的作用下,初步水解,在小肠中完成整个消化吸收过程。胰液中有胰蛋白酶、胰液乳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公共 营养师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