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
《五章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1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章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一、叶斑病类一、叶斑病类一、叶斑病类一、叶斑病类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但叶斑病并非只是叶上发生,有一部分病点病的总称。但叶斑病并非只是叶上发生,有一部分病害,既在叶上发生,也在枝干、花和果实上发生。害,既在叶上发生,也在枝干、花和果实上发生。叶斑病的类型叶斑病的类型: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
2、、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丁香叶斑病、月季黑斑病、大叶黄杨褐斑病、香石竹叶丁香叶斑病、月季黑斑病、大叶黄杨褐斑病、香石竹叶斑病等。斑病等。(一)丁香叶斑病分布与危害 丁香叶斑病发生普遍,国内很多省份都有发生,辽宁、山东、江苏、湖北、北京等地都有发生的报道。丁香叶斑病包括丁香褐斑病、丁香黑斑病和丁香斑枯病三种。丁香感染叶斑病后,叶片早落、枯死,生长不良,影响观赏效果 1 1 1 1丁香褐斑病丁香褐斑病丁香褐斑病丁香褐斑病 症状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病斑为不规则型,多角型或近主要危害叶片,病斑为不规则型,多角型或近圆形,病斑直径圆形,病斑直径5 5
3、10mm10mm。病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病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成灰褐色。病斑背面可生灰褐色煤层,即病菌组织变成灰褐色。病斑背面可生灰褐色煤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斑边缘深褐色。发病严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斑边缘深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大斑。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大斑。病原病原 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尾孢属、丁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尾孢属、丁香尾孢菌。子座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数根束生,香尾孢菌。子座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数根束生,直立,不分枝;分生孢子线形,有多个分隔,基部细直立,不分枝;分生孢子线形,有多个分隔,基部细胞钝圆。胞钝圆。发病规律发
4、病规律 病菌以子座或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分生病菌以子座或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直接侵入。秋季多雨潮湿孢子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直接侵入。秋季多雨潮湿时发病较重。时发病较重。2 2 2 2丁香黑斑病丁香黑斑病丁香黑斑病丁香黑斑病 症状症状 病斑近圆形,直径病斑近圆形,直径3 310mm10mm,初期淡褐色,后,初期淡褐色,后期灰褐色,有隐约轮纹。病斑表期灰褐色,有隐约轮纹。病斑表 面密生黑色霉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面密生黑色霉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破裂。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破裂。病原病原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一
5、种真菌。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一种真菌。分生孢子梗暗褐分生孢子梗暗褐 色,分生孢子色,分生孢子2-32-3个串生,褐色,倒棒形,孢子具个串生,褐色,倒棒形,孢子具2 29 9个横膈膜,个横膈膜,1 16 6个纵隔膜。个纵隔膜。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全部脱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全部脱落。落。黑斑病褐斑病(二)圆柏叶枯病 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北京、西安等地有发生报道。主要危害北京、西安等地有发生报道。主要危害圆柏,还可危害侧柏和中山柏等柏属树木。主要危害圆柏,还可
6、危害侧柏和中山柏等柏属树木。主要危害针叶和嫩梢。发病植株生长势弱,降低观赏性。针叶和嫩梢。发病植株生长势弱,降低观赏性。症状症状 当年新发针叶及嫩梢发病重。发病针叶由绿变当年新发针叶及嫩梢发病重。发病针叶由绿变黄,最后变成枯黄色,引起针黄,最后变成枯黄色,引起针 叶早落。发病严重时,树冠满布枯黄病枝叶,当年不叶早落。发病严重时,树冠满布枯黄病枝叶,当年不易脱落,次年春天掉落。易脱落,次年春天掉落。病原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交链孢属、细交链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交链孢属、细交链孢霉。孢霉。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枝条上越冬,分生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枝条上越冬,分生孢子靠气
7、流传播,自伤口侵入。孢子靠气流传播,自伤口侵入。小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侵入,小树发病较重。小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侵入,小树发病较重。(三)月季黑斑病 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月季最主要的病害。该病除危害月季外,有发生。是月季最主要的病害。该病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蔷薇、黄刺玫、山玫瑰、金樱子、白玉棠等近还危害蔷薇、黄刺玫、山玫瑰、金樱子、白玉棠等近百种蔷薇属植物及其杂交种。此病为月季的一种发生百种蔷薇属植物及其杂交种。此病为月季的一种发生普遍而又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夏秋季造成黄叶、枯普遍而又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夏
8、秋季造成黄叶、枯叶、落叶,影响月季的开花和生长叶、落叶,影响月季的开花和生长 。症状症状 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也危害叶柄和嫩梢。感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也危害叶柄和嫩梢。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严重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嫩枝上的病斑
9、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病原病原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放线菌属、该病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放线菌属、蔷薇放线孢菌和半知菌亚门、盘二孢属的蔷薇盘二孢属侵蔷薇放线孢菌和半知菌亚门、盘二孢属的蔷薇盘二孢属侵染引起。蔷薇放线孢菌的分生孢子盘着生于表皮下,呈放染引起。蔷薇放线孢菌的分生孢子盘着生于表皮下,呈放射状。分生孢子近椭圆形或长卵形,无色,直或稍弯,有射状。分生孢子近椭圆形或长卵形,无色,直或稍弯,有一个隔膜。一个隔膜。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露地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露地栽培,病菌以菌丝体在芽鳞、叶痕或枯枝落叶上越冬。温
10、栽培,病菌以菌丝体在芽鳞、叶痕或枯枝落叶上越冬。温室栽培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分生孢子也是初室栽培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分生孢子也是初侵染来源之一。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侵染来源之一。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而多雨、多雾、多露时易于发病。据试验,叶上有滞留水而多雨、多雾、多露时易于发病。据试验,叶上有滞留水分时,孢子分时,孢子6 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为20202525,pHpH值为值为7 78 8,潜育期,潜育期101011d11d,老叶潜育,老叶潜育期略长,为期略长,为13d13d。多从下部
11、叶片开始侵染。气温。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气温2424,相,相对湿度对湿度9898,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在长江流域一带,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在长江流域一带,5 56 6月和月和8 89 9月出现两次发病高峰期。在北方一般月出现两次发病高峰期。在北方一般8 89 9月月发病最重。发病最重。(四)芍药褐斑病 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我国东北、四川、河北、新疆、北京等地都我国东北、四川、河北、新疆、北京等地都有发生。发病的芍药叶片植株矮小,叶片早枯。有发生。发病的芍药叶片植株矮小,叶片早枯。症状症状 芍药褐斑病又称芍药红斑病、叶霉病,是芍药和牡芍药褐斑病又称芍药红斑病、叶霉病,是芍药和牡丹上的重要病害
12、之一。发病后叶片出现不规则性病斑,病丹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后叶片出现不规则性病斑,病斑大小在斑大小在5 515 mm15 mm,左右,紫红色或暗紫色,潮湿条件,左右,紫红色或暗紫色,潮湿条件下叶背面可产生暗绿色霉层,并可产生浅褐色轮纹。发生下叶背面可产生暗绿色霉层,并可产生浅褐色轮纹。发生严重时,叶片焦枯破碎,如火烧一般,影响观赏效果。严重时,叶片焦枯破碎,如火烧一般,影响观赏效果。病原病原 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枝孢属、牡丹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枝孢属、牡丹枝孢霉。枝孢霉。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株和病叶上越冬。病菌自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株和病叶上越冬。病菌自
13、伤口侵入或直接从表皮侵入。潜育期伤口侵入或直接从表皮侵入。潜育期6d6d左右。分生孢子借左右。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多雨潮湿条件发病较重。风雨传播。多雨潮湿条件发病较重。(五)杨树灰斑病 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北方地区发生普遍。可危害多种杨树。杨树的各个生育期都可北方地区发生普遍。可危害多种杨树。杨树的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发病。症状症状 主要危害杨树的叶片和嫩梢,发病叶片病斑绿色、灰绿色或锈褐色。主要危害杨树的叶片和嫩梢,发病叶片病斑绿色、灰绿色或锈褐色。叶片正面病斑近圆形直径叶片正面病斑近圆形直径10mm10mm左右,中心灰白色,周缘有褐色隆起,潮湿条左右,中心灰白色,周缘有褐色隆起,潮湿条件
14、下病斑长出黑绿色突起的毛绒状的霉状物(分生孢子堆)。病斑可连片形成件下病斑长出黑绿色突起的毛绒状的霉状物(分生孢子堆)。病斑可连片形成大黑斑。嫩梢发病病部变黑,形成梭形病斑,可使病叶死亡。大黑斑。嫩梢发病病部变黑,形成梭形病斑,可使病叶死亡。病原病原 病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病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 东北球腔菌东北球腔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杨灰叶点霉和杨棒盘孢。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杨灰叶点霉和杨棒盘孢。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萌发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萌发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气流传播,萌发后由气孔或表皮细胞缝隙侵
15、入寄主细胞。潜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气流传播,萌发后由气孔或表皮细胞缝隙侵入寄主细胞。潜育期育期5-10d5-10d,发病后,发病后2d2d可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一年可反复侵染多可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一年可反复侵染多次。次。降雨和潮湿条件有利于发病。东北地区降雨和潮湿条件有利于发病。东北地区5 5月下旬和月下旬和7 7月上旬为两次发病盛期,月上旬为两次发病盛期,九月下旬后停止发展。九月下旬后停止发展。(六)大叶黄杨褐斑病 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南方各地普遍发生,北京也有发生报道。引起大叶黄杨早南方各地普遍发生,北京也有发生报道。引起大叶黄杨早期落叶,生长不良,甚至提前死亡。期落叶
16、,生长不良,甚至提前死亡。症状症状 病斑多从叶尖、叶缘处开始发生,初期为黄色或淡绿色小点,后病斑多从叶尖、叶缘处开始发生,初期为黄色或淡绿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扩展成直径2 23mm3mm近圆形褐色斑,病斑周缘有较宽的褐色隆起,并有近圆形褐色斑,病斑周缘有较宽的褐色隆起,并有一黄色晕圈,病斑中央黄褐色或灰褐色,后期几个病斑可连接成片,病一黄色晕圈,病斑中央黄褐色或灰褐色,后期几个病斑可连接成片,病斑上密布黑色绒毛状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座组织。严重时叶片发黄脱落,斑上密布黑色绒毛状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座组织。严重时叶片发黄脱落,植株死亡植株死亡 。病原病原 病原菌为坏损尾孢属真菌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子座
17、黑色,发达,病原菌为坏损尾孢属真菌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子座黑色,发达,分生孢子梗黑色,屈膝状,不分枝,丛生于子座上。分生孢子尾状,有分生孢子梗黑色,屈膝状,不分枝,丛生于子座上。分生孢子尾状,有1 15 5个分隔。个分隔。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子座组织在病叶及其它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病菌以菌丝或子座组织在病叶及其它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潜育期春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潜育期2030d2030d,5 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767月为侵染盛期,月为侵染盛期,8989月为发盛病期,并引起大量月为发盛病期,并引起大
18、量落叶。管理粗放、多雨、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夏季炎热干落叶。管理粗放、多雨、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夏季炎热干旱、肥水不足、树势生长不良也会加重病害发生。旱、肥水不足、树势生长不良也会加重病害发生。(七)香石竹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北京、上海、昆明、天津、成都、上海、深分布于北京、上海、昆明、天津、成都、上海、深圳等地。危害叶片和茎部,造成叶片叶斑和叶枯,并可造成茎腐。圳等地。危害叶片和茎部,造成叶片叶斑和叶枯,并可造成茎腐。影响香石竹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香石竹切花的产量和质量。症状症状 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发病叶片初期产生淡绿色圆形水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发
19、病叶片初期产生淡绿色圆形水渍状病斑,直径可达渍状病斑,直径可达3 35mm5mm,后变紫色或褐色,有时病斑也可,后变紫色或褐色,有时病斑也可为不规则长条形。茎上发病,病斑可环绕茎或枝条一周,造成上为不规则长条形。茎上发病,病斑可环绕茎或枝条一周,造成上部枝叶枯死。花苞受害,可使花不能正常开放,并造成裂苞。部枝叶枯死。花苞受害,可使花不能正常开放,并造成裂苞。病原病原 香石竹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香石竹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和土壤中的病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和土壤中的病残株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
20、水传播。从伤口和气孔侵入。温株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从伤口和气孔侵入。温度在度在2121左右、左右、多雨、连作、老叶多等条件易于发病。多雨、连作、老叶多等条件易于发病。(八)菊花褐斑病 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北京、黑龙江、大连、深圳、成都等地都有发生。发北京、黑龙江、大连、深圳、成都等地都有发生。发生严重时,叶片枯黄,全株萎蔫,叶片枯萎、脱落,影响菊花的产生严重时,叶片枯黄,全株萎蔫,叶片枯萎、脱落,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观赏性。量和观赏性。症状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病斑近圆形,紫褐色,背面褐色或黑褐色。发发病初期叶片病斑近圆形,紫褐色,背面褐色或黑褐色。发病后期,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21、可达病后期,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可达12mm12mm,病斑中间部分,病斑中间部分浅灰色,其上散生细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一般发病从下浅灰色,其上散生细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一般发病从下部开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叶变黄干枯。部开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叶变黄干枯。病原病原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的菊壳针孢菌。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的菊壳针孢菌。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器翌年吸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子器翌年吸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24242828,雨,
22、雨水较多,种植过密条件下,该病发生比较严重。水较多,种植过密条件下,该病发生比较严重。菊花褐斑病(九)松落针病 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危害黑松、马尾松、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危害黑松、马尾松、湿地松、五针松等多种松树。也叫松苗落叶病、松针湿地松、五针松等多种松树。也叫松苗落叶病、松针枯病。枯病。症状症状 多发生在多发生在1 12 2年生的松针上。受害叶初期为黄年生的松针上。受害叶初期为黄色小斑点,逐渐发展成黄色段斑,颜色加深,后期变色小斑点,逐渐发展成黄色段斑,颜色加深,后期变成红褐色。晚秋全针叶变黄脱落。晚秋病叶上可产生成红褐色。晚秋全针叶变黄脱落。晚秋病叶上可产生细小黑点(病
23、菌的分生孢子器)。细小黑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病原 病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松针散斑壳菌,病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松针散斑壳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半壳孢。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半壳孢。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该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或树枝的病叶上越该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或树枝的病叶上越冬。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该病菌没有再次侵染。高冬。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该病菌没有再次侵染。高湿环境有利于该病发生。湿环境有利于该病发生。松落针病叶斑病防治方法 1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肥水要充足;夏季干旱时,要及时浇灌;肥水要充足;夏季干旱时,要及时浇灌;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建造
24、苗圃;种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片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建造苗圃;种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片湿度;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湿度;及时清除田间杂草。2 2消灭侵染来源。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消灭侵染来源。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休眠期喷施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休眠期喷施3 35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波美度的石硫合剂。3 3药剂防治。注意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根据病害种类可选用下列药剂:药剂防治。注意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根据病害种类可选用下列药剂:70%70%甲布津可湿性粉剂甲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000倍液,倍液,1
25、0%10%世高水分散粒剂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600080008000倍液。倍液。50%50%代森铵水剂代森铵水剂10001000倍液倍液101015d15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 34 4次。次。二、白粉病类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发生极为普遍的一类病害。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发生极为普遍的一类病害。一般多发生在寄主生长的中后期,可侵害叶片、一般多发生在寄主生长的中后期,可侵害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嫩枝、花、花柄和新梢。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重者可抑制寄主植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植物 病害 防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