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设计教育之展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一世纪设计教育之展望.ppt(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十一世纪设计教育之展望二十一世纪设计教育之展望二十一世纪设计教育之展望二十一世纪设计教育之展望试从上述观点出发,展望21世纪设计环境、内容、方向的变化,并以文献资料为基础,能动地阐述对应这些变化的设计教育内容与方向。产与消费、革新与变化、欲望与财物为生活基础的主要价值。重视物质的工业社会,最终引发了资源和能源枯竭、并形成了威胁整个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被称为信息、知识社会的未来社会,理论家们的共同见解是:它有别于工业社会,它更加重视均衡思维的“精神性”,更加重视以地域固有文化为底蕴的“价值观多样性”,更加重视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连接这些精神和价值观的“区域化有机融合”,更加重视以宏观角度对彼
2、此不同的系统、环境因素一视同仁的“整体性”思维。此外,在人类生活中,预计对精神的重视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发展,将带来“经济的电脑软件化”,使用和可持续、传统和稳定、品格和含义等,将成为生活的模式。人们的生活观,将从工业社会成熟期追求经济富足的“物质主义生活观”,逐步移向“脱离物质主义的生活观”,即关心知识,追求文化与创作等趣味活动,自然保护、社区服务等多种意向,并使个人价值获得满足。大量生产、流通、消费的形态诱发了能源与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这些全球性严重问题所造成的社会理念和人们生活方式,正朝着“节俭型发展”和“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向转变。在艺术和社会领域,构成社会的“因素多元化”正得到认可,希
3、望努力打破固定的形式和标准,消除主观性与强调人性等等。同时,人们对多样性为基础的“增进情感交流”之关切程度正在增长。二、21世纪的设计内容和方向 迄今的传统工业设计,主要涉及工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单纯地给设计对象赋予造型特性,起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专业性作用;设计对象限于硬件性、物质性可视产品;设计内容通常停留于外形和表面。然而,超越物质性硬件领域的非物质的、软件的、非可视性价值等,将成为社会的主流,设计部门需要具有把上述价值包容入设计领域的积极姿态。第一,需要对设计领域、内容、方向拓展视野。迄今为止以三维硬件为中心的设计,可将其领域扩至软件。以往的设计内容为造型一边倒,一般通过形态、色彩、质感
4、等,在开发最后阶段形成造型。这种设计内容,需要扩及听觉、嗅觉等感觉自不待言,还需要超越造型,把设计宗旨和含义包容于设计内容之中。以上述设计意识的转变为基础,塑造新时代的许多信息、多媒体、电子娱乐器具等,将具有设计的主导性创造价值。比如,现在设计者固然应设计游戏机的外形和画面的内部关系、游戏的特点,还应设计游戏的宗旨、含义,甚至构思。特别是在电子空间的设计,不能像既往设计那样,单纯地按媒体属性的感觉加以定义。例如,把图示设计作为二维平面属性理解,把产品设计与建筑作为三维空间理解,这种理解方式已不再具有意义。因为电子空间,空间媒体的区别,或者物质材料的区别,均不复存在。所有媒体都在电子空间这座巨大
5、的“数字化高炉”里熔为液体。文字不再是单独的文字本身,图像不限于图像自身,语言、文字、图像、音乐,统统为了智能的思考而相互交汇,将不再允许“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说,以前的设计,始终被认为是传达包装内容的物质形态和图像重于传达内容的媒介。与此相反,在电子空间由于信息内容即非物质性的知识本身已形成结构,需要具有更多智能的设计人才。可以说,成功的电子空间设计,取决于能否检索诱发自发兴趣的信息,了解使用者多样性文化感受,并将其制成有意义的结构。因此。我们将把制造这种结构的人们称作“电子空间设计者”。他们将在认知科学、心理学、程序、音乐、舞蹈、图解、电脑绘画、广告、服装、硬件产品设计、建
6、筑等许多部门组成“流浪设计者”。在上述新的环境中设计者为了综合各个门类,需要有自由撰稿人这样修养的专业性。也就是:如果说创作造型美和视觉美,是以往设计者专家式专业性的话,未来的设计者,则应成为类似管弦乐团指挥者那样有综合性修养的“自由撰稿人”,能够依据所要解决问题的主题,综合其它专业领域,把作品升华为美妙的艺术和所希冀的文化。设计者为了发挥此种综合性作用,需具备能提出未来蓝图,并加以具体实施的战略家素养。第二,借助微电子工程学和新材料的开发,设计意识的重要性将显现出来。在一些领域,产品设计与平面设计之间或设计与绘画、雕塑之间的差异,可能日趋模糊。微电子工程学将进一步动摇产品体量的传统概念。换言
7、之,因使用微缩技术,电子产品更趋小型化定义体积的三个要素中(具有X、Y、Z轴)的“Z”轴逐渐变薄,意味着最终扁平为X、Y的平面。无异于薄似一张信用卡的电子计算机已经面世,平面化产品将突出图示分解面(Graphic Interface)的比重。新近开发的“壁挂电视机和音响”,预示可获得同镜框中画面一样的质量。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将允许适合于过去生产方式的设计形式增加自由度。其结果,工业产品将打破同手工艺的界限而趋于欣赏用品化,最终获得雕刻的质量。立体与平面,图示与绘画,产品与雕刻之间的界限,都将趋于模糊、对以往艺术和设计的概念将需要重新予以定义。第三,对人们生活的设计,将转变为表达日常生活多样性和
8、细微含义的形态。这意味着今后设计,将反映人们日常无数细微意向所造成的多样性价值。我们生活中的日常价值,不是以类似台球的结晶结构那样各自独立存在,而是如同气流在流动并连续地扩散。因而对于人们生活的设计,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从结论性观点出发轻易地加以类型化,或者无端地予以分析。关于未来设计方向,还应重视同包括使用者的对话及通过对话的情感交流。惟有取得可能受设计影响之使用者群体的有意义的协作、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民主的设计。通过与使用者在社会、文化、精神层面上的情感交流,才能创作出实用而有意义的设计作品。与使用者的对话和情感交流需要贯穿设计阶段、使用阶段等作品生存周期的全过程。为了使设计贴近使用者的愿望,
9、设计者应取的态度是:倾听和贯彻使用者要求,重于设计者赋予本人的想法。通过与使用者的对话和情感交流过程,设计者对设计作品可以求得何为实际、如何连接使用者意图和含义的答案,并可获得灵感。例如,菲力浦公司设计中心主导的“未来梦幻”(Vision of Future),其各种未来设计方案至今仍陈列在菲力浦公司展馆,接受使用者的审查。通过对话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日本的游戏机“精灵(音达马高奇)之成功,同样充分表明通过对话交流情感的要求是多么强烈。第四,环境问题,将要求在创造人们多样化价值的设计时重视努力使这些价值在人类、社会、环境的脉络之中总是彼此和谐协调,努力寻找他们的共同范畴设计的客体,应同其周围体
10、系和整个社会、环境相和谐;设计所求的丰富多彩的美感,应具有以社会、环境整体角度或者伦理为底蕴的世界普遍性。出于上述考虑,设计者理应具备洞察社会与环境整体的广阔视野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对设计作品随岁月流逝和自身变化而产生的结果(使用、维修、升级、报废)具有长期的责任感。三、2l世纪的设计教育社会价值趋向正在摆脱过去由能源和物质、分离和分析、标准化所支配的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知识、文化环境社会。从这一脉络出发,关于设计教育目标方向,应超越昔日以工业与企业为主的物质经济和竞争逻辑为基点的教育,而应重视知识价值为基础的精神与物质、多样性与整体性、人性与社会环境价值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对这些价值的均衡探索
11、,设法创造出和谐的人类生活环境。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时代要求还将重视新技术、未来生活、固有文化、国际化、生态环境因素,并从此出发同时将重视对事物的本质性诠释。因此,教育的具体内容、除技术和造型之外,应是随时代变迁所需的有关设计修养,即对未来社会、人类生活、设计经营所必要的认识论、现象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尖端科学、技术、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的了解,确立价值观和伦理观,以及沟通、理论创新、市场经营修养等。未来设计教育的目标,应置于创造多样性、综合性、社会环境价值相互和谐的人类生活价值。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把设计教育方向转变为以实验、研究、开发为中心,促进教育水平的高级化。这意味着:大学同企业之间的障壁将徐徐崩塌并走向融合;设计大学将担当起风险经营的先锋角色;设计教育方向的很大比重,应置于开拓总体性视野,使研究、知识、创新、经营相互连结起来。传媒、信息服务、娱乐、修养、教育等行将成为支配未来知识产业的主要价值,对这些价值的有效探索和开发,也应成为设计教育的主要课题。品牌设计 结束!结束!结束!结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