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成稿).doc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成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成稿).doc(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某县近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章 综合说明第节 项目区自然条件一、项目区地理位置某县位于淮河流域尾闾,地处江苏省中部沿海(濒临黄海),苏北灌溉总渠南侧,总面积 2975 km2,耕地总面积 156.39 万亩,其中县属耕地面积 134.67 万亩。南与大丰市接壤,北与滨海县毗邻,东临黄海,西与阜宁县、建湖县、盐城市城区交界。某县近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项目区为两处,分别位于某县县城东部的海通地区和东南部的黄尖地区,总涉及面积达 318.3km2,12.23万人。二、项目区气象条件某县属季风性亚热带北部边缘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 13.62,最高气温 39.9,最低
2、气温 -15.0。多年日照时数 2362h,最多日照时数 266.5h,最低日照时数 2055.9h。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平均风速为 3.03m/s。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最大年降水量 1559.4mm( 1962 年) ,最小年降水量499.7mm(1978 年)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032.1mm,每年 69 月2雨量较大,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4.8%。年平均蒸发量 900.2mm,无霜期 176245d(多年平均 214d) 。三、项目区地形地貌某县地处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古为宣泄淮水的浅水湾,历经一、二千年,淮河、黄河、长江上游河水挟带的泥沙,在海洋的动力因素作用下沉积、淤展,逐渐
3、由沧海变桑田,形成地势低洼,河道交错的地貌特征。项目区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废黄河高程)在 1.62.2m 之间, 地貌形态简单,为滨海平原区。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规定,查得某县城区地震动峰加速度 g=0.1,地震烈度为 7设防区。四、河流水系境内河渠四通八达,在引水、航运、排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里下河地区的骨干排水河道某河、黄沙港、新洋港横穿县境,并成为全县的主要引水河道,另外贯穿盐城南北的通榆河可以经泰州引江河直接引长江水在干旱时补充本地区水源。五、项目区交通状况项目区内的水陆交通便利,水路交通主要有五级航道的某河、新洋港横穿县境。陆路交通
4、有国道盐连高速公路、省道陈李线贯穿县境南北、同时县乡、乡村公路纵横交错。项目区内的海通水厂和黄尖水厂分别建在某河、新洋港岸边,管网沿公路布置,交通非常3便利,满足施工及运输要求。七、项目区水资源条件及饮水安全状况水资源条件1、新洋港水源新洋港流域面积 2478km2,全长 102km,分上下两段,上段主干是蟒蛇河,自大纵湖北口门至盐城北闸大桥 42km;下段自盐城北闸大桥向东至新洋港闸 60km,新洋港干河河底宽度 140160m,河底高程-4.0-8m,河坡 1:3.0 。据据盐城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19612000 年 40 年的统计资料(下同),新洋港大新河口站历史最高水位 2.66m(1
5、991 年 7 月 15 日),最低水位0.06m(1979 年 1 月 4 日),多年平均水位 0.81m。新洋港闸站(上)历史最高水位 2.29m(1965 年 8 月 22 日),最低水位 0.62m(1997 年 6月 30 日) ,多年平均最高水位 1.59m,多年平均最低水位 0.11m,多年平均径流量 20.8108m3,最大年径流 40.29108m3(1962 年) ,最小年径流 8.12108m3(1978 年) 。黄尖取水口位于新洋港近期刚整治的特庸段中部,距盐城北闸大桥36.7km,距新洋港闸 23.3km,河底宽度 160m,河底高程-4.0 m,河坡1:3.5。2、
6、某河水源某河流域面积 4036km2,其中阜宁以东 1141km2,自通榆河至某河闸段河长 100km,河口宽 150350m,河底高程-7-10m,两岸流入的支河 13 条。4根据某河闸站(上)历史最高水位 1.80m(1983 年 7 月 24 日),最低水位0.88m(1997 年 8 月 21 日),多年平均径流量 39.6108m3,最大年径流 76.07108m3(1965 年) ,最小年径流 19.02108m3(1978 年) 。海通取水口位于某县城小洋河出口的上游(北部)约 4km 处,上游距本县的千秋镇 13km,阜宁县城 90.4km,下游距某河闸 9.6km,河口宽度
7、405m,河底宽度 168m,河底高程-7.0 m。根据以上分析,即使在枯水年份,新洋港、某河也有足够的水量,能够保证农村生活用水需要,加上泰州引江河、通榆河的全线贯通,也将为本地生产、生活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项目区饮水安全状况目前项目区人畜饮水困难已基本解决。截止 2003 年底,项目区现有深井 21 眼,地面水厂 4 座,日供水量约 8950m3,自来水用户达 2.5万户,8.96 万人,到村普及率达 100,入户率达 78,基本解决饮水困难。但项目区饮水安全及饮水保证还存在严重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饮水水质指标严重超标,已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项目区目前主要饮水水源是地下水,因地
8、处沿海,浅层地下水因含盐量太高无开采利用价值,承压层含水量极少,限制开采,目前主要是开采、承压水,而沿海承压氯化物含量高达 2.5g/L 以上,承压含氟量高达 2mg/L 左右,而且目前矿化度还以每年 20mg/L 的速度增长,严重超标的含盐自来水,难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项目区5现有深水井 21 眼, 7.3 万人还饮用含盐、含氟严重超标的自来水,许多水厂供水设施简单,无专门化验、沉淀等设施,只有一座简单的水塔来保证送水,常常是从地下抽上水塔就向用水户送水,泥浆水、 “有毒水”不可避免。 二是供水水量得不到保证。项目区深水井
9、一般兴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取水深度一般为、承压层。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单井日供水量不足 300m3,日抽水时间长达 18h 左右,用水量大,出砂量逐步增多,水位、水量下降。加之深井年久老化,水质变差,不仅含盐量达到 2.50g/L 以上,远超 250mg/L 饮用水卫生标准,特别是夏季饮用水高峰和街道企事业单位生活、生产用水集中期间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地方群众、企事单位的供水需要,常常出现隔日分片供水现象。三是供水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已影响到正常供水需要。由于项目区供水分散,供水管网投入大,而且基本上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受益户自筹兴建起来,虽然供水工程进行了改制,但只能免强维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饮水 安全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