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244-2022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河南省).pdf
《DB41∕T 1244-2022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河南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T 1244-2022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河南省).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65.020.20 CCS B 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2442022 代替 DB41/T 1244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2022-10-17 发布 2023-01-16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1244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防控原则.2 5 主要病虫害与防控.2 6 病虫害防控记录与建档.5 附录 A(资料性)常见食用菌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7 附录 B(资料性)常见食用菌主要虫害危害症状及发生条件.11 附录 C(资料性)常见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化学
2、药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表.12 DB41/T 1244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1/T 12442016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与DB41/T 1244201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栽培措施防控的定义(见3.2),删除了农业防控(见2016年版的3.4)、人工防控(见2016年版的3.8)的定义;b)增加了防控原则(见 4);c)更改了菌丝体期主要虫害类别(见 5.1.1.2,2016 年版的 5.1);d)更改了培养料内加药防控标准(见 5.1.2.1
3、.6,2016 年版的 5.2.2.2);e)增加了培养料灭菌的相关技术参数(见 5.1.2.1.8);f)更改了覆土材料相关内容(见 5.1.2.1.13,2016 年版的 4.1.2.1.11);g)更改了旧场所处理标准(见 5.2.2.1.2,2016 年版的 5.2.1.2);h)增加了粘虫板诱杀害虫时粘虫板使用的方法和密度(见 5.2.2.2.3);i)更改了以菌治虫,并推荐了相关生物类药品(见 5.2.2.3,2016 年版的 5.3.2.2);j)增加了病虫害防控记录与建档相关内容(见 6);k)增加了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的登记农药(见附录 C 中表 C.1)。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
4、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周口市分校、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闻亚美、张辉、黄桃阁、张宏波、丁亚通、党帅、王伟、王奇。本文件于2016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DB41/T 12442022 1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病虫害防控的术语和定义、菌丝体期主要病虫害与防控、子实体期主要病虫害与防控、生理性病害与防控的技术措施和病虫害防控记录与建档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5、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456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
6、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病原物 引起食用菌发病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生物统称为病原物。3.2 栽培措施防控 综合运用各种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措施,有目的地创造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而不适合病虫害发生的栽培环境,从而抑制或减轻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的方法。3.3 物理防控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色、温度、放射线、热、红外线辐射、激光等防控病虫害的方法。3.4 生物防控 利用害虫天敌、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来防控病虫害的方法。DB41/T 12442022 2 3.5 化学防控 采用化学药剂处理,以减少或消灭病虫害的方法。4 防控原则 食用菌病虫害防控必须坚持“预
7、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突出绿色防控策略,优先采取栽培措施防控、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合理使用化学防控,严禁滥用农药,谨慎使用农药,确保生态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5 主要病虫害与防控 5.1 菌丝体期主要病虫害与防控 5.1.1 菌丝体期主要病虫害 5.1.1.1 菌丝体期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链孢霉、酵母菌、黏菌等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附录A中表A.1。5.1.1.2 菌丝体期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有菌蚊、菇蝇等,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被害症状见附录 B 中表 B.1。5.1.2 菌丝体期主要病虫害防控措施 5.1.2.1 栽培措施防控 5.1.2.1
8、.1 场地选址 按照NY 5099要求执行。5.1.2.1.2 菇棚设置和建造 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5.1.2.1.3 设备设施 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5.1.2.1.4 环境消毒 生产场地应定期打扫,清除垃圾、杂草和废料,保持清洁卫生。无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除用消毒剂、杀虫剂进行处理外,还应用紫外线、臭氧等杀灭病原菌,常见的化学药剂见附录C。5.1.2.1.5 原料配制 原辅材料选择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在制作食用菌菌种和生产栽培时,要根据不同品种对营养和理化条件的要求,采用合理的培养基配方进行科学配制,具体按NY/T 2375要求操作。5.1.2.1.6
9、培养料制备 DB41/T 12442022 3 培养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充分预湿后即完成培养料制备。但一些栽培工艺需要堆制发酵,如平菇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草菇、大球盖菇栽培等。按照栽培模式的不同,合理调节培养料含水量,袋栽培养料最终含水量应为60%65%,畦床栽培培养料最终含水量应为65%70%,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根据不同品种对酸碱度的不同要求,合理调节培养料酸碱度。一般菌丝体生长最适pH值为5.56.0,但草菇适宜pH为7.59.0,双孢蘑菇适宜pH为7.27.5。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时,可在培养料中加入无公害食用菌专用杀虫剂预防虫害,用药应符合N
10、Y/T 393、NY/T 1276、GB/T 8321.5、GB/T 8321.7和GB/T 8321.10的相关规定。5.1.2.1.7 栽培容器选择 栽培容器的选择应符合 GB/T 4456规定。5.1.2.1.8 培养料灭菌 培养料灭菌按照NY/T 528的规定操作执行。常压灭菌一般是灭菌锅内100 保持8 h10 h,高压灭菌一般是灭菌锅内0.138 Mpa、126,保持2 h。由于食用菌栽培容器大小不一、灭菌锅容积大小不一以及灭菌锅蒸汽发生量大小不一样,灭菌时间有所不同,但灭菌一定要彻底。此外,灭菌能源要用天然气或者电,降低大气污染指数。5.1.2.1.9 菌种选用 菌种质量符合NY
11、/T 1742要求,选用抗杂能力强、菌龄合适的菌种。5.1.2.1.10 接种 接种操作按NY/T 528中相关技术规范操作。净化接种空间,消毒接种工具,如需无菌操作,使用紫外线照射、酒精杀菌等方法确保各个环节处于无菌环境,提高接种质量,降低接种污染的风险。5.1.2.1.11 菌丝培养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量。大多数品种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0 28,培养料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6 25,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60%70%左右,适当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暗光培养。5.1.2.1.12 检杂处理 接种7 d后进行第一次检杂,以后每隔10 d检查一次,直到菌丝发满
12、菌袋(瓶)或畦床。若发现杂菌污染,要及时处理,控制杂菌蔓延传播。污染较轻,可用75%酒精简单处理。污染较重,将污染的菌袋(瓶)挑出报废。对于如链孢霉、黏菌等孢子长出袋外的暴露型杂菌,要在孢子形成之前进行处理。若孢子已成熟,应用湿布包裹感染部位,轻拿并移出培养室,减少震动,销毁处理。5.1.2.1.13 覆土材料处理 一些食用菌品种需要覆土才能促进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如双孢蘑菇、羊肚菌、大球盖菇等,覆土材料的处理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除草炭土外,覆土应来自清洁农田,不应使用污染农田或污灌区农田的土壤作覆土材料,覆土使用前应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虫,如暴晒、热处理。5.1.2
13、.2 物理防控 用紫外线、臭氧和蒸汽灭菌法杀灭空气中的杂菌。5.1.2.3 化学防控 DB41/T 12442022 4 发菌期间应每隔7 d10 d定期喷洒一次环境消毒剂。在此期间虫害发生时,可对发生虫害的菌袋进行熏蒸处理,熏蒸时应将发生虫害的菌袋覆盖并密闭,以防气体外溢,影响杀虫效果。所有用药应按附录C的要求使用。5.2 子实体期主要病虫害与防控 5.2.1 子实体期主要病虫害 5.2.1.1 子实体期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褐腐病、褐斑病、软腐病,平菇黄斑病,平菇、双孢菇胡桃肉状菌病,金针菇黑腐病等。食用菌子实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附录A中表A.2。5.2.1.2 子实体期主要虫害 主要虫
14、害有菌蚊、菇蝇、蛞蝓、螨类等,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症状见附录B中表B.1。5.2.2 子实体期主要病虫害防控措施 5.2.2.1 栽培措施防控 5.2.2.1.1 轮作栽培 食用菌种植结束后的空闲期可以和农作物或蔬菜轮作,改善种植环境。5.2.2.1.2 菇棚处理 旧菇棚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消毒和杀菌,以防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将菇棚拆掉进行暴晒处理;或将菇棚密封后利用太阳能或其它人工加温闷棚方法,使菇棚温度达到55 60 持续5 d10 d;或使用生产许可药剂进行杀菌防虫,所有用药应按照NY/T 1276、GB/T 8321.5、GB/T 8321.7和GB/T 8321.10的相关规定。5.
15、2.2.1.3 降温、降湿、通风 温度较高时,应对大棚采取昼盖夜开方式,降低棚温,控制菇棚湿度不超过85%,每次喷水后加强通风,防止子实体表面长时间处于水浸状态。如有病菇,及时清除,妥善处理料面,防止病菌扩散蔓延。5.2.2.1.4 人工捕捉 对个体较大的害虫如蛞蝓、马陆等,可人工捕捉。5.2.2.2 物理防控 5.2.2.2.1 安装防虫网 菇棚门窗及通气口安装60目的纱窗、纱门,防止传病菌蚊、菇蝇和螨类等带菌传染。5.2.2.2.2 诱虫灯诱杀害虫 用一支220 V、3 W蓝色荧光灯作诱虫光源,灯管外围设有约1000 V的高压电网或安装网虫袋,当双翅目(如菌蚊、菇蝇等)害虫被灯光诱来时,即
16、触电而死或被吸入袋中的方法。诱虫灯的使用环境应配有防虫网,以防外界害虫进入。5.2.2.2.3 粘虫板诱杀害虫 DB41/T 12442022 5 在菇棚内离地面70 cm处悬挂大小适宜的黄色、蓝色粘虫板,诱杀食用菌成虫,减少产卵量。粘虫板的使用密度为,每10 m2悬挂1片粘虫板,及时更换。5.2.2.3 生物防控 在出菇间隙,使用生物农药苏芸金杆菌(Bt 杀虫剂)、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制剂喷雾杀死或者抑制螨类、线虫、跳虫、菌蛆等,喷施生物制剂后应及时通风降湿。5.2.2.4 化学防控 出菇期间,不得使用任何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出菇间隙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药剂,局部、少量施用,安
17、全用药,以免造成药害,影响食用菌生长。使用药剂应符合GB/T 8321.5、GB/T 8321.7和GB/T 8321.10要求。5.3 主要生理性病害与防控 5.3.1 主要生理性病害 生理病害主要有幼菇萎缩、菜花菇、珊瑚菇、高脚菇、药害菇、小老菇、死菇等,食用菌生理性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附录A中表A.3。5.3.2 主要生理性病害防控措施 5.3.2.1 栽培措施防控 5.3.2.1.1 温度 保持菇棚在适宜温度。当菇棚内气温超过28 时,采取向空间、地面、墙壁喷冷水或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大通风来降低菇棚温度。5.3.2.1.2 光照 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通常诱导
18、不同食用菌原基分化只需要光照强度较低的弱光,如平菇20 Lx1500 Lx,香菇10 Lx210 Lx,草菇50 Lx300 Lx。菌袋和畦床料面严禁长时间受阳光暴晒,防止菌袋过度失水而引起不出菇或幼菇死亡。5.3.2.1.3 通风量 菇棚必须保持通风畅通。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菇棚内空气清新,有充足的氧气供应。5.3.2.1.4 水分 菇棚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气温下降到5 以下时,禁止向幼菇喷淋冷水。出菇中后期,根据菌袋含水量多少,适量对菌袋补充水分。在补水的同时,可加入一些有助于食用菌生长的营养液补充营养。5.3.2.1.5 摘除病菇 及时摘除病菇,并加强通风
19、,降低温度,促使下潮菇正常出菇。6 病虫害防控记录与建档 DB41/T 12442022 6 建立防控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内容,完善整个溯源体系。记录保留2年以上。DB41/T 12442022 7 A A 附录A (资料性)常见食用菌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A.1 常见食用菌主要菌丝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常见食用菌主要菌丝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表A.1。表A.1 常见食用菌主要菌丝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病原菌 病害症状 发生条件 木霉 初期在培养基质上长出白色纤细的菌丝(也叫霉层),菌丝体致密,菌落初期为圆形,4 d5 d 后菌丝由白色变成浅绿色的粉状
20、物,之后分别变成深绿色或蓝绿色(绿色木霉),黄绿或绿色(康氏木霉)。几天内整个料面就会被木霉菌所覆盖 高温(30 以上)、高湿(空气相对湿度 95%以上)、培养基质偏酸性(pH 值 45)和通风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木霉的发生蔓延 青霉 在被污染的培养料上,菌丝初期呈白色,形成圆形的菌落,随着分生孢子的大量产生,颜色变为灰绿色、黄绿色或青绿色。在生长期,常可见到宽 1 mm2 mm 的白色边缘,菌落茸毛状,扩展较慢,有局限性。生长后期的菌落表面常交织起来,形成一层膜状物,覆盖在料面,能隔绝料面空气,同时还分泌毒素,使食用菌菌丝体死亡 青霉在很多有机物上均能生长,在 28 30,空气相对湿度在 9
21、0%以上偏酸的环境中,最容易发生 曲霉 培养基上黄曲霉菌落初期略带黄色,后渐变为黄绿色,最后呈褐绿色,分生孢子球形,黄绿色。黑曲霉菌落初为白色,后为黑色,分生孢子球形,炭黑色。灰绿曲霉菌落初为白色,后为灰绿色,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球形,淡褐色 黄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 25 30,空气相对湿度为 80%。黑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 20 30,空气相对湿度为 85%以上。灰绿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0 35,空气相对湿度为 65%80%毛霉 在受污染的培养料上,初期长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气生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后期气生菌丝顶端形成许多圆形小颗粒体,即孢子囊,初为无色、黄白色后变为灰褐色、黑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T 1244-2022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河南省 DB41 1244 2022 食用菌 主要 病虫害 技术规程 河南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