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712-2022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黑龙江省).pdf
《DB23∕T 2712-2022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黑龙江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3∕T 2712-2022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黑龙江省).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61.020 CCS Y 76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23/T 27122022 代替DB23/T 2712 2020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2022-09-27 发布 2022-10-26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23/T 27122022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面料要求和识别.1 5 旗袍的剪裁.1 6 旗袍传统制作技艺手法.2 7 旗袍的缝制.3 8 旗袍整烫.6 9 旗袍成品检验.7 DB 23/T 27122022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
2、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23/T 2712-2020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与DB23/T 2712-202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镶”的有关内容(见 6.2,2020 年版的 6.2);增加了“嵌”的有关内容(见6.3,2020年版的6.3);增加了“滚”的有关内容(见6.4,2020年版的6.4);更改了“做领”的内容(见7.10);增加了“装领”的内容(见7.11);删除了“做领、装领”的内容(2020年版的7.10)。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
3、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牡丹江市唐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南岗区华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牡丹江市宏大服装职业培训学校。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淑娟、李博慧、徐洪勇、吴丽华、李生。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23/T 2712-2020。DB 23/T 27122022III 引言 满族旗袍,是从古老的满族服饰演变而来,是满族人极具代表性和标志性服饰。东北地区的天气异常寒冷,满族人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由于早期的满族人是游猎民族,他们的长袍造型是上窄下宽呈A字型,前后左右四开衩,磨盘领,偏襟,袖子是连肩袖、窄袖口,制作技艺繁复、精良考究,整件
4、旗袍的制作完全是用手工缝制完成。经过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演变和发展,满族服装又有了新的改良,四开衩改成了两开衩,磨盘领上装上了立领。今天的满族旗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国粹、国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符号。镜泊湖流域的满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贾淑娟,对满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不断进行挖掘和完善,使满族旗袍制作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民族服饰文化和传统制作技艺,根据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制定本标准。DB 23/T 271220221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旗袍制作
5、技艺的术语和定义、面料要求和识别、旗袍的剪裁、旗袍传统制作技艺手法、旗袍的缝制、旗袍整烫和旗袍成品检验。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制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557 服装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555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满族旗袍 满族旗人穿的袍子故称为旗袍。它是北方少数民族满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服装(长袍,满语称衣介),满族旗袍造型是上窄下宽呈A字
6、型,立领,偏襟,左右两侧开衩,袖子是连肩袖、窄袖口,满族旗袍制作的技艺采用镶、嵌、滚、宕、镂、雕、盘、钉、绣等制作技艺,其制作采用传统技艺手法手工缝制完成。(以下简称“旗袍”)4面料要求和识别 4.1面料要求 旗袍面料应符合国家有关纺织面料标准的要求。4.2面料正反面识别 4.2.1面料正面图案清晰,光滑无瑕疵。4.2.2旗袍面料看边道上的针孔,正面的针孔是从上向下扎,比较光滑,反面的针孔毛糙。5旗袍的剪裁 5.1铺料 DB 23/T 271220222剪裁旗袍衣片,铺料是重要的环节。铺料时要求纱向、经纬向平直,不倾斜。5.2用纸样拓裁片 剪裁好旗袍前后衣身、袖子及领子、掩襟纸样按经纬线与铺在
7、旗袍面料上经纬纱对准平行,按旗袍纸样画轮廓线,按照轮廓线剪裁。前后衣片、袖子及掩襟、领子经纬向不可倾斜,正面衣襟弧线处经纬纱平直准确。工艺要求为经向倾斜0.7 cm;纬向倾斜0.3 cm。5.3裁片检查要求 5.3.1旗袍缝制前对裁剪好旗袍衣片检查。旗袍在缝制前对面、里裁片逐一检查。前衣身正面和里经纬纱平直,摆缝处经纬向平直,工艺要求为纱向倾斜0.7 cm。5.3.2前衣身掩襟。面、里经纬纱向平直,与前大身领口和袖笼侧缝吻合。工艺要求为纱向倾斜0.2 cm。5.3.3后衣片。面、里摆缝处经纬向平直。工艺要求为纱向倾斜0.7 cm。5.3.4袖子。面、里袖子的内缝经纬纱平直。工艺要求为纱向倾斜0
8、.2 cm。5.3.5领子。面、里经纬纱平直。工艺要求为纱向倾斜为 0。6旗袍传统制作技艺手法 6.1制作技艺 满族旗袍外观装饰制作技艺手法包括镶、嵌、滚、宕、镂、雕、盘、钉、绣制作技艺。6.2镶 牙条缝在包边条上的一种制作手法,多适用于衣身大襟、开叉、袖口、领口等部位。达到旗袍轮廓 分明效果,衣身有层次感,缝制后牙条平服不起皱。工艺要求为牙条裁剪成45,斜丝2 cm宽条状,“镶”在旗袍需要装饰的接缝处,衣大襟镶边缝份0.8 cm,开叉镶边缝份1 cm,袖口镶边缝份1 cm,领口镶边缝份0.75 cm。外露0.4 cm0.5 cm镶条,暗线3 cm不少于17针。6.3嵌 牙条缝在包边条边缘上的
9、一种制作手法。多适用于大身边缘之中、开叉、袖子、领子上,平服不起皱。工艺要求为牙条裁剪成45,斜丝布料折熨烫成0.2 cm的条状形,领子边缘份0.8 cm,衣襟边缘缝份0.8 cm,袖口缝份1 cm,开叉处缝份1 cm。嵌牙条外露0.2 cm1.2 cm,暗线3 cm不少于17针。6.4滚 滾条包缝是旗袍各边缘处的一种手法。多用于旗袍的领口、袖口、下摆边缘处。滚边要饱满、完整,宽窄一致,平服不起皱。直角尖锐,针迹无外露。工艺要求为领口缝份0.8 cm,袖口缝份0.8 cm,下摆缝份0.8 cm。暗线3 cm不少于17针。6.5宕 用牙条盘贴造型的一种手法,多用于大身开叉、袖口、领口、侧缝、下摆
10、边缘处。宕条正面不见明线,在反面手工暗针挑缝,转角处不得扭曲。工艺要求为暗线3 cm不少于17针。DB 23/T 2712202236.6镂 旗袍衣身上镂空的一种手法,在旗袍衣身上按图案造型边缘把不需要的面料剪掉,镂空图案边缘折扣到反面,毛边缝绣在反面上,达到通透效果,适用于衣身各部位。工艺要求为暗线3 cm不少于17针。6.7雕 旗袍衣身上雕镂的一种手法,按着图案造型边缘把需要的面料剪下来,附在衣片上,按图案边缘用线缝绣上,针迹均匀,平服不起皱。多用于衣身、袖子、领子等部位。工艺要求为暗线3 cm不少于17针。6.8盘 6.8.1制作旗袍盘扣的一种手法,先将面料裁剪成斜条,用手针缝成圆形条状
11、扣条,扣条经过刮浆、开料、扣烫、拉尺、塑形等步骤最终成型,扣条宽窄均匀,无明线痕迹,盘扣条用手工盘绕成所需图案,连接旗袍的左右襟。工艺要求为盘扣条裁剪成 45 角 2 cm 宽斜条,针距要求 3 cm 不少于 19 针。6.8.2传统旗袍盘扣有三种:一是蒜木疙瘩一字扣。蒜木疙瘩扣条长:小号 18.5 cm(扣袢长 9.8 cm)、中号 19.5 cm(扣袢长 10.8 cm)、大号 20.5 cm(扣袢长 11.8 cm)。二是蒜木疙瘩琵琶扣。蒜木疙瘩扣条长:小号 51.7 cm(扣袢长 30.6 cm)、中号 43.2 cm(扣袢长 33.3 cm)、大号 58.3 cm(扣袢长 4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3T 2712-2022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黑龙江省 DB23 2712 2022 黑龙江省 物质文化 遗产 满族 旗袍 制作 技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