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407-2022 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吉林省).pdf
《DB22∕T 3407-2022 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吉林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2∕T 3407-2022 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吉林省).pdf(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91.020 CCS L 78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34072022 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atabase construction of planning at village level 2022-9-16 发布 2022-10-30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407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2 5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 数据库内容.2 要素分类及代码.2 村庄规划数据库要素与代码.3 标识码编制规则.5 6 数学基
2、础.6 7 数据库结构.6 数据库结构定义.6 要素组织管理.6 非空间要素组织管理.7 数据库属性值代码.8 8 数据库质量要求.8 完整性.8 规范性.8 一致性.9 9 数据交换内容和格式.9 10 元数据.9 附录 A(规范性)村庄规划空间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表.10 附录 B(规范性)村庄规划非空间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表.33 附录 C(规范性)村庄规划数据库属性值代码表.38 附录 D(资料性)数据库实体关系图.56 DB22/T 3407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
3、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红兵、董永红、郭笑怡、邢国庆、李奇歆、关威、孙德峰、李向华、赵建军、张洪岩、欧仁和、李伟、胡延晟、张赜、董志江、吴多朋、李鹏、杨宇、杨继红、王乃亮、周翠翠。DB22/T 34072022 1 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缩略语、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数学基础、数据库结构、数据库质量要求、数据交换内容和格式、元数据。本文件适用于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汇交、应用和共享服
4、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9649.16-200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第16部分:矿床学 GB/T 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6820-2009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
5、准 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820、GB/T 17798、TD/T 1016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要素 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来源:GB/T 17798-2007,3.4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来源:TD/T 1016-2007,3.2 层 layer 具有相同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实体及其属性的集合。来源:TD/T 1016-2007,3.3 DB22/T 34072022 2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来源:TD/T 101
6、6-2007,3.4 属性数据 attribute 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来源:GB/T 16820-2009,5.16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描述数据。来源:TD/T 1016-2007,3.10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har:字符型(Character)Float:双精度(Double Precision)Int:长整型(Long Integer)Varbin:可变长度的二进制数据(Variable Length Binary Data)5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数据库内容 应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和国土空间
7、规划信息要素。要素分类及代码 5.2.1 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按照从属关系依次分为八类:大类码、亚类码、小类码、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四级类码、五级类码。其中:a)大类码设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信息专业码为 10,土地专业码为 20;b)亚类码设为一位数字字母码,国土空间规划业务代码为 9;c)小类码设为一位数字码,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设为 1、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设为 2、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设为 3、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设为 4、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设为 5、村庄规划设为 6;d)一级类码设为一位数字码,全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设为 1、专项规划设为 2、详细规划设为 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8、(中心城区或乡镇政府驻地)设为 4;e)二级类码设为一位数字字母码;f)三级类码设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 0 补齐;g)四级类码设为一位数字字母码;h)五级类码设为一位数字字母码。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应符合 GB/T 13923 要求;二级类至五级类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DB22/T 34072022 3 5.2.2 要素分类编码结构见图 1。五级类要素码 四级类要素码 三级类要素码 二级类要素码 一级类要素码 小类码 亚类码 大类码 图1 要素分类编码图 村庄规划数据库要素与代码 村庄规划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 1。表1 村庄规划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 要素
9、代码 要素名称 要素特征 属性结构 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 1000670100 村级管理区 空间(面)见附录A表A.1 1000670200 村级管理区界线 空间(线)见附录A表A.2 1000670900 地理名称注记 空间(点)见附录A表A.3 2096300000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要素 2096310000 基期年现状要素 2096310100 现状用地 空间(面)见附录A表A.4 2096310200 现状自然保护地分布 空间(面)见附录A表A.5 2096310300 现状历史文化遗存分布 空间(面)见附录A表A.6 209631
10、0400 现状自然灾害风险分布 空间(面)见附录A表A.7 2096320000 目标年规划要素 2096320100 三条控制线 2096320110 生态保护红线 空间(面)见附录A表A.8 2096320120 永久基本农田 空间(面)见附录A表A.9 2096320130 村庄建设边界 空间(面)见附录A表A.10 2096320140 宅基地规模 空间(面)见附录A表A.35 2096320200 国土空间规划管控 2096320210 规划用地分类 空间(面)见附录A表A.11 2096320220 规划分区 空间(面)见附录A表A.12 2096320230 用地图则 空间(面)
11、见附录A表A.13 2096320300 保护范围 2096320310 文物保护(点)空间(点)见附录A表A.14 DB22/T 34072022 4 表 1 村庄规划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要素特征 属性结构 2096320311 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表 见本表注(下同),属性结构见附录表A.29 2096320312 历史建筑(点)扩展表 见附录A表A.15 2096320320 保护范围边界(面)空间(面)见附录A表A.16 2096320321 天然林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17 2096320322 生态公益林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18 2096320323 湿
12、地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19 2096320324 基本草原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0 2096320325 河湖水库管理范围线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1 2096320326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2 2096320327 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线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3 2096320328 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4 2096320329 矿产资源控制线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5 209632032A 风景名胜区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6 209632032B 自然保护地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7 209632032C 乡村历史文化保
13、护线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8 209632032D 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29 209632032E 传统村落 扩展表 见附录A表A.30 209632032F 历史建筑(面)扩展表 见附录A表A.15 2096320400 基础支撑设施 2096320410 基础支撑设施(点)空间(点)见附录A表A.31 2096320420 基础支撑设施(线)空间(线)见附录A表A.31 2096320430 基础支撑设施(面)空间(面)见附录A表A.31 2096320500 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 2096320510 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工程 空间(面)见附录A表A.32 209
14、6320600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空间(面)见附录A表A.33 2096320700 重点建设项目 2096320710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点)空间(点)见附录A表A.34 2096320720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线)空间(线)见附录A表A.34 2096320730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面)空间(面)见附录A表A.34 2096320800 耕地保护目标 空间(面)见附录A表A.36 2096330000 规划文档资料 属性表 见附录B表B.1 2096330100 规划文本 文本 2096330200 规划说明 文本 2096330300 专家评审意见 文本 2096330400 村民委员
15、会审议意见 文本 2096330500 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决议 文本 2096330600 规划批复 文本 2096339900 其他文档 文本 DB22/T 34072022 5 表 1 村庄规划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要素特征 属性结构 2096340000 规划表格 2096340100 村庄规划编制单元主要控制指标表 属性表 见附录B表B.3 2096340200 村域主要控制指标表 属性表 见附录B表B.4 2096340300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结构表 属性表 见附录B表B.5 2096340400 国土用途结构调整表 属性表 见附录B表B.2 209634050
16、0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表 属性表 见附录B表B.6 2096340600 规划基数表 属性表 见附录B表B.7 2096340900 其他表格 属性表 2096350000 规划成果图件 2096350100 村域综合现状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0200 村域综合规划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0300 管控边界规划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0400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0500 基础设施规划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0600 安全和防灾减灾规划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17、 2096350700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0800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0900 村庄风貌引导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1000 规划分区管控图则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1100 建设地块管控图则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1200 农村居民点规划示意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1300 住宅建设指引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1400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图 规划图件 见附录B表B.8 2096359900 其他图件 规划图件 见
18、附录B表B.8 注:扩展表说明:保护范围边界作为主表,存储各类保护要素的图形及共有属性,扩展表存储同类要素的专有属性,主表与扩展表通过主键标识码关联。标识码编制规则 5.4.1 要素标识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a)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采用 9 位数字码,代码编制规则应符合 GB/T 2260 和 GB/T 10114 要求;b)村庄顺序码,采用 3 位数字码;c)图斑顺序号,采用 6 位数字码。DB22/T 34072022 6 5.4.2 要素标识码结构见图 2。图斑顺序号 村庄顺序码 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 图2 要素标识码结构图 6 数学基础 空间参考应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
19、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应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 3分带。7 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结构定义 7.1.1 图层名称应采用中文文字命名,宜采用全称,名称较长时采用关键字名称。7.1.2 属性表名应采用字母命名,宜采用名称汉语拼音首字母命名,名称较长时采用关键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命名,如出现属性表名重复,应进行调整。要素组织管理 7.2.1 数据库要素图层 村庄规划数据库要素图层见表 2。表2 村庄规划数据库要素图层 图层分类 图层名称 几何特征 属性表名 约束条件 属性结构 境界与行政区 村级管理区 面 CJGLQ M 见附录A表A.1 村级管理区界线 线 CJGLQJX M 见附录A表A.2 地理
20、名称注记 点 DLMCZJ O 见附录A表A.3 基期年现状要素 现状用地 面 XZYD M 见附录A表A.4 现状自然保护地分布 面 XZZRBHDFB C 见附录A表A.5 现状历史文化遗存分布 面 XZLSWHYCFB C 见附录A表A.6 现状自然灾害风险分布 面 XZZRZHFXFB C 见附录A表A.7 目标年规划要素 生态保护红线 面 STBHHX M 见附录A表A.8 永久基本农田 面 YJJBNT M 见附录A表A.9 村庄建设边界 面 CZJSBJ M 见附录A表A.10 规划用地分类 面 GHYDFL M 见附录A表A.11 规划分区 面 GHFQ M 见附录A表A.12
21、 用地图则 面 YDTZ M 见附录A表A.13 DB22/T 34072022 7 表 2 村庄规划数据库要素图层(续)图层分类 图层名称 几何特征 属性表名 约束条件 属性结构 目标年规划要素 文物保护 点 WWBH C 见附录A表A.14 历史建筑(点)点 LSJZD C 见附录A表A.15 保护范围边界 面 BHFWBJ M 见附录A表A.16 基础支撑设施(点)点 JCZCSSD M 见附录A表A.31 基础支撑设施(线)线 JCZCSSX M 见附录A表A.31 基础支撑设施(面)面 JCZCSSM M 见附录A表A.31 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 面 STXFYGTZHZZ M 见
22、附录A表A.32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面 YJJBNTCBQ M 见附录A表A.33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点)点 JQZDJSXMD M 见附录A表A.34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线)线 JQZDJSXMX M 见附录A表A.34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面)面 JQZDJSXMM M 见附录A表A.34 宅基地规模 面 ZJDGM O 见附录A表A.35 耕地保护目标 面 GDBHMB M 见附录A表A.36 注:约束条件取值:M(必填)、O(可选)、C(条件必填)。7.2.2 数据库扩展表 村庄规划数据库扩展见表 3。表3 村庄规划数据库扩展表 主表 扩展表 属性表名 约束条件 属性结构 保护范围边界
23、(面)历史建筑(面)LSJZM O 见附录A表A.15 天然林 TRL O 见附录A表A.17 生态公益林 STGYL O 见附录A表A.18 湿地 SD O 见附录A表A.19 基本草原 JBCY O 见附录A表A.20 河湖水库管理范围线 HHSKGLFWX O 见附录A表A.2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 YYSSYDBHFW O 见附录A表A.22 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线 DZZHFXKZX O 见附录A表A.23 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 HLZHFXKZX O 见附录A表A.24 矿产资源控制线 KCZYKZX O 见附录A表A.25 风景名胜区 FJMSQ O 见附录A表A.26 自然保护地
24、ZRBHD O 见附录A表A.27 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 XCLSWHBHX O 见附录A表A.28 文物保护单位 WWBHDW O 见附录A表A.29 传统村落 CTCL O 见附录A表A.30 非空间要素组织管理 村庄规划数据库非空间要素分类见表 4。DB22/T 34072022 8 表4 村庄规划数据库非空间要素分类表 要素类型 要素名称 属性表名 约束条件 属性结构 规划图件 村域综合现状图 CYZHXZT M 见附录B表B.8 村域综合规划图 CYZHGHT M 见附录B表B.8 管控边界规划图 GKBJGHT O 见附录B表B.8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图 GTZHZZYSTX
25、FGHT O 见附录B表B.8 基础设施规划图 JCSSGHT O 见附录B表B.8 安全和防灾减灾规划图 AQHFZJZGHT O 见附录B表B.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GGFWSSGHT O 见附录B表B.8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LSWHBHGHT O 见附录B表B.8 村庄风貌引导图 CZFMYDT O 见附录B表B.8 规划分区管控图则 GHFQGKTZ M 见附录B表B.8 建设地块管控图则 JSDKGKTZ M 见附录B表B.8 农村居民点规划示意图 NCJMDGHSYT O 见附录B表B.8 住宅建设指引图 ZZJSZYT O 见附录B表B.8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图 JQZDJ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2T 3407-2022 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吉林省 DB22 3407 2022 村庄 规划 数据库 建设 规范 吉林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