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ppt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ppt(2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医院感染发生、发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消毒的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消毒的记载19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产褥热导致大批产妇死亡,医院曾世纪中期出现的产褥热导致大批产妇死亡,医院曾因此被称为因此被称为“死亡场所死亡场所”、“产妇死亡之门产妇死亡之门”18471847年塞姆尔韦斯通过对产褥热的研究,于年塞姆尔韦斯通过对产褥热的研究,于18611861年发年发表了表了“产褥热的病
2、原学观点和预防产褥热的病原学观点和预防”而成为医院感染而成为医院感染研究的先驱研究的先驱NightingaleNightingale率先实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过改善率先实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过改善卫生条件,采取隔离、病房通风、带手套等措施,仅卫生条件,采取隔离、病房通风、带手套等措施,仅用了用了4 4个月的时间,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个月的时间,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42%下降到下降到2.2%2.2%。186718671867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提出感染是在人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提出感染是在人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提出感染是在人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提出感染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手、医疗器械
3、、敷料进行传播,与人之间通过手、医疗器械、敷料进行传播,与人之间通过手、医疗器械、敷料进行传播,与人之间通过手、医疗器械、敷料进行传播,最早提出了消毒的观点,使手术感染率从最早提出了消毒的观点,使手术感染率从最早提出了消毒的观点,使手术感染率从最早提出了消毒的观点,使手术感染率从45.7%45.7%45.7%45.7%降到降到降到降到15%15%15%15%;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细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细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细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细菌,并采用加热方法来减少细菌的数量,从菌,并采用加热方法来减少细菌的数量,从菌,并采用
4、加热方法来减少细菌的数量,从菌,并采用加热方法来减少细菌的数量,从而减少感染。而减少感染。而减少感染。而减少感染。NightingaleListerThe Past巴斯德 192819281928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医院感染的年,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医院感染的年,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医院感染的年,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医院感染的发展进入抗生素时代:发展进入抗生素时代:发展进入抗生素时代:发展进入抗生素时代: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的特殊效果削弱了医院对灭菌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的特殊效果削弱了医院对灭菌技术的重视技术的重视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研发,耐药菌株开始出现,医院感随着抗生素的
5、不断研发,耐药菌株开始出现,医院感染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染的性质发生了改变:MRSAMRSA的爆发流行,的爆发流行,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年代G+G+菌感染菌感染 60 60年代年代G-G-杆菌逐渐增多杆菌逐渐增多 70 70年代英国出现第一个感染控制护士,开辟了感染控年代英国出现第一个感染控制护士,开辟了感染控制的新纪元,从此医院感染转向无菌技术与抗生素结制的新纪元,从此医院感染转向无菌技术与抗生素结核解决感染问题核解决感染问题几个概念几个概念抗感染药物: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供全身应抗感染药物: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供全身应用的药物包括抗寄生虫药物用的药物包括抗寄生虫药
6、物抗微生物药物: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微生物药物: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生素:在高浓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抗生素:在高浓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次级代谢物)及化学合成的抗生素的半合成衍生物产物(次级代谢物)及化学合成的抗生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寄生虫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也属。生物,具有抗肿瘤、抗寄生虫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也属。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抗结核、咪唑类、喹诺酮类
7、、呋喃类化学生素、磺胺类、抗结核、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化学药物药物消毒灭菌药:不可内服、毒性强、仅供局部使用的化学消消毒灭菌药:不可内服、毒性强、仅供局部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如来苏儿、新洁儿灭、碘复等毒剂,如来苏儿、新洁儿灭、碘复等在各种病原微生物中,以细菌最常见和最在各种病原微生物中,以细菌最常见和最 重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目前为重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目前为 关注焦点关注焦点正常菌群和临床常见病原菌正常菌群和临床常见病原菌研究证实:人体各部位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皮肤、口、咽、肠道等),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细胞上定居、生长和繁殖的现象称“定植”,定植的细菌称“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对保
8、持人体微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微生态失调引起: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和内源性感染微生物的致病性是相对的 临床常见病原菌临床常见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革兰阴性菌:需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厌氧菌: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其他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核分枝杆菌 临床常见病原菌临床常见病原菌病毒:肝炎病毒、水痘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真菌: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球胞子菌、隐球菌、曲菌其他:卡氏肺胞子虫、弓形体、隐胞子虫
9、大肠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耐药性产生因素耐药性产生因素天然突变产生天然突变产生获得性耐药性或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或质粒介导的耐药性抗生素选择性压力抗生素选择性压力-耐药菌株过度繁殖耐药菌株过度繁殖罕见的耐药菌株罕见的耐药菌株xx耐药菌株优势菌耐药菌株优势菌接触抗生素接触抗生素 x xxxxxxxxx细菌耐药性分为天然及获得性两种,前者一般不细菌耐药性分为天然及获得性两种,前者一般不会改变,后者系由细菌会改变,后者系由细菌DNA的改变即染色体突变、的改变即染色
10、体突变、质粒重组或获得耐药质粒而产生,经质粒介导的质粒重组或获得耐药质粒而产生,经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在自然界最多和重要,而细菌耐药性的发耐药性在自然界最多和重要,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发展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尤其是无指针滥生与发展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尤其是无指针滥用的后果,加之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抗菌药物用的后果,加之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抗菌药物本身其他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因此合理应用和本身其他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因此合理应用和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重视和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研究的问题lPRSPPRSP、MRSMRS、VREVRE等耐药细菌的日趋增多以
11、及等耐药细菌的日趋增多以及 VRSA VRSA等新耐等新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临床抗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药菌株的出现使得临床抗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l-内酰胺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问题如产内酰胺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问题如产ESBLsESBLs的大肠艾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高产的大肠艾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高产AmpcAmpc酶的阴沟、酶的阴沟、产气、聚团等肠杆菌属非常严重,明显加重医药费用负担,产气、聚团等肠杆菌属非常严重,明显加重医药费用负担,甚至出现了无药可用的细菌感染甚至出现了无药可用的细菌感染耐药性发生的机制耐药性发生的机制耐药性发生的机制耐药性发生的机制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
12、是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是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灭活酶:灭活酶:lactamases,几乎所有革兰阴性菌均可,几乎所有革兰阴性菌均可产生某些染色体介导的产生某些染色体介导的lactamases。临床主以。临床主以TEM-1最为普遍和重要,其次为最为普遍和重要,其次为OXA-1超广谱超广谱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杆菌、大肠埃希杆菌、克雷伯杆菌、粘质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等克雷伯杆菌、粘质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等AmpC酶酶:阴沟肠杆菌、假单胞菌属阴沟肠杆菌、假单胞菌属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金葡菌、表葡菌、组链球菌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金葡菌、表葡菌、组链球菌和革兰阴性菌
13、可产生此酶和革兰阴性菌可产生此酶氨基糖甙类钝化酶:多由质粒控制产生,革兰阴性菌氨基糖甙类钝化酶:多由质粒控制产生,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发生的机制耐药性发生的机制抗生素的渗透性障碍抗生素的渗透性障碍靶位的改变靶位的改变细菌代谢状态改变细菌代谢状态改变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MRSA可产生一种新的可产生一种新的PBP-2等等 耐药细菌的频繁出现主要原因是耐耐药细菌的频繁出现主要原因是耐药基因或质粒在病原细菌中的播散:抗药基因或质粒在病原细菌中的播散:抗生素使用不当,选择出耐药菌和破坏了生素使用不当,选择出耐药菌和破坏了正常菌群。正常菌群。背背 景景 资资 料料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医院内和社会用量最大的药
14、物医院内和社会用量最大的药物 美国美国“药品占国家花费的药品占国家花费的35%35%”调查显示调查显示25-40%25-40%住院患者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滥用抗菌药物 “大约一半患者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Calvin Kunin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高达40%”-Working Group,Canada Health and Welfare “在美国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50%”-Jphn&Fishman,CID 97;24:471抗菌药物耐药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WHO紧急呼吁全球共同关注耐药问题抗菌药物的使用是细菌产生耐药的关键因素 药物 上海 南京 武汉
15、重庆20002001200020012000200120002001抗感染 28.2728.2831.5032.2939.4234.0240.3742.78心血管 14.2514.7510.8210.119.1210.488.578.52消化 7.977.899.9910.797.598.377.426.64 临床三种重要药物应用比例(%)上海医药2001;22(11):487 国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科别抗菌药物应用情况(2004年)某医院:某医院:20132013例例 不合理不合理178178例例 不合理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8.84%8.84%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1(5):261 不
16、合理用药的表现表现 例次 构成比(%)无适应症 5530.09疗程过长 6838.20剂量过大 158.43选药不正确 31.69重复用药 73.93用药次数过少 2011.24术前预防时机不当 105.62术后预防时机不当 21.12合计 1788.84 不合理应用现状抗菌药物应用指针太松抗菌药物应用指针太松 过度应用为主要倾向:过度应用为主要倾向:重复使用、剂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过多联合使用重复使用、剂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过多联合使用 对抗菌药物了解不足:对抗菌药物了解不足: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药效特征、毒副反应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药效特征、毒副反应 利益驱使利益驱使 抗生素自由购
17、买抗生素自由购买 非人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非人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例病例1患者张某某,女,80岁,因“乏力、纳差2年,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1+月”于2004年12月6日入院。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无特殊基础疾病。入院后经胃镜和病理证实为“胃窦溃疡型胃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见表2)滥用误区抗菌药消炎退热药抗菌药消炎退热药抗菌药消炎退热药抗菌药消炎退热药抗菌药预防所有感染抗菌药预防所有感染抗菌药预防所有感染抗菌药预防所有感染以广谱抗菌药对付常见感染以广谱抗菌药对付常见感染以广谱抗菌药对付常见感染以广谱抗菌药对付常见感染新、贵品种的疗效优于老、廉品种新、贵品种的疗效优于老、廉品种新、贵品种的疗效优于老、
18、廉品种新、贵品种的疗效优于老、廉品种个人老经验就是真理个人老经验就是真理个人老经验就是真理个人老经验就是真理WHO的资料 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80%广谱抗生素使用率广谱抗生素使用率58%,远远高于,远远高于30%的水平的水平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上升和耐药病原菌的播散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上升和耐药病原菌的播散 美国美国Pinner RWPinner RW报道报道尽管强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于临床,尽管强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于临床,19801992年l感染性疾病总的死亡率增加感染性疾病总的死亡率增加39%l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增加20%l败血症的死亡率
19、增加败血症的死亡率增加83%Amyes预言:除除非非有有新新的的抗抗生生素素或或特特异异的的治治疗疗方方案案问问世世,否否 则则 进进 入入2 1世世 纪纪 后后,将将 有有 相相 当当 多多 的的感感 染染 因因 细细 菌菌 的的 耐耐 药药 性性 而而 成成 为为 不不 治治 之之 症症中国细菌耐药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细菌耐药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国内每年有国内每年有20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的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的40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死于抗菌药物滥用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和对细菌耐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和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20、和研究已是迫在眉睫药性的监测和研究已是迫在眉睫否则明天我们将这样否则明天我们将这样生活生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其它抗菌药物其它抗菌药物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合理选用方法及合理选用方法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类:青霉素G G、耐酶青霉素、广谱半合、耐酶青霉素、广谱半合 成青霉素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其它头孢菌素类
21、其它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 单环类:单环类:氨曲南(菌克单)氨曲南(菌克单)头霉素类:头孢西汀、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霉素类:头孢西汀、头孢美唑、头孢替坦 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类:舒巴坦、三唑巴坦、棒酸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类:舒巴坦、三唑巴坦、棒酸 青霉素青霉素G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 半合成半合成 耐酶耐酶 广谱广谱 复合青霉素复合青霉素 一代一代:头孢唑啉、拉啶、氨苄头孢唑啉、拉啶、氨苄-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 二代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呋辛 三代三代:头孢噻肟、曲松、他啶、哌酮头孢噻肟、曲松、他啶、哌酮 四代四代:头
22、孢吡肟头孢吡肟 头霉素类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西丁 非典型非典型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泰能泰能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单环类单环类:氨曲能氨曲能 氧头孢烯类氧头孢烯类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菌有很强大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很强大的抗菌作用除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其它不良反应少除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其它不良反应少对脏器功能无明显损害作用对脏器功能无明显损害作用大剂量使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其是婴儿)可引大剂量使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其是婴儿)可引起癫痫发作起癫痫发作苄星青霉素为长半衰期(苄星青霉素为长半衰期(4 4周),作为风湿热预防用药周),作为风湿热预防用药 青霉素类各品
23、种特点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青霉素V:呼吸道感染首选药:呼吸道感染首选药耐霉青霉素:苯唑西林、甲氧西林耐霉青霉素:苯唑西林、甲氧西林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呋苄西林、磺苄西林、阿洛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呋苄西林、磺苄西林、阿洛西林 含酶抑制剂的青霉素:舒氨西林、优立新含酶抑制剂的青霉素:舒氨西林、优立新等等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作用特点不同,分为四代及新型头孢菌素。根据其抗菌作用特点不同,分为四代及新型头孢菌素。广谱抗菌作用:需氧菌、厌氧菌;革兰阳广谱抗菌作用:需氧菌、厌氧菌;革兰阳/阴
24、性菌。阴性菌。随着代数增加,抗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增强,抗厌氧菌随着代数增加,抗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增强,抗厌氧菌的作用增强,肾毒性减弱的作用增强,肾毒性减弱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青霉素类低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青霉素类低,以皮疹多见以皮疹多见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比青霉素弱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比青霉素弱与青霉素类具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与青霉素类具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810%)。各代头孢菌素特点一代头孢: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一代头孢: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主要作用于主要作用于G+C,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二代头孢:头孢夫新二代头孢:头孢夫新三代头孢:主要作用于三
25、代头孢:主要作用于G-b,对,对G+C作用弱作用弱 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地嗪。四代头孢:头孢吡肟(马斯平)四代头孢:头孢吡肟(马斯平)一代头孢菌素一代头孢菌素l对对G G+菌(除肠球菌、菌(除肠球菌、MRSAMRSA外)有良好作用,外)有良好作用,G G-菌作用差菌作用差l对对-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内酰胺酶稳定性差l半衰期短,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半衰期短,不易透过血脑屏障l有一定肾毒性有一定肾毒性l常用品种: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常用品种:头孢唑啉,头孢拉啶二代头孢菌素兼顾兼顾G G+及及G G-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沙雷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合理 应用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