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论第六章.ppt
《文化概论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概论第六章.ppt(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化概论第六章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一节第一节 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一、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一、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字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项,又是文化的载体。为什么说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为什么说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p288)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指的是语言的涎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
2、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语言,人类才可以相互交流,才可以进入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成为“文化”的人。同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比如汉语中的歇后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习俗。不同的语言习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观念。语言所造成的文化差异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言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他文化事象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会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朋影响。文化不仅对语音有影响(北京话),对语法有影响,尤其对词汇的影响最为明显,更为直
3、接,词汇常常会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皇帝、宰相、状元的消失,人民代表、社会主义、马克思等词汇的出现)。因此,我们说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促进其它文化事类的发展。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p289)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语言可以传达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只有通过语言的传播,文化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得到交流、发展和长期存在。没有语言文字,文化难以长久保持。如果没有汉字,我们就看不到古代的典籍。为什么说语言促进其他文化事项的发展?为什么说语言促进其他文化事项的发展?(289)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其它文化事项的产生和发展。如人类的生产经验是世代发
4、展的,这种发展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靠语言的世代传承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语言,人类生产经验的积累要少得多,发展要慢得多。(农书、历法)再如,语言的发展对人的思维和各种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产生重要影响。(文学作品、哲学思想)比如汉语方言众多,这对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曲艺的形成、发展和极大丰富提供了条件。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事类)?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事类)?(289)首先,文字是文化的产物。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语言的产生,一个是人类已具有创造工具的能力。使用语言和制造工具,使人脱离了动物性而具有了文化属性。在产生文字以前,人类已经有了记录思想的需要,并创造了契刻记事、结绳
5、记事等方法。当人类物质生活进一步改善以后,日常生活中需要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时,结绳记事等方法已不敷使用,于是有了创造文字的需要。由此我们知道,文字的产生是在人类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之后的产物。(也就是人类社会现有文化,在有文字)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书面的历史记录,从此以后的历史时期称为“有史时期”,在此之前是“史前”时期。文化的不断发展又对文字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进文字的不断发展。如秦代统一天下以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废除六国文字中与秦文不合的字体;近代文化史上为了与西方文化接轨,又提出了许多的汉字改革方案,这都是文化对文字的直接影响。其次,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文
6、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各民族都会依据本民族的文字特点形成许多的文化事象。如汉民族特有的字谜游戏和姓氏避讳中的缺笔避讳;根据汉字二维构形的特点,形成了特有的汉字书法艺术和玺印艺术,这些由文字直接衍生的文化事象,使文字成为整个文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有什么重要作用?290)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例如,历代古书的失传非常严重,孔子研究六部古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乐在战国时代失传了,于是“六经”变成了“五经”,我们今天已无法
7、系统了解乐的内容,这说明文字记载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文字对文化的记载,可以使后代文化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文字的记载使文化交流更为便利,使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得以更快的发展。文字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在文字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上。文字记录语言,使语言有了书面语这种存在形式,这对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口语记载下来,词汇才能逐渐积累,日益丰富;文辞才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语言才能变得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华美。(抒发消极情绪的好方法是把它写下来)二、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1中国境内的语言中国境内的语言我国有许多民族,民族通常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
8、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为什么?(290)因为语言的变化比较缓慢,当民族的其它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的。而且,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族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呢,民族对语言也有强烈的制约作用,民族的发展变化常会影响语言的演变方向。我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至少有80多种,根据语言之间有无亲缘关系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将它们归属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
9、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比如: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北部语群藏语支,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在中国的各民族中,汉语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有许多地域变体方言,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普通话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中国境内的文字中国境内的文字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24个民族有代表自己语言的文字。由于有的少数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因此24个少数民族现在使用的文字有30多种。汉字又具有表意的性质特点,所以从古到今,汉字
10、一直被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文字。我国多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一政策?政策:政策: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坚持语文平等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原因:原因:民族语言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坚持语文平等对于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也仍是今后民族语文工作的方向。三、汉字汉语的特点1汉语的特点汉语的特点世界语言大约有5000种左右,但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11、所以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与世界上的其它语言类型相比,汉语具有自己的特点。特点一特点一、汉语的词汇在句子中,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特点二、特点二、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特点三、特点三、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比如:静净境竞竟镜2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特点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内部调整。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会意象形、指事
12、、会意为手段,后来,随着汉语词汇的扩大,逐渐发展出形声形声的造字方法,形声造字法,一半表示词语义类,一半表示词语读音,成为汉字主要的造字方法。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特点?特点一、特点一、汉字是表意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个大类: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这种分类是从文字形体直接显示的信息是语义还是语音来确定的。特点二、特点二、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又往往代表一个语素。特点三、特点三、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
13、平面上构形的。四、汉语汉字的传播1汉语汉字在境内的传播汉语汉字在境内的传播我们先来谈汉语的传播。汉语共同语一直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共同语的口语随着各个朝代政治文化中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春秋时代,共同语被称为“雅言”。汉代把共同语称为“通语”,元代称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现在称为“普通话”。我们接下来谈汉字的传播汉字的传播。汉字是汉族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汉民族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迁徙,汉字向四周传播,成为中国三大流域的文字。汉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在楷书汉字影响下创制了本民族文字。仿造
14、汉字的少数民族文字可分两类:一、字形结构虽受汉字影响,但有自己的特点,借用汉字不太多。属于这一类的有契丹大字、西夏文、女真文等。二、大量使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语言,也用形声或其它方法创制表达本民族语词的新字。方块壮字、方块白字和方块瑶字,都属于这一类。2汉字汉语在境外的传播汉字汉语在境外的传播在公元前或公元一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外传播,北至朝鲜半岛,南至越南,东至日本。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致有“域外方言”之称。日、朝、越都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例如,日本直到明治维新前夕,很多与西方有关的表示新概念的词语,还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如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的一
15、些词语:“铁路”、“新闻”、“公司”、“国会”等都在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越南语约90的词汇来源于汉语。朝鲜人直接学习用汉字写成的四书、五经。后来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仿照汉字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日本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起初用整个汉字,后来简化楷书,取其片断,形成片假名。在盛行草书的平安时代,简化草书,形成平假名,这样,日本文字就变成了汉字和假名混合的文字。朝鲜创制了谚文,谚文是音位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19世纪后期,汉字谚文混合体成为正式文字,汉字写词根,谚文写词尾。越南创造了字喃,字喃一部分借用汉字,一部分是使用汉字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
16、新造的字。近代,随着中国政治科技的落后,西方文化在全球的传播,汉字汉语在海外的影响受到很大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实行语文平民化,限制汉字的使用,减少汉字数目、简化汉字笔画、改进假名字母,使日文从汉字中间夹用少数假名,变为假名中间夹用少数汉字。朝鲜半岛解放后,分成了南北两部,南部的韩国一直沿用汉字,但因中韩之间没有来往关系,韩国的许多科技名词、经济名词都从日语和英语中吸收;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1948年开始废止了汉字。1884年法国占领了越南,规定机关和学校学习和使用法语,法文被规定为殖民地各行政机构的正式的行政用文字,汉字汉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1945年越南抗法斗争胜利
17、,越南推行在拉丁字母基础上创造的拼音文字国语字,汉字的地位被国语字替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汉字汉语汉文化的热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制度一、语言观念中国的语言观念包括哪些方面?(p299)中国人的语言观念,概括地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项的看法,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讨论等;另一方面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1语言崇拜语言崇拜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
18、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语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术,在巫术中,用咒语就可以降妖除魔,这样语言就有了特殊的魔力。人们相信人的灵魂附在人的名字上,叫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把他的灵魂召去。中国人的语言崇拜有很多表现,我们在这里谈谈语言运用中的趋吉避凶和对姓名的避讳。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俗,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例如,人们希望“年年有余”,因“鱼”与“余”同音,因此“鱼”就特别受宠:画一缸金鱼,则又用“鱼”来谐音“玉”,取义“金玉满堂”。“喜”和“福”也是汉民族喜欢的字眼,因“喜鹊”中有一个“喜”字,“蝙蝠”之“蝠”与“福”同音,因此“喜鹊”和“蝙蝠”就成了
19、吉祥的象征。年画中,画喜鹊登梅枝,谐音“喜上眉(梅)梢”,在门上画五个蝙蝠即为“五福临门”,画五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即为“五福献寿”。在利用谐音构成吉利的同时,人们也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这就是语言禁忌。据统计,广州话忌讳的词是很多的,人们常用谐音的方式避忌,如“空屋”叫“吉屋”,因“空”与“凶”同音;雨伞叫雨“遮”,因“伞”与“散”同音。什么叫避讳?举例说明避讳有哪几种方式?(p30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
20、缺笔、拆字、删字等。缺笔避讳即将讳字的最后一、两个笔画省略,这种方式大概始于唐代,唐乾封元年于志宁碑的“世”作“卅”,宋人避赵匡胤讳,胤写作“”.林黛玉为避母亲贾敏的讳,故意少写一点。拆字避讳是将讳字拆开,取其中的一部分来代替讳字,如北魏孝明帝名诩,尉诩便改名作羽;五代晋君主名叫石敬瑭,于是姓敬的须改姓文。删字避讳是指,姓或名如果是由两个字组成,就将犯讳的那个字删掉。“王世充”为了避唐太宗“世民”之讳,改名“王充”。颜真卿元结墓碑把“张维瑾”写作“张瑾”,是为了避父讳“维贞”。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这种方式在秦代就有。秦庄襄王名子楚,于是秦国讳“楚”,称“楚”国为“荆”。实
21、际上,“楚”和“荆”是同一种植物的两个名称。秦始皇讳“正”,故改“正月”为“端月”。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在史记中改“张孟谈”为“张孟同”,改“赵谈”为“赵同”。避讳的规定是很严格的,连“观世音”菩萨也要服从禁忌,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她只好改称“观音”了。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在语言和客观实际的关系中,传统语言观特别重视语言的社会功用价值,即语言的伦理教化作用和语言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作用。中国人关注语言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大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的时期,一些表示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
22、了很大变化,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名”、“实”关系的注意。“名”即是指名称、词语,“实”是指“名”所指示的观念、实际。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面对当时大夫专权,政令从诸侯大夫出,礼崩乐坏的局面,他把语言和政治伦理联系在一起,认为“君不君,臣不臣”的社会现实都是由于名实的颠倒,他把“正名”看作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核心,提出通过“正名”来重建旧礼制。其“正名”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政治伦理标准来匡正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涵义,如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另一方面,就是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按各自的名分来选择词语,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
23、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孔子由语言的社会功用而提出的“正名”问题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始终关注语言的政治伦理作用和社会实践作用。人们纷纷把语言和政治伦理关系联系起来,阐释对语言社会功用的认识。在关于“名实”关系的讨论中,人们认识到语言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性、天道或事物本质属性的表现,因此就可以“循名”而“责实”,语言其实就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就是根据一个人的言辞来判断他的品行。3修辞观修辞观古人对语言政治伦理价值和认识世界价值的重视,必然导致对言语修辞的关注。为了内容表
24、达的需要,人们特别注意语言的传达效果。我国方言歧异,要取得好的传意效果,首先就是要使用共同语。孔子是山东人,他平时说的大概是山东话,但他在读诗经、尚书的时候、在行礼的时候,使用的是“雅言”,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为了取得好的语言传达效果,古人还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分寸。在言语形式方面,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和追求华美这一对矛盾。追求言辞质朴的主张,如孔子提出“辞达而已矣”,即文辞能表情达意就可以了,又提出“文质彬彬”,即形式和内容应和谐统一。对言语华丽文采的追求,在左传中就有明确表述,对文采的追求,对语言表现力的极大丰富和对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
25、积极的意义,从汉赋和魏晋骈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文学极大丰富,对修辞的不断追求和创新,对汉语表现力的不断挖掘是重要的因素。二、汉字观念从古至今的汉字观念主要有:汉字崇拜、汉字否定和对汉字的多维思考。1早期的汉字崇拜早期的汉字崇拜思考题:早期的汉字崇拜是怎样形成的?表现在哪些方面?(P306)在文字初创时期,文字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这种状况使文字与权力之间发生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容易使人们产生文字崇拜的心理。大概从汉字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崇拜的对象。文字崇拜主要表现在;文字神赐说;其典型代表为“河图洛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概论 第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