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电路设计技术第十章剖析讲课讲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射频电路设计技术第十章剖析讲课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电路设计技术第十章剖析讲课讲稿.ppt(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射频电路设计技术第十章剖析现代微波系统需要稳定、低相位噪声、宽带可调、有足够输出功率与效率的振荡器,这就是设计振荡器必须满足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在振荡器设计中有两个主要的设计目标:(1)用最小的功耗,获得最低的相位噪声;(2)扩大可调频率范围,以提高纠错能力。振荡器可根据产生振荡的元器件不同分为三种形式:(1)RC正弦波振荡器;(2)LC振荡器;(3)反馈型振荡器。振荡器的一般结构:10.2 RC正弦波振荡器振荡器中,RC正弦波振荡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振荡器。其主要特点是:RC串联网络作为选频网络;RC并联网络作为反馈网络。10.3 LC振荡器10.3.1 LC振荡器的平衡条件既是 的负阻抗和电
2、抗与 的电阻和电抗在幅值上相等、符号相反,则可起振。从理论上讲,LC振荡器和反馈型振荡器都可以用于振荡器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在实际应用LC振荡器的公式时,通常使用线性仿真来获得与频率相关的输入阻抗的实部和虚部。10.3.2 LC振荡器的基本结构及特性两种应用最普遍的、可产生负阻抗的场效应晶体管(FET)电路结构,分别是:共源极容性反馈电路;共栅极感性反馈电路。一般情况下,回路的等效阻抗为:(1)LC并联电路具有选频特性;在谐振频率处,电路为纯阻性(V与I无相位差),此时阻值最大。在 处,电路呈电感性。在 处,电路呈电容性。(2)谐振时,Q越大 越大,振幅特性曲线越尖锐,在 附近,相频特性变化越快
3、,选频性能越好。(3)谐振时,支路电流近似为总电流的Q倍。通常,Q远大于1,所以谐振时LC并联电路的回路电流比输入电流大得多。10.4 反馈型振荡器10.4.1 反馈型振荡器平衡条件可以将反馈型振荡器分为两类:(1)哈特莱式振荡器;(2)科毕兹振荡器。在实际的振荡器中,谐振器的选频特性(即选频网络的品质因数),决定了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与载波频率附近的噪声性能。在设计振荡器时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为了获得振荡器的输出频谱,Q倍乘器放大并滤除了电路固有的噪声;(2)为了避免起振问题,必须使放大器的增益比最小增益大很多。最后的增益会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加而降低,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这是由于器件的非线性而
4、引起的。10.4.2 LC三点式振荡器的一般结构根据LC振荡器的不同结构,可将三点式振荡器分为:(1)科毕兹振荡器是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1)哈特莱振荡器是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10.5 振荡器中的相位噪声频率稳定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频率准确度的变化。频率稳定度是衡量振荡器性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频率准确度要靠稳定度来保证。如前所述,频率稳定度又可以分为长期稳定度和短期稳定度两种。10.5.1 振荡器元器件的比较所选的有源器件是否适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振荡器的性能,所以必须明确有源器件的特性及区别。有源器件在所需频带内能否产生足够的负阻抗或前向增益是很重要的。基于这两种晶体管的振荡器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射频 电路设计 技术 第十 剖析 讲课 讲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