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交通保障装备项目5S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交通保障装备项目5S管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应急交通保障装备项目5S管理应急交通保障装备项目5S管理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 公司概况3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二、 项目简介4三、 整顿8四、 整理9五、 工作环境管理的要求10六、 工作环境的两大类因素13七、 管理者的作用14八、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15九、 目标的作用16十、 目标管理的内容18十一、 设备的选择与使用20十二、 设备的改造与更新23十三、 产业环境分析25十四、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27十五、 必要性分析30十六、 项目进度计划3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31十七、 项目投资计划32建设投资估算表3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35
2、流动资金估算表3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3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39十八、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4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4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4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4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8一、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尹xx3、注册资本:55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11-57、营业期限:2013-11-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
3、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7715.076172.065786.30负债总额2705.932164.742029.45股东权益合计5009.144007.313756.86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19107.6415286.1114330.73营业利润3723.352978.682792.51利润总额3376.732701.382532.55净利润2532.551975.391823.4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32.551975.391823.44二、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
4、x,占地面积约4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0000.00(折合约45.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54608.15。其中:主体工程31805.40,仓储工程11701.0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065.57,公共工程5036.16。(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
5、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强化全灾种全链条防范应对,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知识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水平,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
6、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770.0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835.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33%;建设期利息252.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1%;流动资金4682.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6%。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7835.7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5809.9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79.61万元,预备费446.15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5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69
7、06.13万元,纳税总额4345.61万元,净利润6572.2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25%,财务净现值13436.1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48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0000.00约45.00亩1.1总建筑面积54608.15容积率1.821.2基底面积18300.00建筑系数61.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9.492总投资万元22770.092.1建设投资万元17835.702.1.1工程费用万元15809.94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579.612.1.3预备费万元446.152.2建设期利息万元252.232.
8、3流动资金万元4682.163资金筹措万元22770.093.1自筹资金万元12474.813.2银行贷款万元10295.284营业收入万元45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6906.136利润总额万元8762.997净利润万元6572.248所得税万元2190.759增值税万元1923.9810税金及附加万元230.8811纳税总额万元4345.6112工业增加值万元14577.8813盈亏平衡点万元19121.23产值14回收期年5.48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2.2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3436.16所得税后三、 整顿企业开展整顿的目的是使保留在工作场所
9、的物品的摆放位置一目了然,保证在作业时易于取用和放回物品。整顿的第一步是对现场的每件物品都提出“某件物品为什么会在那里”的疑问,可以借助5W1H的方法,即明确是什么物品,在哪里,什么时间,是谁在使用或保管,情况如何等。其次,需要决定物品合理的放置位置,也称为定置管理。在定置管理这一环节,要求运用作业研究、工艺分析、动作分析、环境因素分析等基本技术,进行现场诊断,然后进行定置管理设计。作业研究是通过对操作者和班组作业的分析,人和机械的配置分析,研究作业者的工作效率,去掉作业中不合理因素,清除人和物品结合的不紧密状态,消除生产、工作现场的无秩序状态。工艺分析是按物品的加工处理过程,分成加工、搬运、
10、检查、停滞、储存五个环节;同时分析工序的加工条件、经过时间、移动距离,从而确定合理的工艺路线、运输路线。动作分析是研究作业者动作,分析人和物的结合状态,减少和消除无效的动作,确定正确、合理的动作,并相应规定物品便于取用的位置,以便节约工时、提高效率,做到作业标准化、物品定置标准化。环境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改善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要求的情况。物品在现场的位置确定之后,要对物品进行定位画线并做好标记。不同物品的放置,可用不同的颜色定位,以示区分,但在公司范围内必须统一。例如:黄色为通道线;白色为物料存放区域,置放待加工料件;绿色为物料存放区域,置放加工完成料件;红色为不合格品区域;蓝色为待判定、回收、暂
11、放区;黄色和黑色相间为危险区域。四、 整理企业开展整理的目的,是为了腾出空间和充分利用空间,同时防止误用无关的物品。在进行整理前,首先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整理以及如何整理;二是规定定期进行整理的日期和规则。整理前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是进行全面检查,对物品进行盘点,并做好相应记录。首先需要全面检查工作场所;尤其是制造现场、仓库等物品不能堆积较多的场所。还需要检查不容易看到的地方,例如设备的内部、角落、柜子的顶部和下部、较少使用的通道等。开展整理活动主要是依据标准对物品进行“需要”与“不需要”的划分,确定需要的物品及其数量,并对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处理。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按种类分、按性能分、
12、按数量分、按使用的频率分、按价值分等。但是,最重要的是按使用的频率来分类,可结合使用ABC分析法,即以使用频率的高低来区分,高的为A,依次为B和C,将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放置在作业人员附近的地方,将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进行集中管理。在日常整理时要注意:不多买多余的材料;不生产多余的产品;不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不污染作业场所和物品;不保留作业后残留的物品;不制作多余的备份材料和资料;不在现场放置私人物品。五、 工作环境管理的要求1.确定所需要的工作环境条件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和生产的产品不同,其所需要的工作环境也就有所不同。要进行工作环境资源管理,首先必须确定本组织所必需的工作环境条件(因素)。企业若只照
13、搬其他企业的模式,会造成工作环境资源的浪费(创造适宜工作环境需要成本投入),或者造成工作环境不能满足生产和质量的要求。在确定工作环境条件时,企业不仅要考虑各相关方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还要兼顾企业所处的人文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并且要根据行业的性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相关标准来确定环境要求。为此,以下事项必须得到明确:顾客或产品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社会或政府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供方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员工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所有者对工作环境资源管理有什么要求?企业处在一个怎样的人文环境条件之中?企业处在一个怎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现有的人文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现有的自
14、然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掌握了多少工作环境资源?确定企业的工作环境条件,既要从企业总体上把握,又要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去把握。值得强调的是,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在综合平衡各相关方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环境条件。有三条原则应该遵守:一是工作环境必须满足产品、过程和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二是尽可能节约成本支出;三是如果可能应尽量改善工作环境状况。2.保持必需的工作环境在确定了工作环境条件之后,企业应当通过维持和改进来保持所必需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在运行中,总会出现异常情况,例如因台风袭击而造成空调或电灯损坏。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并予以解决。对于非常重要的工作环境条件,应事先制定
15、应急预案以提高控制能力。即使不出现任何异常,工作环境也需要努力维持。日本创造的5S管理(详见本章第四节),就值得推行和借鉴。此外,企业也应始终关注工作环境中的人文环境条件。一般来说,人文环境条件主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巩固和强化,当然也需要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企业要维持已建立的工作环境,需要投入三大资源:一是“人”(管理和操作人员);二是“软件”(管理方法和操作规程);三是有关工作环境建立和维持的“基础设施”(如动力设备、清洁用具等)。根据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欠缺及不适之处予以改进。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第一,弥补欠缺。企业发现其工作环境存在某种欠缺时,应及时弥补。例如
16、,现有的通风设备未能满足通风要求,就应及时增加或更换。企业有时为了产品加工的需要,不得不采用一些不利于员工生理和心理需要的物理环境,这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弥补。例如,工作环境温度如果过高(如冶炼车间),就应该给员工提供防暑降温的设备和饮料。对于有害的工作环境,如高噪声、高粉尘、高温、电磁辐射、有害气体之类,一方面要尽量采取措施,将有害的状况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另一方面则应对员工给予适当补贴,如劳动保护补贴、缩短工作时间等。第二,改善不适。当企业的产品发生改变,或产品的质量目标已被提高时,工作环境已不适应新的要求,企业就应当及时改善不相适应的工作环境条件。例如,使用了新型数控机床,其厂房环境要
17、求更高,就应及时改变现有的环境条件。第三,促进提高。优越的工作环境条件,不但可以更稳妥地保证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程度,改善他们的心理、生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因此,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其更符合人性的需要。六、 工作环境的两大类因素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包括社会和心理两方面。为此,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给予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推动工业工程的方法、改进工作环境,以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同时,企业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形成团结、协作、友好、互助的工作氛围。2.物的因素对企业工作环
18、境产生影响的物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场所的位置;热度、温度、光线、空气流动;卫生、清洁度、噪声、振动和污染。这些因素会影响人员工作能力的发挥,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工作场所,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线等物理环境,并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降低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热污染、水体污染,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七、 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是组织中被授权指挥他人活动的人。在企业中,管理者的作用是领导全体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具体的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资源管理和决策制定两个方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产资源、信息资源三个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是代表、沟通和指挥。高层管理者代表企
19、业整体,中层管理者代表企业的某个局部,基层管理者代表企业中的一个基层单位。管理者要在企业中进行上下左右的沟通,在上下级之间、横向之间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管理者还要指挥和激励下级有效地完成任务。在资产资源管理方面,管理者要清晰解读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有效发挥企业资产的积极作用,持续提升企业资产价值。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是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管理者要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保证信息的正常和快速传递、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管理者要借助信息系统为正确决策收集大量有效的信息,为正确决策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发布指令并推动指令有效实施。在决策制定方面,管
20、理者的作用主要是制定决策和推动决策的实施。管理者在自己行使职权的领域内要决策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并为决策方案得到有效实施而合理配置资源和协调各方矛盾。八、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1.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后的产出与企业目标一致性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很好地利用其拥有的资源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则说明其管理是有效的。2.管理的效率管理的效率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影响。投入少,产出多,说明发挥作用的资源比例高,浪费的资源少,管理的效率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是相互联系的。管理中只讲有效性不讲效率,或只讲效率而不讲有效性,都
21、是应当避免的。良好的管理应该是既有效,又高效率,既能达到企业的目标,又能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看,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既定的有效产出,或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有效产出。九、 目标的作用所谓目标,就是管理活动努力的方向。组织的目标明确了组织存在的理由。在开始任何行动之前,管理者必须清楚地确定追求的目标,并且必须表达透彻而使人人理解它。这就是目标原则。确定的目标必须在这个组织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但目标的达到又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如果确定的目标不能够达到,就没有吸引力,将会被抛弃;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目标没有一定的难度,则目标潜在的刺激作用就失去了,无激励向上的积极意义。组织目
22、标应该具有如下作用:第一,指明管理方向。目标的必要性表现为它是管理活动的最终方向,即方向的需要。一个组织不仅要有总的目标,其内部各个部门或个人也都应有明确的分目标。所谓明确,即有书面的说明。目标的说明不仅应指明组织及其成员的努力方向,还应指出组织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使组织内各方面的努力能够相互协调,为追求一个共同的最终目标而奋斗。第二,激发成员潜力。目标除了指明方向之外,还是激发组织内每一个成员潜力的激励因素。目标的实现反映了组织及其成员获得了成功,这体现为不仅在收益上有所获得,而且在精神上或心理上能获得满足,从而激发完成下一个目标任务的信心和愿望,这就是目标的激励作用。第三,促进管理成效。目
23、标可以促进管理活动取得成效,因为它是衡量管理活动成效的尺度。管理的计划职能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组织与领导职能是为了落实计划,而控制职能则是对组织计划完成程度的测定,并纠正偏差,以保证组织计划的完成。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明确说明的目标,那么管理的这几个职能工作都将难以开展。第四,完善管理基础。如果组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难区别于因“应急计划”或“特殊政策”而进行的管理,就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短期计划或短期行为,使组织的目标具有随意性,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理由很简单,由于目标不明确,组织努力的方向就会经常不断地转移,从而使各项活动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管理活动难以协调。十、 目标管理的内容目标管理的基本内
24、容是动员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制定企业和个人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目标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和目标成果的评价。1.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体系的制定是目标管理的第一个阶段。首先由企业的总经理根据投资者、社会和市场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发展听取董事会及各层人员的意见后确定企业的总目标。其次是企业内各部门根据其职能,为完成企业的总目标而提出部门目标。再次是部门内各小组为完成所在部门的目标而制定小组的目标。最后,由小组中各岗位人员根据小组的目标和岗位职能制定各岗位个人的目标。这样,自上而下把企业的总目标层层展开,最后落实到企业的每个员工,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连锁体系,共同为保证
25、实现企业的总目标而奋斗。2.目标的实施目标的实施是目标管理的第二个阶段。目标的实施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对下级人员委任权限,使每个员工都能明确在实现企业总目标中自己的责任,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实行自我管理,独立自主地实现个人目标;二是加强与下级人员的意见交流和进行必要的指导,由下级人员自行选择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级目标的全面实现;三是各级目标的实施者都必须严格按照“目标实施计划”的要求开展工作,使每个工作岗位都能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进行工作,从而保证实现预期的各项目标值。3.目标成果的评价对目标成果的评价是目标管理
26、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目的是促进各级管理工作的改善,鼓舞企业全体员工的斗志,以便更好地为保证达到总目标而奋斗。评价工作是在目标实施活动已按预定要求完成时开始的,根据预定的目标值对实际取得的工作成绩进行比较评价,并与奖惩制度挂钩。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目标的实施人员,以便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很好地总结其工作的经验教训。目标成果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目标实施者自我评定个人成果。各级目标的具体实施人员应根据预定的目标值和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定,要求自我检查一下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原定的措施手段是否合适、自己的适变能力和努力程度如何以及怎样改进等。第二,上级对评定工作的指导。各级管理者应对下级的自
27、我评定进行指导,使各级人员能恰当评价个人成果。各级管理者在进行指导时,应以积极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和鼓励下级为达到下一个目标而继续努力。第三,考核评定小组的综合评议。各级考评小组应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目标实施计划和自我评定情况;对各项目标逐一进行考核评定。在评定过程中,应注重实际取得的成果,要与目标的实施者充分交换评定意见,以减少或避免评定工作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第四,奖励与总结。目标成果的评价应与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奖惩制度相结合,目标,的达成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并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充分体现出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总之,目标管理是一个不间断的、反复出现的循环过程,每一循环都是在前一循
28、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体系,使新一循环的目标管理活动有更新的内容,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十一、 设备的选择与使用1.设备的选择设备的选择,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对于新建企业的设备配套,老企业新设备的购置和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以及关键技术装备的引进,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选择设备的目的在于为生产过程选择最佳技术装备。因此,设备选择的基本原则是要综合考虑企业近、远期发展规划,采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设备。也就是说,设备选择必须全面考虑技术和经济的要求,是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这里涉及若干个基本概念。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是选择和评价设备的重要经济指标。对于企业而
29、言,在选购设备时,不能只考虑设备的价格,还要考虑使用期间的各种费用支出,即应从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支出来评价和作出选择。必须指出,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只是评价设备经济性的一个方面,设备的选择还需要对设备的费用效率与综合效率进行计算和评价。所谓的设备费用效率是通过设备的系统效率与其寿命周期费用对比来评价设备的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费用效率是设备单位寿命周期费用支出所取得的生产效果。设备的选择是追求在设备寿命周期内达到费用效率最高,而不是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系统效率用来表示设备运行时的一系列因素效果的反映,这些因素包括生产性、可靠性、维修性、节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成套性以及灵活性。其中,生产性、节能
30、性一般用数量表示;而维修性、可靠性等难以用数量表示,只能作定性分析。定性分析需按每个因素的情况给不同设备评分,综合得分最多的设备为最佳设备。设备选择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收集和综合市场信息,包括设备的各类技术参数、价格、供应商背景等;其次,制定采购方案,并选择供应商;最后,谈判和确定供应商,并考虑其配套性、维修条件、运输与安装条件以及相关法规等。2.设备的合理使用,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可以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程度,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生产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的使用,一般指设备进厂后直到报废(或调出)为止的整个使用
31、情况。设备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人一机工程”。其中,人是主导因素,但任何一个操作运行的行为都受到设备技术性能的制约,操作、维护人员的行为必须规范化。所以,在设备使用和维护阶段,要求操作人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管理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设备的运行使用制度,才能保证设备系统正常地运行,维持企业各项活动的协调性。合理地使用设备,企业要做好五件事情,而设备操作人员要达到“四项要求”,遵守“五项纪律”。企业应做好的五项事情:充分发挥操作人员的智慧和积极性。设备是由人操作和使用的,充分的岗位教育培训和积极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很关键的。合理地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以适应企业生产活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需要。有效的人机配备,并确保
32、生产安全。建立和健全设备的操作、安全技术、岗位责任等规章制度和程序。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使用期限,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根据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要求,安装必要的防锈、防潮、防尘、防震装置,配备必要的测量、保险用的仪器装备等。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到“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和安全。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的“五项纪律”: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清洁,按时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检查。十二、 设备的改造与更新在设备的自然寿命结束之前,其经济寿命即因无形磨
33、损而无可挽回地要趋于结束。如果继续延长设备的役龄,设备系统由于过分老化将不再给企业带来利润。因此,必须对原设备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它再焕发创利的生命力;或彻底更新,以全新的原型设备或新式设备取代旧设备。1.设备的最佳更新期设备寿命包括物质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等多种含义。物质寿命指设备从开始使,用直到不能再用而报废所经过的时间。一般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支出的维修费用也日益提高。因此,延长设备的物质寿命在经济上不一定都是合理的。技术寿命是指从设备开始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过的时间,通过设备改造可以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是指从设备开始使用到继续使用其经济效益显著下降所经过的时间
34、,设备改造也可以延长设备的经济寿命。在技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往往短于设备的物质寿命。企业的一切工作必须符合经济的原则,进行设备更新的依据是其经济寿命。2.设备的补偿与折旧大修、改造和更新都是对磨损的补偿。大修主要是全面地补偿有形磨损,改造主要是局部或全面地补偿无形磨损,更新则是全面彻底地补偿综合磨损。三种补偿方式的后果不同,故需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各方案的经济合理性界限,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权衡比较大修、改造、更新时,经常会出现以下五种情况:旧设备原封不动,继续使用;旧设备大修理;旧设备改造;采用结构和性能相同的新设备;采用性能更好、结构更完善、效率更高的先进新设备。将以
35、上五种方案逐一比较,便可选出比较合适的投资方案。除了考虑单台设备的经济效果外,还应比较由此而引起的整个生产系统的技术经济效益,即把局部效果纳入总体中去考察。总之,设备大修、改造和更新三种补偿方案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条件,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合理决策。设备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磨损部分价值将转移到由它生产的产品中去,而这一部分固定资产价值叫折旧。用货币表示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叫折旧费,设备折旧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设备折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折旧是社会补偿基金的组成部分,正确计提折旧可为社会总产品中合理划分补偿基金和国民收入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合理安排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36、,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折旧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正确计提折旧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正确评价企业的经济效果。折旧是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费用的主要来源,正确计提折旧有利于保证企业及时更新改造设备,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折旧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影响设备折旧的基本因素包括:设备的原始价值、设备的残值、设备修理费、设备的折旧年限等。折旧方法很多,目前多数用直线折旧法。十三、 产业环境分析(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
37、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
38、,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
39、瓶颈。(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十四、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1.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我国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多灾种集聚和灾害链特征日益凸显,亟需强化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加强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报预警时效性准确性。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依托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建设分类型、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绘制全国1
40、:100万、省级1:25万和市县级1:5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综合防治区划图,规范基础数据库、评估与区划图的动态更新和共享应用。风险监测系统建设。依托气象、水利、电力、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行业和领域灾害监测感知信息资源,发挥“人防+技防”作用,集成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草原火灾6大灾害监测模块,建立多源感知手段融合的全灾种、全要素、全链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先行开展试点建设。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实施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集成建设灾
41、害风险快速研判、智能分析、科学评估等分析模型,建设重大灾害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系统,提升长中短临灾害风险预报预警的效率和精度,对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多手段、多渠道、多受众发布。2.应急卫星星座应用系统建设。应急卫星是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构建的科技性战略资源。目前我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但卫星监测预警精准性还不够,亟需依托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性构建应急卫星星座与综合应用体系。应急卫星星座建设。依托国家综合部门、国家航天部门与商业卫星协同,针对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抢险等决策需求,推动形成区域凝视卫星、连续监测
42、卫星、动态普査卫星序列,构建全灾种、全要素、全过程应急卫星立体观测体系。依托应急卫星星座,基于应急管理业务需求,构建综合应用体系。加快推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应急综合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开展重大灾害和多灾种、灾害链多要素综合监测,建立健全卫星应急综合应用业务模式、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开展“通导遥”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卫星监测预警能力。天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研发多体制融合卫星通信系统和综合数据业务处理中心建设,配套研制一体化融合通信装备,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和数据传输,提高人员定位、应急救援等服务水平。十五、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
43、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
44、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十六、 项目进度计划(一)项目进度安排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单位:月序号工作内容1234567891011121可行性研究及环评2项目立项3工程勘察建筑设计4施工图设计5项目招标及采购6土建施工7设备订购及运输8设备安装和调试9新增职工培训10项目竣工验收11项目试运行12正式投入运营(
45、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施工中应遵照执行下列工期保证措施,按合同规定如期完成。1、项目建设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2、选派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投入该项目施工。3、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预测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提前进行技术准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4、科学组织施工平行流水作业,交叉施工,使施工机械等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5、项目建设单位要制定严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详细编制周、月施工作业计划,以施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参与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十七、 项目投资计划(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