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胶项目绿色建筑评价_范文.docx
《合成橡胶项目绿色建筑评价_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橡胶项目绿色建筑评价_范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合成橡胶项目绿色建筑评价合成橡胶项目绿色建筑评价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2二、 供给:我国产能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过剩问题依然严峻2三、 必要性分析4四、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5五、 建筑节地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7六、 建筑节水与城市雨水利用11七、 评价时点与方法15八、 评价单元及内容16九、 装配式建筑特征及实施模式17十、 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原则23十一、 项目基本情况25十二、 公司简介29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1十三、 进度计划3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31十四、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3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
2、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3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3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1一、 产业环境分析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妥善应对问题挑战,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培育新动力和竞争新优势,率先实现发展转型,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二、 供给:我国产能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过剩问题依然严峻2000年以来,全球合成橡胶产量仅从1100万吨左右增至1400万吨以上,而同期我国合成橡胶产量则经历了大幅跃升。2000年我国合成橡胶年产量不足100万吨,2004年开始我国合成橡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21年我国合成橡胶产量已经超过800万吨
3、。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国,产量占比超过20%。目前全球合成橡胶主要产区中,亚太地区占比最大,超过50%。造成这一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过往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合成橡胶消费量的增长,带动了合成橡胶市场供求量的不断扩大,从而提高了合成橡胶行业的生产规模。而欧洲、中东和美洲等地拥有较为庞大且完善的石油、化工产业,其合成橡胶产值稳定性较高。目前我国合成橡胶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省份,此外云南、广东等地也有较多产能分布。除产能稳步增长外,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合成橡胶的产能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丁苯和顺丁橡胶作为合成橡胶的两大主要胶种,两者合计产能占比在5
4、0%以上。近年来,该占比呈下降趋势。2011年,丁苯与顺丁橡胶合计产能占比约66%,2016年该占比降至58%,2021年进一步降至52%。2011-2016年间丁基橡胶和乙丙橡胶的产能快速增长,产能占比分别提升3.5和5个百分点。此外,自异戊橡胶在2011年首次实现国产化以来,十年间经历了产能快速增长和关停、改造两个高峰,在产能结构中,其占比从1.3%增至4.9%又降到3%。值得注意的是,2016-2021年间SBC橡胶的建设较为集中,2021年其在总产能中占比达到27%左右,超过了顺丁橡胶,成为第二大品种。由于合成橡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污染较大,在环保监管日益趋严
5、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合成橡胶主流产品也在向环保型品种发展,未来环保型合成橡胶品种将是合成橡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我国合成橡胶产能结构持续优化,但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依然严峻。根据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合成橡胶总产能是表观消费量的1.15倍,而部分胶种如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的产能则低于表观消费量。合成橡胶总产能利用率为73.6%,部分胶种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三成。此外,进口合成橡胶占国内消费总量的20%左右,其中部分胶种进口比例超过40%,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从我国合成橡胶产业的竞争格局看,我国合成橡胶市场以中石化、中石油、部分民营企业和小部分外企组成。合成橡胶是石油产业链
6、的下游产品,而国内油品主要由中石化和中石油统一定价,国内民营石油厂商的定价权相对较弱。此外,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各地区设立了多家分公司,如齐鲁石化、巴陵石化、燕山石化、兰州石化、吉林石化等隶属中石化集团;大庆石化、独山子石化、吉林石化、锦州石化等均隶属中石油集团,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国内合成橡胶的产能和产量占比超过50%,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合成橡胶行业是资金和技术双密集型行业,在行业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背景下,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壁垒,导致私营企业在产业转型时期难以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竞争。整体而言,民营企业只为部分地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中大型企业和军工企业被中石油和中石油两家企业占领
7、,民营企业在国内合成橡胶行业的市场份额较低。此外,近年来部分国外化工企业通过企业合并或招商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逐步拓展在国内的化工业务,在部分地区建立厂房,生产制造合成橡胶。但相较合成橡胶国企,国外化工企业在国内暂不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
8、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外,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有英国BREEAM评价体系、美国LEED评价体系和日本CASBEE评价体系。(一)英国BREEAM评价体系1、BREEAM评价
9、体系的目标BREEAM评价体系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通过设置得分等级对设计、建造及建筑维护阶段的最优者进行认证与奖励。为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BREEAM采用一个相当透明、开放和比较简单的评估架构。所有的“评估条款”分别归类于不同的环境表现,这样根据实践情况变化对BREEAM进行修改时,可以较为容易地增减评估条款。被评估的建筑若满足或达到某一评估标准的要求,就会获得一定分数,所有分数累加得到最后分数,BREEAM根据建筑获得的最后分数给予“通过(paSS)、良好(gOOd)优秀(verygOOd)优异(excellent)杰出OutStanding)“五个级别评定。最后,由BREEAM给
10、予评估建筑正式的“评定资格”。(二)美国LEED评价体系为了通过创造和实施广为认可的标准、工具和建筑物性能表现评估标准,实现定义和度量可持续发展建筑“绿色”程度的目标,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于1995年发起编写了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在借鉴英国BREEAM评价体系和加拿大建筑环境性能评价准则BEPAC的基础上,形成了LEED评价体系。1、LEED评价体系内容LEED创立之初,仅仅面向新建筑和楼字改造工程(LEED-NC)随着体系的不断完善,逐渐发展为包括六种彼此关联但又有不同侧重的评价标准。2、LED评价体系特点LEED是一个民间、基于共识、市场推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所建议的
11、节能环保原则及相关措施都是基于目前市场上成熟的技术应用,同时也尽量在依靠传统实践和提倡新兴概念之间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undefined五、 建筑节地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土地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之一。城市土地利用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存在严重浪费等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人均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后备资源不足等,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且效率低等。现阶段大城市边缘大规模的城市住宅建设均是以较低的容积率、高于国家标准很多的人均用地指标为前提,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建立在牺牲国家对城市规模控制和浪费有限耕地的基础上建
12、造的,这样的发展观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一)建筑节地建筑节地是指在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也就是说,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人们提供比较舒适、健康、节地和安全的居住和工作场所。城市节地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适当建造多层、高层建筑,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同时降低建筑密度;强调土地集约化利用,为今后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改善城市环境。(
13、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减少成为必然。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地下空间之间及地下空间与地面建设之间有机联系,促进地下空间与城市整体同步发展,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必要措施,对于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节约城市土地的有效手段之一。所谓地下空间,是指属于地表以下的空间。建筑地下空间是指位于城市建筑物地表以下的建筑空间,可将部分城市交通,如穿海下隧道、城市地铁,以及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人防工程等建筑空间尽可能建在地下,实现土地资源的多重利用,提高
14、土地的使用效率。1、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类型呈现多样化、深度化和复杂化发展趋势。类型上,逐渐从人防工程拓展到交通、市政、商服、仓储等多种类型;开发深度上,由浅层开发延伸至深层开发;具体项目上,由小规模单一功能的地下工程发展为集商业、娱乐、休闲、交通、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市空间。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1)地下交通工程。城市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较早经验始于建设地铁。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地下交通发展较快。伦敦在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创城市地下铁道的建设先河。东京在192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纽约在19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莫斯和是世界上地铁系统客运量最高
15、的城市,地铁分为地下三层、纵横交错。我国在1969年建成首条地铁系统。地铁系统的建成,形成了地下与地上的城市交通运输网,可改善城市地面交通拥堵状况,同时也使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除地铁工程外,隧道、交通快速道也是地下交通工程开发的常见形式。(2)地下居住空间。人类最古老的开发利用地下居住空间的方式就是“穴居”,人类利用地下洞穴遮风挡雨、防寒防暑、防御自然灾害等。陕西窑洞也是城市地下居住空间利用的典型ae案例。由于地下空间埋深及采光通风条件较差,因此,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人们的居住环境并不舒适,也不建议采纳。对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作为储藏和设备空间时,可作为设备管理人员的临时办公室或宿舍使用,但在
16、规划和建设时需要提前设置好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办公或日常生活所需,避免后期因私自修建而造成危险隐患。(3)地下商业工程。由于人们对商业空间的自然采光要求不高,并且停留时间短暂,在日益繁华的城市里,增加地下商业街、地下大型商场等已成为地上空间效益的延伸,可使城市内有效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也可改善城市地面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诸多不利因素。地下商业内部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人们行走在其中的切身感受,要符合人体适宜性,尺度合适,让人们感到亲切舒适,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文化特色,实现空间和文化的多样性。(4)地下市政系统。迅速发展地下城市管道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并设有
17、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是保证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可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造成对交通和人们出行的影响和干扰,你证路面平整、美观;同时可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维修和管理,增加各类管线的耐久性;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可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城市用地。(5)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是指建筑在地下用来停放各种大小机动车辆的建筑物,可解决地上停车难、停车场数量不足等问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对于缓解城市道路拥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可实现人流与车流分离,减少交通隐患。城市地下空间
18、除有以上应用外,还可作为电影院、舞厅、剧院等地下文化娱乐设施空间,防灾的地下人防空间,存放防空、防爆、保温、隔热等物品的地下仓储设施等。六、 建筑节水与城市雨水利用(一)建筑节水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在满足用水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先进的措施,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要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水改造,建立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推广再生水利用。建筑节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节水型用水器具是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剖分,是实现建筑节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主要包括节水型便器冲洗设备、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浴设施等。(2)完善城市管网供应系统。主要包括加强管网维护,
19、减少跑冒滴漏;减少系统超压出流造成的隐性水量浪费;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3)推广使用优质给水管材、水表,其使用年限长且能兼顾水质。优质水表不仅可以计量用水,还可以进行用水分析。(4)积极采用废水利用措施,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利用中水可替代等量的自来水;建立雨水回用系统,调蓄排放、地面雨水入渗和回收利用屋面雨水。(5)增强节水意识,落实节水措施。(二)城市雨水利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和城市化带来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行为,雨水利用技术逐步受到重视并有了很大发展,对城市雨水利用更赋予了新的和广泛的含义,涉及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
20、技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利用不仅涉及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还与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城镇与园区规划、建筑与园林景观等有着密切联系,并因此出现了雨水直接收集利用与渗透间接利用、雨水调蓄排放与洪涝控制、雨水污染控制与净化处理等技术领域。雨水利用作为非传统资源的利用形式,具有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通过渗透增加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雨水洪灾等作用。1、收集与传输设施雨水收集与传输是指利用人工集雨面或天然集雨面将降落在下垫面上的雨水汇集在起,然后通过管网、渠道等输水设施转移至存储或利用的部位。对于城市雨水利用工程而言其雨水收集与传输系统多与城市排水系统相结合,利用汇流区域内各
21、类下垫面作为雨水收集面,将排水管网作为雨水的传输系统,在管网节点上设置分流、引水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利用。城市中典型的集水面一般可分为屋面、地面、水面三类。地面集水面主要包括广场、道路、绿地、坡面等,水面既可以作为集水设施,也可以作为落水设施。对于服务范围较大的雨水利用工程而言,其收集面由多种类型的下垫面共同组成;对于单体式、分散式雨水利用设施而言,其收集面多为单一形式的下垫面。雨水传输设施多为管、沟等形式,如雨落管、排水管、排水沟、输水渠等;有些天然河道、季节性河道等,也可以直接作为大型雨水利用工程的输水系统。2、雨水滞蓄雨水滞蓄是保证雨水利用的重要基础,没有良好的雨水滞蓄设施,也就无法
22、进行雨水利用,因此,雨水滞蓄是雨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滞留和蓄存。由于降水、径流均具有时效性,无法在降雨径流发生时完成对雨水直接高效的利用,因此,通过设置雨水滞蓄设施,才能有效滞留和拦蓄雨水,为雨水的后期处理及回收利用提供可能。雨水滞蓄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是利用天然形成或人工修建、改造的落水空间,将收集的雨水临时滞留或长期存储,在空间和时间上为雨水的继续利用创造条件。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滞蓄设施种类很多,常见的滞蓄区域包括建筑屋顶、绿地塘坝、洼地、湖泊、人工地下落水池等3、雨水回用雨水回用系统就是将雨水收集后,按照不同需求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通
23、常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雨水回用主要途径是城市雨水经适当处理后根据水质状况和需求,可回用于工业用水、生活杂用(如冲洗厕所、洗衣、洗车、消防用水等)、构造水景观、绿地灌溉、地下水回灌等。雨水回用基本要求包括:城市雨水作为辅助供水水源,并能自动切换到其他水源;采用生活饮用水作为其他供水水源时,应当采取防止雨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管道的有效措施;城市雨水回用系统应与生活饮用水系统分开设置,用不同颜色、符号标识;应设置水表计量各水源的供水量;供水系统管材不应使用对水质造成污染的材质。此外,由于城市雨水的季节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使得对其单独处理时的系统运行不连续,从而导致处理系统的使用效率不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成橡胶 项目 绿色 建筑 评价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