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严格校对整理.doc
《《黄帝内经素问》严格校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素问》严格校对整理.doc(2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帝内经素问 简介:本站的黄帝内经素问全文内容是经过本站严格校对而成,目的是给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对中医古籍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黄帝内经素问简介: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
2、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 13 首,其中 10 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汉书艺文志 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应该指出,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从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内容特点、先秦古韵等诸方面可以论证黄帝内经的绝大多数篇章(也即黄帝内经的主体部分)成于战国。但也不能认为素问八十一篇、灵枢八十一篇尽
3、出于战国。对成于战国以后的少数篇章须做如下说明:素问的第七卷亡佚已久,唐王冰据其先师张公秘本而补入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实际上是另一部医书阴阳大论。以其用甲子纪年,便可断定必在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 85 年)颁布四分历之后。以其曾被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引用,因此它一定得在张仲景之先。灵枢中也有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之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 100 年)颁布太初历之后。素问中的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已是有目无文,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却将该二篇作
4、为素问遗篇陈列于后。因此可以认为这两篇当系唐宋间之伪作。总而言之,黄帝内经非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至于王冰之所补与刘温舒之所附不应视为黄帝内经文,但仅依惯例而仍其旧亦无不可。黄帝内经,原书 18 卷。其中 9 卷名素问;另外 9 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由上所述,黄帝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素问与灵枢每部分各为 81 篇,共 162 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
5、要有:(1)齐梁间(公元 6 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黄帝内经素问目录 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第二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第三灵兰秘典论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帝内经 素问 严格 校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