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_全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_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_全册.doc(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年级:五年级 课时总编号:01课题轴对称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2、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3、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重难点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的脸部图形,看后笑声可不能太大哟。 (出示两眼都在左边的大头娃娃的脸部图形。) 提问:你们为什么笑? 通过学生的说逐步引导,得出“对称”的含义。 那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对称的情况?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一)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
2、老师给你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注意剪时从折痕边下剪。)再展开,并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个别口述) 2、让学生把各自的作品上来展示,并请同学们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个别口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共同总结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出示纸条,学生齐读定义)。 3、让学生口述如何区别“轴对称”和“对称轴”的意义 4、让学生相互指出刚才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二)研究树叶中的对称情况: 1、 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 然后选出
3、有代表性的轴对称树叶到展示平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理由。(个别口述。) (三)研究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过的各种图形的纸片,找出轴对称图形,并分工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研究。) 2、学生先汇报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注意对特殊图形要加以指导,比如平行四边形、一般的梯形等。 3、进一步研究刚才的轴对称图形中各有几条对称轴?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完成第131页“练一练”中的第3小题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板书设计轴对称沿一条线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教后反思 对于这部分的教
4、学,我认为应该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年级:五年级 课时总编号:02课题旋转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掌握旋转的特征。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教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生活中,大家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学生举例,如:风扇、陀螺、钟表、车轮等)“生活中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钟表开始研究吧!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出示书本第5页例3的钟面。(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提问: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提问:这次指针双是如何旋转?(2)“根据刚才我们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说明?”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
6、向及角度。2、认识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出示书本风车旋转动画(1)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合作解决这两个问题。A 从1到2,风车绕O点旋转了多少度?B 你是怎能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2)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的呢?3、教学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出示第5页的例4,让学生在书本上完成。作品展示,交流画法。小结: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的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3、看书质疑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1、书本第6页的“做一做”1、2两题。通过这
7、两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2、练习一的第8页第1题。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旋转的角度:90、180。教后反思 教学时要切实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要让学生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年级:五年级 课时总编号:03课题欣赏设计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教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8、生成问题出示一些漂亮的图案1、让学生一起欣赏课文第7页的图案。2、让学生分析这些漂亮的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3、汇报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1、把 连续平移2格构成一个什么图形?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2、把书本上的那幅图进行对称变换,请你设计出一个板报的花边。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3、看书质疑。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1、书本第9页的第5题。2、书本第10页的第6题。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备课板书设计欣赏设计对称、旋转、平移教后反思本活动应该让学生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对科学性问题要交流,同时要以表扬为主。年级:五年级 课时总编号:06
9、课题因数和倍数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
10、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一)找因数:1、出示: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
1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
12、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
13、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完成练习二14题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8的因数有:1 2 3 6 9 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是它发本身,最小的是1。2的倍数有:2 4 6 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的本身.教后反思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在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都是整数的情况下才能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时可举一些反例来加以说明. 年级:五年级 课时总编号:05课题2、5的
14、倍数的特征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重难点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 生成问题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数字有一写特征。哪个同学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这些书的另一些特征。(板书:2 5的倍数的特征)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2 的倍数的特征。(课件展示)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
15、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
16、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说出 15 35 以内的偶数。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
17、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2、练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
18、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 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5的倍数:各位上是0 5的数朱仓乡小学2009-2010下学期数学电子备课卡年级:五年级 课时总编号:06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
19、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精品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