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教案.doc完成.doc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doc完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语文教案.doc完成.doc(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下语文教案1藤野先生 鲁 迅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导入新课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
2、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5.提问:“头顶上盘
3、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2、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北国之春。 二、导入新课简单回顾上课时的内容,引入新课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
4、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写人要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6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7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8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
5、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9. 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10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11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应怎么理解?12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理解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
6、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2、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四题。第三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的第二部分,认识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道了鲁迅对他的敬爱之情。之后,由于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的强烈刺激以及他追求救国之道的崇高理想,他又弃医从文,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离开仙台后情况如何呢?今后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提问: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2提问: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3提问:“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
7、里是伟大的”删去“我的眼里和心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提问:怎样理解“我又忽然良心发现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5提问: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为什么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这些事用什么战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全文结构明白,材料虽多但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描写方面,本文极有特色,写人抓特征,用白描手法入木三分表现了人物。如藤野先生如德国留学生和日本所谓“爱国青年”。在记事上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
8、,如“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匿名信”“看电影”等事件。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篇课文语言方面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有感激教师之情的如对日本“爱国青年”。总之,文中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文的中心。2、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第四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附板书:藤野先生 鲁 迅与藤野相识、交往匿名信、看电影弃医从文、别后感念(明线) 与藤野交往(严谨认真、热诚正直) 东京 仙台 (暗线) 爱国情感教学反思: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本人认为还是可以的,因为纵观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篇幅较长,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思量了许久,后来本人避
9、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对事例自行剖析,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这样,就实现了难文浅教,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加上关于文章的线索之争是学生自发的,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后的收获可以从恍然大悟的感叹声中听出,这正是本人所追求2我的母亲 胡 适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
10、松欣赏歌曲妈妈的吻。 二、导入新课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理清文章结构2、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
11、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1、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2、“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
12、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2、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二、导入新课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3、。导学提纲:1、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2、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3、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
14、篇目: 老舍。 邹韬奋。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4、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2、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附板书
15、: 我的母亲 胡 适严师 宽容隐忍我 做人教育催 母 亲 善待哥嫂 家人“我”上学 让五叔认错慈母 人慈温和教学反思:我的母親是一篇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即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有些处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它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
16、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3、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重点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三、自
17、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字注音。酷 掺 脊 枉(2)解释下列词语。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知书识礼 酷似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18、”。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拓展训练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2一种感激之情。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
19、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拓展训练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2、布置作业:研讨练习三。附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从荒原的大自然 父子之情感应到一点生命最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朋友之间初的快乐和梦幻。” 人与狗的情趣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
20、,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和“畅所欲言”两个环节中,欣喜的感觉盈满心间。真的没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时,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发问”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当问题报完,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开始探究起来。那一刻,我在课堂中,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教案 doc 完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