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考试重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药理学 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 考试重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理学第一章 绪 论1、药理学(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机体(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2、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不良反应、适应症)简称药效学3、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简称药动学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1、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时也会因病人的遗传缺陷、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物而引起敏感
2、性增加,在治疗量时即出现中毒反应,主要表现:组织、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特点: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可以避免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服用剂量过大 立即发生。有机磷中毒。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如肝肾损害。2、不 良 反 应:1)副作用(side effect) 用治疗剂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特点: 轻微、可逆、可以预知、难以避免产生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2)三致效应(慢性毒性): 致畸(teratogenesis) 致癌(carcinogenesis) 致突变(mutagenesis)3、药物的量效关系: 1)半数
3、有效量:在测定药物毒性的动物实验中引起一半动物有效的剂量 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分别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或半数有效剂量(ED50)表示。2)最大效能(maximum efficacy Emax) 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而效应达到顶点不再继续上升时,在量反应中这时的效能称为最大效能。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3)最小中毒量( minimum toxic dose ) 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强度也相应加大,直至出现最大效应,以后若再增加剂量并不能使药物效应进一步增加,反而出毒性反应,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称为极量,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中毒量。4)效价
4、强度(potency) 反应药物效应与剂量间的关系,为药理性质相同的药物等效剂量的比较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5)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衡量药物安全度的指标。 TI = LD50(或TD50) / ED50 其值越大越好,非绝对。 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的比较。6)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即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安全范围越大,用药越安全。4、药物与受体1)受体(receptor) 特异性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存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药物特异性结合,产生相应的药物效应。受体特性:1.特异性(specificity) 一种受体与特定配体结合
5、2.可逆性(reversibility)可被其他配体或药物竞争性置换。3.饱和性(saturality)受体数量有限,不随配体浓度增加而增加。4.灵敏性(sensitivity) 低浓度即可产生显著效应。 5.多样性 (multiple-variation) 同一受体可分布于不同细胞, 产生不同效应。6.结构专一性(structural specificity)7.立体选择性(stereo selectivity)8.内源性配体(endogenous ligand)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
6、、代谢(metabolism)及排泄(excretion)过程的动态变化。常用ADME表示。1、首过效应: 是指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部分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和肝脏时,可能被代谢失活,从而使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2、半衰期:( half life ,t1/2)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一级动力学:t1/2是恒值 t1/2= 0.693 / Ke 零级动力学:t1/2随浓度改变。意义:半衰期是指导临床用药间隔或判定药物自体内消除的依据。1) t1/2反应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和快慢;2)一次用药:经五个t1/2后,体内药物消除96%;3)按半衰期给药,经五个t
7、1/2后,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坪值)。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1、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是指某些麻醉药品(narcotics,注意与anaesthetics(外科手术用)区别)或精神药品,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连续或定期应有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2、精神依赖性 也称心理依赖性,是指用药后产生的一种愉快满足的感觉,并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要周期地或连续地用药的欲望,以获得满足感或避免不适感。3、躯体依赖性 也称成瘾性(addiction),是由反复用药造成的依赖状态,一旦中断用药,可产生一类特殊症状称为戒断综合征。4、合理用药
8、原则1明确诊断,慎重用药2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 3用药个体化4对因、对症治疗并重 5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五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1、主要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2、胆碱能神经的效应: M样作用:为激动M受体所呈现的作用, 主要表现:心脏抑制、血管扩张、内脏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瞳孔缩小等。第六章 拟胆碱药一、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临床应用】 (1)青光眼(2)虹膜炎(与阿托品合用)调节痉挛:兴奋睫状肌上的 M受体睫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视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
9、。二、抗胆碱酯酶(AChE)药易逆性抗AChE药新斯的明(neostigmine):治疗重症肌无力第七章 抗胆碱药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1、 阿托品(M胆碱受体阻断药)能竞争性的阻断ACh激动M受体的作用,无选择性【药理作用】1)抑制腺体分泌 唾液腺和汗腺最敏感,2)眼 阻断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松弛,引起扩瞳、眼压升高及调节麻痹。 (1)扩瞳:因阻断M受体,松弛瞳孔括约肌,使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瞳孔开大肌的功能占优势而扩瞳。 (2)升高眼内压:因瞳孔扩大,虹膜向周边方向退缩,使前 房角间隙变窄,房水流通不畅,导致眼压升高。 (3)调节麻痹: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
10、缘,悬韧带被拉紧,晶状体变扁,其折光度减小,故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此为调节麻痹。3)松弛内脏平滑肌作用 与功能状态有关。对处于痉挛状态的平滑肌作用显著。对胃肠、膀胱平滑肌作用较好,对输尿管、胆管、支气管作用较弱。对括约肌取决于功能状态。4)兴奋心脏作用 较大剂量-可阻断窦房结M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使心率加快;也能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5)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治疗量-无明显影响。大剂量-能直接扩张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此作用与阻断M受体无关。6)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较大剂量(1-2mg)-兴奋延髓和大脑;中毒剂量(10mg以上)-可产生明显
11、中枢中毒症状。【临床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 可用于缓解各种内脏绞痛,对胃肠绞痛及膀胱刺激症,如尿频、尿急等疗效较好;对胆绞痛、肾绞痛疗效较差,需合用哌替啶等镇痛药。也可用于治疗遗尿症。2)抑制腺体分泌 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以减少呼吸道腺体及唾液腺分泌,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也用于严重的盗汗和流涎症。3)眼科 (1)虹膜睫状体炎:用0.5-1阿托品溶液滴眼,可松弛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能使其充分休息,有利于炎症消退,也可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常与缩瞳药交替滴眼。 (2)验光配镜:因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其调节麻痹作用可持续23天,现已少用。儿童验光时仍用。 (3)检查眼底:因扩瞳作用能持续12周,视
12、力恢复较慢,已被作用时间较短的后马托品所取代。 4)抗缓慢型心律失常 用于治疗因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和房室阻滞。 5)抗休克 大剂量:治疗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菌痢、暴发性流脑等所致的感染性休克,能扩张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伴心动过速和高热者不宜用。 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可迅速解除M症状。需早期、足量、反复应用,达到“阿托品化”。 【不良反应】 阿托品选择性低,作用广泛,当利用其某一作用为治疗作用时,其他作用便成为副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口干、视物模糊、心率加快、皮肤干燥、排尿困难等。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中枢兴奋症状,重者出现中枢抑制。解救:外周症状可
13、用毛果芸香碱或新斯的明,中枢兴奋症状可用地西泮或短效巴比妥类药对抗。禁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心动过速患者。【其他M受体阻断药】东莨菪碱 山莨菪碱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拟肾上腺素药)一、 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采用静脉滴注给药【临床应用】1)抗休克2)药物中毒引起的低血压3)上消化道出血二、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临床用途】1)支气管哮喘 用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舌下或喷雾给药,作用快。久用易产生耐受性。2)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度房室传导阻滞,舌下给药或静脉滴注。3)心脏骤停 心室内注射,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结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心跳骤停,常
14、与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合用。4)休克 适用于低心排血量、高外周阻力型的感染性休克,但应注意补充血容量。易产生心律失常,已少用。三、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如果事先用受体阻断药,再用升压剂量的肾上腺素,此时血压不但不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受体阻断药被阻断,肾上腺素对受体的激动作用使血管舒张,此时只呈现降压作用的现象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临床应用】1)心跳骤停2)过敏性休克 为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3)支气管哮喘4)与局麻药合用及局部止血第九章 抗肾上腺素药(一)a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 (短效)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药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 丁卡因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中枢神经
15、系统药理第十章 全身麻醉药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吸入性麻醉药:氟烷 恩氟烷 氧化亚氮(N2O)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 氯胺酮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一、苯二氮卓类地西泮(diazepam)1抗焦虑2镇静、催眠3抗癫痫,抗惊厥4.中枢性肌松其他同类药物: 氟西泮 硝西泮 奥沙西泮 艾司唑仑二、巴比妥类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一、抗癫痫药(记首选)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 大仑丁)-抗癫痫: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首选地西泮 i.v.持续状态首选乙琥胺: 小发作首选,其他类型无效。氯硝西泮: 肌痉挛性发作,小发做。丙戊酸钠: 各型均可,广谱,有肝毒性,一般不 首选。二、
16、抗惊厥药 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口服:导泻、利胆 注射:抗惊厥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一、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氯丙嗪(CNS) 1)抗精神病作用 2)镇吐 3)体温调节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二、抗躁狂症药:碳酸锂三、抗抑郁症药:米帕明(丙咪嗪)第十五章 抗帕金森病药:左旋多巴-中枢兴奋药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如咖啡因(caffeine)等;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尼可刹米(nikethamide)等;主要兴奋脊髓的药物,如士的宁等。第十七章 镇 痛 药吗啡【临床应用】1.它药无效的剧痛:创伤,战伤,烧伤,心梗引发的心绞痛(血压正常时),内脏绞痛(合用解痉药
17、阿托品);2. 心源性哮喘:3. 急慢性、消耗性腹泻可待因(codeine)甲基吗啡 镇咳:吗啡1/4,中枢镇咳药,用于无痰干咳。 镇痛:吗啡1/12 用于中度疼痛或复方制剂。哌替啶(pethidine 度冷丁 dolantin)临床最常用【临床应用】 1、代替吗啡用于各种剧痛:创伤,术后内脏绞痛,胎儿娩出前2-4小时不宜使用。 2.麻醉前给药和人工冬眠: 减少麻醉药量;与氯丙嗪,异丙嗪配伍用于人工冬眠。 3.心源性哮喘的辅助治疗。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药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非载体类药)【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特点:较强 用于:感冒
18、、发热、头痛、牙痛、术后伤口痛等慢性钝痛,关节炎,急性风湿热(24-48小时退热)2.抗血栓形成:小剂量 血栓素A2(TXA2)由血小板生成诱发血小板释放ADP加速其凝集。 Aspirin抑制TXA2合成影响聚集凝血障碍、出血时。【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直接刺激,久用,胃粘膜损伤: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出血。同服抗酸药或肠溶制剂 机理 PG有胃粘膜保护作用,aspirin抑制COX1PGE2合成。 2. 凝血障碍:出血倾向 。禁用于:严重肝损伤,低凝血酶原症,VK缺乏,血友病,术前,产前。 3.水杨酸反应(过量中毒反应):头痛,呕吐,耳鸣,视力下降,听力下降,严重者:酸碱平衡紊乱,高热,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学 考试重点 考试 重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