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doc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内环境 :人体内每个细胞所侵浴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稳态 :将内环境这种动态平衡及其调节过程称为稳态。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的全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纤维,从功能上看是一个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故称为运动单位。兴奋-收缩偶联:动作电位沿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三联体结构处兴奋的传递引起终池释放钙离子。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气/血流比: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没分肺泡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值。搏出量:心室每次搏动泵出的血量。心指数: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没博输出量/心舒末期心室血量*100% 极点: 训练者进行强度较大、持
2、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所产生的令人难受的生理反应。过度训练: 是指训练者长期时间训练后,训练负荷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强度和适应能力,而导致的身体疲劳。准备活动:及热身运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运动后过量耗:是指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状态耗氧量水平的额外耗氧量。最大吸氧量: 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力竭性动动中,当氧运输系统中的心泵功能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人体每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为最大吸氧量。 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负荷的运动过程中,供能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度的
3、转折点。 乳酸阈: 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点,称为乳酸阈衰老:及老化,是指生物体自成熟开始,随着年龄的发生的、受遗传因素影响的、逐渐的全身复杂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化。身体组成:是指人体的总体量,可以分为脂肪和脂肪以外的成分,并分别由体脂重和值体重两部分组成。 体重指数:是依据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来判断是否肥胖的一种方法。 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超量恢复 :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体适能: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
4、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级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运动处方:是指健身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条款。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排除非己,维持机体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反应: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敏感期 :将某种身体素质而发展较快的一段关键时期。 心搏峰:将每搏量达到峰值的心率水平。体温 :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热习服 :是指在热环境下持续重复训练,逐渐提高克服热危害的能力的过程。 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D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5、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D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3、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C )。 A. 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球蛋白。4、依据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B )。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C.暗带缩短,H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5、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 )。 A.呼吸肌的舒缩,B.胸内压的变化,C.肺内压的变化,D.气体的分压差。 6、肺换气的动力是( C )。 A.肺泡膜的通透性, B.气体的理特性C.气体的分压差, D.局
6、部器官的血流量。 7、影响血液运输O2和CO2能力的主要原因有( D )。 A.血浆量, B.血量, C.血细胞数量, D.血红蛋白含量。 8、每个人的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 C )。 A.4%, B.6%, C.8%, D.10%。 9、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 B )。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功能周期,D.当心率为75次min-1,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S。 10、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D )。 A.射血速度较快, B.每搏输出量较大, C.射出的所流经的管道狭窄, 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
7、。 11、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B )。 A.脂肪, B. 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2、人体最经济的能源是( B )。 A.脂肪, B. 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3、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C )。 A.ATP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通气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合成与PCr消耗的比值。 14、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C )。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糖类和脂肪。15、下列被称为第一信使的物质是( D )。 A.cGMP,B.cAMP, C.Ca2+, D.肾上腺素。16、下列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
8、是( D )。 A.ADP, B.ATP, C.AMP, D.cAMP。 17、糼儿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C )。 A.侏儒症, B.粘液性水肿, C.呆小症, D.糖尿病。18、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A )。 A.化学递质, B.无机盐离子, C.局部电流的作用, D.胆碱酯酶。19、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反射弧中( B )。 A.不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B.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C.抗疲劳能力最强的部位, D.对内环境变化最不敏感的部位20、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生理本质,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使人体( C )。 A.机能水平获得提高 B.运动能力获得提高 C.生理
9、功能、生物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增强 D.各器官功能的协调21、超负荷的量可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来改变,这两个因素是( D )。 A.训练负荷的大、小 B.刺激性质与适应程度, C.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D.训练强度和训练密度。22、赛前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何种状态,有助于克服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 A )。 A.兴奋性升高 B.兴奋性下降 C.兴奋性过高 D.兴奋性保持稳定状态。23、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B )。 A.疲劳现象 B.“极点”现象 C.假稳定状态 D.过度紧张。24、“第二次呼吸”出现时,由于何
10、种关系得到协调,使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D )。A.内脏器官与交感神经系统 B.汗腺分泌和内脏器官,C.运动功能和交感系统 D.植物性和运动性功能。25、决定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B )。A.吸氧量, B.心室泵血功能, C.动静脉氧差, D.肺通气量。26、力量爆发型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是( C )。A.有氧氧化; B.乳酸能; C.ATP-PCRr; D.乳酸能+有氧氧化。27、无氧阈值高的运动员是( D )。A.短跑运动员, B.投掷运动员, C.体操运动员, D.长跑运动员。28、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指标错误的是( D )。A.无氧阈, B.最大吸氧量, C.心输出量, D.氧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 生理学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