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_药理学总论与药效学.doc
《第一二章_药理学总论与药效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二章_药理学总论与药效学.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授课时间 2010年3月8日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2008级16班授课教师喻泽兰授课时数:1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 药理学概念及研究内容;2.熟悉 药物的概念、药理学的学科地位;3.了解 药理学分支学科、新药研究与开发。重点难点:重点:1药动学、药效学;2药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区别。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言(Introduction)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基本概念(1)药物(drugs) 概念:能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改变或查明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来 源: Ancient: Natural prod
2、uctsPlants(罂粟公元16世纪开始用于镇痛、止咳、催眠等) Animals (海洋动物海狗肾)Minerals(绿盐、芒硝) Modern: 天然产物的提取物(吗啡)化学方法制备的合成化合物(安定、杜冷丁) 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产品(干扰素、疫苗), 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产品(人工合成胰岛素)毒物(toxicant; poison)小剂量对机体就能产生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食物药物毒物(2)药理学(pharmacology)概念: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作用 规律的一门学科。药理学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pharmacology”一词,在语
3、源学上由希腊文pharmakon(药物、毒物)和 logos(道理)缩合演变而成。pharmacology =药物(毒物)道理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学科任务:1.阐明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帮助医药卫生工作者正确地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防治不良反应;2.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3.为阐明生物机体的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现象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二 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Historical Highlights) 1.本草与
4、草医草药学的贡献 本草纲目 2.现代药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8世纪末19世纪 3.现代药理学的快速发展与分支学科 20世纪30年代后“本 草 纲 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 :历时27年,明末1578年完成 ,共52卷,190万字 ,收药1892种,插图1160幅 ,药方11000条 。英、日、德、俄、法、拉丁7种文字 。药理学的发展史由本草阶段,随着生理、生化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有机化学等工具学科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向纵深发展,形成一些分支学科,如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研究水平: 由器官药理学深入到分子药理学;由分支学科
5、交叉学科的形成。三.新药开发与研究:新药: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过的药品改变剂型、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或新复方制剂。 新药研究程序:1.临床前研究 药学研究:工艺路线、理化性质、质量标准、稳定性 药理学研究:药效学、药动学及一般药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急毒、慢毒、特殊毒性研究 2.临床研究: 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3.上市后药物监测(四期临床,售后调研)新药开发现况:目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辅助药物筛选已成为各国制药公司研究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据Bayer公司统计,现在每10万个化合物最多可筛选出10个有研究与开发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6、。Zeneca公司统计近10年初筛的19.7万个化合物中有103个活性较好的先导化合物具有深入研究开发的价值,最后仅有8个先导化合物开发成为新药进入市场。Glaxo Wellcom公司现在每年要筛选几十万个化合物,从而获得十几个先导化合物。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授课时间 2010年3月10-11日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2008级16班授课教师喻泽兰授课时数:3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环境的酸碱性对药物分子的脂溶性大小影响,影响药物跨膜被动转运的因素,掌握药物的生物转化和血浆半衰期的含义与意义。2.熟悉药物体内过程及主要特点,正确理解药物的时效和时量曲线、房室模型、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一
7、级和零级动力学等参数和概念。3.了解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快慢。重点和难点:重点:1.药物跨膜方式, 环境的酸碱性如何影响药物分子的脂溶性大小,脂溶性如何影响药物被动转运快慢。2. 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及其影响因素。3.基本参数及概念:生物利用度、血浆半衰期、清除率和房室概念。肝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首过消除等基本概念。4.药物消除动力学: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与药物半衰期(t1/2)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经5个t1/2血药浓度达稳态坪值;首次负荷剂量。5药物生物转化、细胞色素P450的性质及特点。难点:环境酸碱性与药物脂溶性高低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简
8、称药动学药,主要研究药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absorption)、分布 (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 生物转化、排泄 (excretion)过程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处置,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规律。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滤过 (filtration)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主动转运载体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易化扩散(一)滤过定义: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的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分子,借助于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细胞膜的水性信道由细胞膜一侧到达另一侧,为被动转
9、运方式。如肾小球滤过。特点:1.体内多数水性信道值很小,只允许分子量小于100150道尔顿的药物通过。2.多数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孔隙较大。(二)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绝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也称被动扩散(Passive diffusion)。是药物转运的最常见、最重要的形式 。1.定义:指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2.简单扩散的规律 药物首先分散在水相(利用水溶性)进入脂层(利用脂溶性)从脂层通过扩散进入膜的另一侧,影响因素有: 分子极性是脂溶性的决定因素,极性小,脂溶性大,水溶性低 膜两侧药物浓度差是转运动力 扩散快、
10、慢与药物解离度 (pKa) 、体液pH有关 当可跨膜转运的药物分子在膜两侧浓度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3.pH对简单扩散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状态。pH影响解离度。 解离型药物分子极性大,水溶性高,脂溶性低,不易转运(离子障)。 非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而容易跨膜扩散。 当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膜两侧非解离型的药物浓度相等。离子障(ion trapping):离子型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易跨膜转运,被限制在膜的一侧,此种现象称为离子障(ion trapping)。4. pKa:pKa是解离常数(Ka)的负对数值,等于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 解离时溶液的pH值。
11、体液的pH和pKa决定药物分子解离量。(三)载体转运 定义:跨膜蛋白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药物或生理性物质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在细胞膜的另一侧将结合的内源性物质或药物释出。具有:选择性(seletivity)、饱和性(saturation)和竞争性(competition, 竞争性抑制)。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特点:耗能;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特点:不耗能; 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 属被动转运。二.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的pH值; 符合Fick氏定律;面积通透系数通透量(C1C2)
12、厚度 用药部位的血流量;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absorption):定义: 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不同给药途径有不同的药物吸收过程。(一)口服(per os) 吸收方式:简单扩散。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原因:停留时间长,绒毛吸收面积大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丰富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影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 1. 物理化学因素 2. 生物学因素 :胃肠pH 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 胃肠食物及其他内容物 3.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概念: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代谢或胆汁排泄量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药理学 总论 药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