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doc
《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资源的含义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 新的资源观 资源系统观 :资源都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资源辩证观 :正确认识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 、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 、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资源层次观: 材料能源信息 资源开放观 :打破地区经济封锁,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的分类 (一)、按资源性质分类 1、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与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资源 和生物资源、);原生性资源与次生性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与共享资源(公海、太空、信
2、息资源等 )2 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劳动力、 智力、技术、管理、信息、资本;自 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二)按资源用途分类 农业资源;工业资源;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三)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 A、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B、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 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C、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资源系统的特点 自然资源系统的特点 A、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B、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是无
3、限的); C、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D、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社会资源系统的特点 :1、社会性 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的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 2、继承性 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继承、延续、发展;人类社会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 。3、主导性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发展的方向 ;把社会资源变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它表现、贯彻人的愿望、意志和目的 。马克思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4、流动性劳动力迁移;技术传播;资料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 5、不均衡性 环境的含
4、义联合国: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我国环境保护法: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分类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l 按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范围 :l 聚落环境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l 地理环境 :地球表层 、人类活动的基础 l 地质环境 :地表以下的坚硬地壳层 l 宇宙环境 :地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 环境的特性A、整体性 B、有限性 C、不可逆性 D、潜在性 E、开放性世界环境日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1972年6月5
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 - 行动起来吧 ;2001年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2年 使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 莫使旱地变荒漠 ;2007年 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戒除嗜好! 面向低碳经济中国主办世界环境日:
6、1993 北京 ,2002 深圳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A、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依赖关系) B、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自然前提(依赖关系) C、自然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社会具有制约性 D、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E、人类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与改造人口爆炸所带来的压力 1、物质生产的压力 (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短缺 );2、对资源的过度使用(环境);3、引起社会就业的紧张资源退化枯竭 1、矿产资源的耗竭;2、水资源的浪费、破坏与短缺;3、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污染;4、森林资源的锐减;5、土地资源的破坏;6、生物资源的破坏全球大气环境问题A、严重的大气污染(沙尘暴
7、、酸雨、光化学污染)导致水生态系统破坏、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建筑物侵蚀、人体身体健康危害。 B、Q3层的破坏导致危害认得健康、影响生物的成长。 C、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生物圈冲击、影响人类生活。(1986年瑞典阿伦纽斯提出)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可持续发展的多种定义1、着重于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 生态持续性 ”:1991 年 11 月 ,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 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保护 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2、着
8、重于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 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 , 改善人 类的生活品质 ”。3、着重于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爱德华 巴比尔 经济、自然资源 :不足和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 供服务的前提下 , 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 。皮尔斯 认为 :“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 “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着重于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斯帕
9、思) 认为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 或密封式 , 工艺方法一一尽 可能减少能掘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5、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布氏定义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 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6、我国学者和政府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 , 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 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 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平等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平等 。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 2、持续性原
10、则: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3、共同性原则 :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4、协调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发展。5、高效性原则 :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 对资源的利用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A、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B、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C、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D、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E、些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基本原则 1、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 ;2、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 ;
11、3、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4、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 行动纲领 1、保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积极提高人口质量 。2、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纲领: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再生能力和提高资源利用率。3、保证环境的行动纲领 :坚持“环境保护是我国第二项基本国策”的思想 。男和女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这么一种社会现象,即嫁娶的事 。(marriage)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 ,即夫妻关系和姻亲关系 (matrimony )婚姻在法学上的概念:三层含义: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 婚姻的定义:婚姻是基于性爱基础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
12、合、维持适应和解体的过程,即婚姻过程。 婚姻成立的主要动机德国社会学家穆勒曾归为三种动机,即经济、子女和感情,并认为在上古时代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 婚姻的本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生理和心理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男女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 婚姻的个人需求:爱在婚姻中最重要;安全感;自信婚姻生活中彼此鼓励,增加对方自信,才是正路。;生育生儿育女更是自然的发展;家庭权威家庭中权威职责分明。婚姻类型及婚姻关系形态 可以把婚姻分为两种类型:较重实际的可称为功利型婚姻;较重情感的称为内涵型的婚姻 1、无生气的
13、 2、消极同趣味的 3、有生命的 4、全盘的 5、冲突性的四个婚姻危险期1、孩子出生时 :“三角”关系,改变 “两人世界”2、婚后四至五年:这时期夫妻容易觉得生活平淡乏味 。3、婚后七年 :对婚姻的满足程度降至最低点 。4、婚后二十年左右这时候:男女双方身体状况事业逐渐发生变化 、事业发展不平衡。1、家庭含义: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结成的最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 2、家庭的职能 A、家庭经济职能(物质生产、消费、积累财富);B、家庭的延续职能;C、教育职能;D、社会稳定 协调职能;E、 保护职能;F、公益职能3、家庭结构类型A、核心家庭:即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
14、组成的家庭。 B、扩大式家庭:指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C、其他家庭形式 :孤老家庭、隔代家庭、组合家庭 、丁克家庭、单身家庭等。一夫一妻制的家庭 1、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2、男子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 ,氏组内部一男系的血统计算世系。3、夫妻双方已经不能任意解除婚姻关系 。4、父系氏族出现婚姻中的传统A、非媒不娶。B、明媒正娶。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C、夫唱妇随:妻子必须服从丈夫 。 道德关系:礼和义。D、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 E、婚姻的解除:七去、三不去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
15、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 不去,与更三年丧 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中国古代的婚姻类型1、政治和亲 2、强权干涉婚:帝王选婚、罚婚、赠赐婚。3、聘娶婚 4、转房婚(转亲婚)5、经济实用型婚姻:交换婚、入赘婚、童养媳、典妻婚。当代社会的婚姻与家庭1、婚姻的爱情基础;2、婚姻的经济基础;3、婚姻的法律基础;4、婚姻的道德基础;5、婚姻的社会责任基础现代婚姻与家庭面临的挑战1、一夫一妻制家庭不断受到冲击,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性下降。2、各种现代亚婚姻家庭层出不穷丁克、玩耍型婚姻、试婚(童话型婚姻)、单身贵族、网络婚姻、同性婚姻。3、婚姻家庭关系主轴由传统
16、的重亲子关系转变为重夫妻关系。表现在:A、注重婚姻自主与婚姻质量成为一种潮流。B、夫妻观念发生质的变化。C、离婚观念发生变化。4、婚姻家庭形式由相对单一变得多样化。5、婚姻家庭中代际关系重心下移,由长者转移到年轻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的含义政治是一经济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与经济的关系政治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生活的状况 ;政治对于经济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政治对经济的作用最经常的是通过国家权力来实现
17、的 。2、与法律的关系 政治是根本,是法律产生的前提;法律对于政治也有重大的影响,它体现国家的意志,通过法的准则来巩固国家权力并维持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3、与宗教的关系 历史上,宗教曾经是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已越来越疏远,这已成为政治进步的标志。 4、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受政治制约,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有助于政治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国家权力的维持。政治对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一种道德风尚的建立和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政治力量才能实现。 1、阶级的特征: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一个历史范畴 ;阶级是一个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政体 ;2、阶级出现的条件A、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剩
18、余产品的出现;B、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C、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与等级1、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等级是一个政治法律范畴。2、等级只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级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3、两者经常交错,一个阶级中有几个等级、一个等级中也可有几个阶级。阶层的含义:阶层通常指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或谋生方式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阶层划分的依据1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 、分配收入结构 、)2、职业结构 3、文化结构 4、社会结构 四、阶层分化的作用 1、社会阶层的分化是推动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过程 。2、社会阶层的分化对社会成员有机构成发挥重要改善作用 。3、社会阶层的分化造就一个
19、“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由自由的公民和社会组织机构自愿组成的社会,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的,进行集体行动的非强制性团体 。公民社会的成员,通常包括了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妇女组织、宗教团体、专业协会、工会、自助组织、社会运动团体、商业协会、联盟和利益团体 。4、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助于社会等级体系从传统农业社会的“金字塔型”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橄榄型”转变,社会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5、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消极的影响:1、各阶层之间整体发展出现错位现象。2、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拉大,集体认同感较差。3、各阶层之间矛盾和冲突增加。队社会稳定
20、构成潜在威胁。封建社会的“士、农、工、商”(四民)四个基本的传统社会阶层。改革开放前:“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一)工人阶级l 1、构成:传统的产业工人、服务业工人、农民工私营企业的雇佣工、干部和军人。l 2、总体变化: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改善、就业方式灵活多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l 3、地位:中国社会的领导阶级、推动和保证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二)农民阶级l 1、地位;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和生力军之一。l 2、分层:农业专业大户、兼业农户、小耕农、集体农民、农村干部(三) 其他社会阶层1
21、、个体经营者;2、非公有制企业经理层;3、私营 企业主阶层(四) 特殊的社会阶层1、极富与极贫群体;2、宗教信仰群体;3、高危群体(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基本分析1、工人阶级队伍明显壮大、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2、社会成员流动的加快和社会收入差距的适当拉开有利于社会公正和进步。3、社会阶层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4、知识和技术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1、所有制结构的变动是导致当代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2、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趋向于表现为职业的分化。3、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的制度性安排对社会阶层分化带来显著影响,这些制
22、度因素包括所有制、户籍制度、部门差异或单位之间的差异以及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强有力的作用。4、产业结构的变动使那些与现代经济相联系的职业群体的人数比重加大,社会影响力增强。5.新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l 1、总体结构是倒金字塔型不是橄榄型。l 2、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机制还不健全l 3、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不畅通l 4、社会问题与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仇富心理)l 5、就业与就学的权利不平等(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发展趋势l 1、各阶层流动加速趋势,社会阶层结构的弹性空间不断加大。2、社会阶层结构的多元化趋势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由工人
23、、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四大基本社会阶层构成。3、社会阶层结构从“金字塔”向“橄榄型”发展趋势4、社会分层的标准有简化的趋势,劳动分工与职业成为判别阶层身份的主要标准。5、通过正当职业途径和合法收入而进中产阶层与富裕阶层的人会越来越多。6、非政府组织将成为调节各阶层利益关系的重要纽带,并推动公民社会的发育。城市的特征A、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 B、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C、基础设施的高度公共性 D、文化构成的异属性城市的产生:公元前40003000年前。直接原因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古代城市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黄河中下游 。特征:城市规模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 社会 考试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