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5、现代教育思想科学技术的发展 /10 智能教育:相对于知识教育主动的积极地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终身教育:一生中各种教育的总和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正规 非正规)教育空间的扩展和时间的延伸 未来教育:教育的长效性和迟效性 指向未来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开放教育: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兴趣特点进行教学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正规 非正规) 教育空间的扩展和时间的延伸 通才教育:一专多能 博学多才 整体化综合化第二节 教育概述 /11教育的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教育的涵义1、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凡是能
2、增进人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育过程成中,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是学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手段,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如: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等3、教育的形态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前制度
3、化教育:没有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脱离出来 制度化教育 :学校的产生 层次结构 年龄分级非制度化教育:改变教育理念 围墙外的教育 教育的形态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家庭教育:家人相互影响和教育 专门的家教学校教育:专职人员专门机构 身心发展的目标学前 初等 中等 高等社会教育:各种社会活动 社会文化机构二、教育的起源 /14 教育的起源生产劳动和语言的重要性神话起源说:神所创造 目的也为体现神的意志生物起源说:动物本能 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心理模仿说: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劳动起源说:传承劳动技术 互助与合作 现在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的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三、教育的发展中国 古代教育 /
4、151.1教育的发展中国 古代教育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国学与乡学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春秋战国:孔子私学 墨子 百家争鸣汉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思想专制主义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八股文清代以后:废科举 兴学堂1.2教育的发展中国 近代教育京师同文馆:近代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学堂 1862-1902并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向西方学习近代制度化教育:壬寅学制1902 癸卯学制19031.3教育的发展中国 建国后教育体制:单一 国家办学学制改革:小学五年或四二
5、分段 中学三三制大学或专门学院4-5年 同现在教育方针: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2.1教育的发展西方 古代教育古希腊:军事 把儿童培养成身体强壮的勇士雅典 体魄文化政治(体 德 智 美和谐发展)古罗马:学习文法(拉丁文 修辞)古埃及:宫廷学校 职官学校 寺庙学校 文士学校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2.2教育的发展西方 中世纪教育基督教学校骑士教育城市学校神学与七艺忠君敬主文法神医2.3教育的发展西方 近代教育文艺复兴:重视现实生活 反对封建专制和禁欲主义提倡人文主义 解放人们的思想文学 艺术 哲学 科学3.1教育的发展近代西方教育特征国家建立公共教育:教会或行会政府国家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工业革命的人才需要教
6、育联系生产劳动:科学技术融入生产过程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以法律形式变革和保证3.2教育的发展现代世界教育特征终身化:活到老学到老全民化:一个都不能少民主化:机会均等、资源均衡、办学自主多元化:目标多元、形式多元、内容多元、评价多元技术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教育的基本功能育人基本功能:育人 基础性与恒定性衍生功能:作用于自然与社会 寄生性与时代性四、教育的基本功能: /191、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帮助个体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体获取社会文化促使个体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个体社会观念的形成 培养个体的社会角色 2、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 促进个体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促进个体差异的
7、发展 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及提升 3、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失去个性化:社会在共性中原地踏步 失去生机 失去社会化:没有发展根基和发展方向 个体掌握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才能更好的形成个性 具有自我意识主体精神的个体才能自觉掌握社会规范五、教育与社会发展影响 制约 相互独立 /22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 教育影响政治经济制度舆论力量 教育促进民主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自身的办学规律,教育是主体性的实践活动 ,
8、具有自身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理论进行简要评价?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教育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主要标志,谁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掌握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产品的生产,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是判断和确定社会教育性质的标志,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由国家政权法律规定,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提出的集中体现,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生产
9、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生产力:再生产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教育影响文化:教育传递保存文化 教育传播交流文化 教育选择提升文化 教育创造更新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制约教育:具有广泛性 基础性 深刻性 持久性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与变革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1、教育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教育费用和观念)2、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全面发展的教
10、育)3、教育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 (性别 城乡 职业)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人口增长率对教育的影响(教育规模)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结构老龄化社会)六、教育与人的发展身体 心理 /27影响人发展因素主要有: 遗传 环境 教育 主观能动性1、影响人发展因素的主要因素1.1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可能性与可塑性1.2环境是人发展重要外部因素物质环境(物质生活 自然环境)精神环境(政治制度 社会舆论)人接受环境的影响是积极能动的环境影响人发展的方向 水平 速度和个别差异1.3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选择有利因素;教师的引导1.
11、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人有目的的去发展自身 做出选择 控制行为 设定目标 自觉奋斗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差异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制约人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教育(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加速个体发展(最近发展区)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延时的价值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3、充分利用教育因素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课堂教学和班集体的影响 (主渠道) 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的影响) 同伴关系(合作与竞争 服从与分配) 劳动(公益性劳动) 第三节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 /31一
12、、学制概述: 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重视学前教育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日益增多 大众化普及化层次类型多 普及终身教育思想 发展继续教育 二、我国近代学制的沿革: 1902壬寅学制: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学制系统 1903-1904癸卯学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1912-1913壬子癸丑: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 1922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 三、我国当前的学制
13、 1、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 幼儿教育:3-7岁 初等教育:小学 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中等教育:普通文化知识教育 高等教育:高级的专门教育 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政治学习需要 特殊学校 过渡阶段: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和半工半读) 2、我国现行学制 学前教育:3-6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初等教育:小学 6-7岁 5-6年 初等义务教育 中等教育:6年 初中+高中 中级技术人才 高等教育:专科 本科 研究生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四、义务教育法律强制 两个必须1、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 家庭必须给予保证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2、义务教育的特征和
14、意义 颁布:1986年 9年义务教育 修订:2006年 2.1义务教育的特征: 1、公益性(免费)2、统一性(全部儿童)3、义务性 (强制 权利) 2.2义务教育的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促进经济发展 义务教育标志着现代文明的水平,并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义务教育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第四节 教育目的 /37 一、教育目的的理论 1、教育目的概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 规格的总要求 根据 社会政治 文化 经济 科学技术发展 身心规律 教育方针:政治性概念 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2.1教育目的
15、意义: 教育目的决定质量规格 具有定向作用 教育目的制约教育活动 具有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衡量教育效果 具有评价作用 2.2教育目的作用:教育目的导向作用(人们行动的方向) 教育目的激励作用(人的需要和动机) 教育目的评价作用(出发点和归宿) 3、层次结构:目标体系结构(抽象到具体)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国家教育目的 学校培养目标 教师教学目标 4、 教育目的制定依据: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 后)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二、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40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 第一,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第二,培养全面发展
16、的人 第三,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才 2、教育方针(当前)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方针和目的演变的基本精神: 坚持培养劳动者总要求 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质量标准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方向性 3、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组成部分:1、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争取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 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
17、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 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4、美育 :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 惯的教育。第五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44一、 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 系统的连续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 确的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的一种方法 。 方法:眼观、耳听、手记 如(录音机、录像机) 步骤:1、制定观察计划 2、实际观察 3、整理材料 二、调查法: 定义:接触了解 分析综合 科学结论 指导实践 方法:访问 问卷 调查会 测验 步骤:确定对象拟定计划 搜集材料 整理撰写报告 三、历史法: 定义:分析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发现规律 方法:文献阅读 实地考察 步骤:史料搜集 鉴别真伪 分析运用 四、 实验法: 定义:人工控制教育现象 观察变化结果 方法:单组 等组 循环 步骤:拟定计划 条件与用具 实验并记录 处理结果 五、行动研究法: 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专家合作 研究主题 方法: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 操作程序 独立或联合 步骤: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预诊发现初步研究总体计划具体计划行动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