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教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doc
《大学生支教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支教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支教的起源、发展以及重要意义一、大学生支教的起源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标志着我国大规模志愿者服务的开始。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共青团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也逐步建立起来。1998年8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责是规划、协调、指导全团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到2000年,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全国性协会、36个省级协会、和23以上的地(
2、市)级协会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网络。在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大规模发展一年之后,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开始受到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关注。 1994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实施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支教”活动,每年组织动员近百万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基层和受灾地区,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扫盲、文化、科技和卫生服务。其中,大中专生志愿者暑假“支教的文化下乡和基层扫盲活动,可以看作是我国大规模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开始。二、大学生支教的快速发展 我国大学生支教从1994年正式开始到现在,大致经过了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一)第一阶段
3、(19941999年) 19961999年,是我国大学生支教快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了一系列的支教政策,并开展了一系列支教活动,使我国大学生支教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1996年,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农业部、人事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部门,开始试点“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每期半年至2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服务。 1998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关于从党政机关
4、和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支援基层教育工作的请示)的通知(中办发1996-23号)的精神,使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扎实有效地实施,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广“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这项计划以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方式组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从事12年中、小学教育和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截止2007年12月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和中央直属机关组织实施了这项计划,共有近30万名城市青年自愿报名参加,先后从中派遣了17751名青年到包括西藏在内的中、西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服务,服务贫困县达到237个,
5、已形成省内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和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两种模式以及支教扶贫、支医扶贫两大支柱项目,形成了包括招募、培训、派遣、日常管理、评估、经费筹措等方面的一套组织实施和管理机制。 1999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又联合组织实施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按照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志愿加接力方式进行扶贫支教活动。从1999年到2007年已连续成功组建了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累计从全国83所重点高校招募了2906名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赴中西部20个省(市、区)的76个贫困县(市)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志愿服务。从1996年到1999年,我国政府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的一系列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支教 起源 发展 及其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