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所财政学复试试题答案(半成品).doc
《财科所财政学复试试题答案(半成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科所财政学复试试题答案(半成品).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一、共答题(5选4,10分/题,40分)1、公共产品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同2007年)一、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特征: 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二、提供方式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1)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决定的。因为:1)从公共物品提供的角度看,非竞争性是指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这就意味着,如果公共
2、物品按边际成本定价,那么,由私人部门来提供就得不到他所期望的最大利润,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2)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会导致免费搭车行为,这使得公共物品也不适于通过市场方式提供。(2)而政府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务物品所存在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是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或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
3、式。(1)第一类准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成本的弥补方式:1)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供方式。2)对使用者收费弥补,这是市场提供方式最终选取何种提供方式,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2)第二类准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选取这类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首先在于判断外部效应的大小,当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其实,多数公共物品都具有较大的外部效应,不过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并为了适当减轻政府负担,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3)从各国的实践看,有:1)政府授权经营。对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2)
4、政府参股。对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3)政府补助。对提供教育、卫生服务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民间机构和企业公共物品私人提供:1)企业通过开发出某种技术,使不付费者不能享受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好处,从而解决了免费搭车问题。如有线电视公司对其转播加密。2)公共物品也可以在在人们购买私人物品时由卖主“捆绑”提供。3)有些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可以通过明晰经济资源的产权关系来得到解决。2、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它决定对什么征税,征收多少、怎样征收等税制的基本要素。亚当斯密是把税收原则明确化、
5、系统化的第一人,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根据他的经济思想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等四大课税原则。(1)亚当斯密所说的平等,包括以下的含义:1)主张所有公民应平等纳税,反对贵族免税特权,反对按身份定税以及富者轻税平民重税的不公平情况。2)税收应均衡地分担到地租、利润和工资上,不应仅由其中一种收入负担,这样是不公平的。3)按照自然形成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按比例税率征税,税收不要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此点具有税收中性的含义。(2)确定原则:公民应缴纳的税收,必须是明确规定的不得随意变更。这一原则是为了杜绝征税人的任意专断征税,加重税收负担,以及恐吓、勒索等行为的。
6、斯密认为税收不确定比税收不公平对人民的危害更为严重。(3)便利原则:纳税日期和纳税方法,应该给纳税人以最大的方便。如纳税时期,应该规定在纳税人收入丰裕的时期;征收方法,应力求简便易行;征收地点,应该设立在交通便利的场所;征收形式,应该尽量采取货币征收,以避免因运输事物增加纳税人的负担等。(4)经济原则:即最少征收费用的原则。在征税时要尽量节约征收费用,使纳税人付出的,应该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这一原则是针对当时税收制度致使征收费用过高的弊端提出的。(【补充1】:最为完备的是瓦格纳提出的四项税收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即财政收入原则。又具体分为税收充分原则和税收弹性原则。瓦格纳认为,税收的主要目的
7、是为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筹集经费,因此,必须有充分的税收收入来保证这些支出的需要,这就是充分原则;同时,如果政府的支出需要增加(各种原因)或者政府除赋税以为的收入减少时,赋税应能依据法律或自然增加,即要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政府的收支变化,这就是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即是国家征税应该考虑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应尽可能有利于资本的形成,培养税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下分为税源选择原则和税种选择原则。税源选择原则,就是选择有利于保护税本的税源,以发展经济。税种选择原则,就是税种的选择主要考虑税收的最终负担问题。因为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分配和税收负担是否公平。要必须充分考虑到税收的转嫁变化规律,最好选择难以
8、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但也不排除在必要时,对转嫁方向不明确的税种,也可适当地采用,以实现税负的公平。社会公正原则:税收负担分配于纳税人时,应遵循普遍和平等的原则。具体分为税收普遍原则和税收平等原则。1)普遍征税。瓦格纳认为,社会上的人都必须纳税(都有纳税义务),不能因为身份不同,地位特殊而例外。2)税负平等。瓦格纳认为,税收的负担应力求公平合理。所谓平等,并非指每个人应缴纳一样多的税,而是应该按照各个人的能力大小来缴税,并实行累进税制,做到收入多的多缴税,收入少的少缴税,对处于最低收入以下的免税,这样才符合社会正义,亦即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在税收制度设计时,有关税务行政方面应体现的原则
9、。包括税收确实原则、税收便利原则和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实际上是瓦格纳将亚当斯密的四原则中的三条归纳为税务行政原则。)3、我国预算体系的组成及职能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反映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同时,由于国家预算和决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核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组成: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
10、,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草案,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地方各级政府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地方各级预算收支统称地方财政收支。职能:(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1)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3)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4)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11、务委员会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1)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2)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3)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4)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5)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3)各级人民政府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1)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2)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3)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4)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5)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6)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7)监督本级和下级政府各部门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8)向本级人民代表
12、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4)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1)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2)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3)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4)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5)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4、什么是政府采购及政府采购的职能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5、收支两条线or财政补贴“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
13、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压。1)对合理合法的预算外收入,不再自收自缴,实行收缴分离,纳入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2)取消现行各执收单位自行开设和管理的各类预算外资金过渡收入账户,改为由财政部门委托的代理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汇缴专户,该账户只用于预算外收入的收缴,不得用于执收单位的支出。从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因此,“收支两条线”改革的目标,就是全面掌握预算外收支
14、的全面情况,真实反映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全貌,编制完整可靠的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为编制综合预算提供基础条件,从而逐步淡化以致取消预算外资金,实行预算内外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二、简答(15/题,30分)1、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2006年)固定汇率下:(1)资本自由流动1)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本币有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货币供给量将减少,直到LM曲线恢复到初始水平,所以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无效。2)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利率上升,资本内流,本币有升值的压力
15、,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卖出人民币,买入外汇,从而使LM曲线向右移动,直到达到均衡汇率为止,所以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有效。图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效力 图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力(2)资本不流动:本国利率将不影响国际收支。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产出增加,进口增加,出现贸易赤字,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此时,货币当局将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则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直到抵消财政政策的作用。所以财政政策无效。2)同理,货币政策也无效。(3)资本不完全流动1)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收入增加,
16、本币有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货币供给量将减少,直到LM曲线恢复到初始水平,所以货币政策无效。2)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资本不完全流动,利率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有所上升,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本币有贬值的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直到达到均衡汇率为止,所以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有一定的效果。(【补充2】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浮动汇率下:(1)资本自由流动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增加,则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汇率贬值,国
17、际收支出现逆差,会使出口增加,则IS曲线向右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在资本自由流动下,货币政策有效2)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上升,资本内流,国际收支顺差,汇率有升值的压力,会使进口增加,则IS曲线向左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在资本自由流动下,财政政策无效图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效力 图4: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力(2)资本不流动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收入增加,则国际收支逆差,汇率贬值,出口增加,则IS向右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货币政策有效2)同理,财政政策也有效(3)资本不完全流动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下降,收入增加,资本外流
18、,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本币有贬值的压力,出口增加,IS向右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货币政策有效2)同理,财政政策有效(资本不完全流动,利率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随有所上升,但资本的流入无法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综上,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政策,则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则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有效。)2、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及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作用(1)基础设施: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等。 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2)特点:1)基础设
19、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具有公共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割性:作为共同生产条件的固定资产,它不能被某单个生产者独家使用,它不是独占性地处在某个特殊的生产过程中,不能被卖者当做商品一次性地将整体出售给使用者。这些特征决定了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2)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且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后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很多年。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很难由个别企业的独立投资来完成。3)基础设施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基础设施投资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
20、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他部门(也包括本部门)必须的投入品和服务。4)为达到一定得产出量,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产业投资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配比关系,且按一定的比例递增。(3)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作用:三、论述(2选1,30分)1、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1)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1)从需求结构看,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多年来,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同时,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据测算,我
21、国的资本形成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32%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46.8%,最终消费率则由同期的67%左右下降到48.6%。消费不足又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相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影响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我国作为一个大国,长期主要依赖投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大经济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2)从产业结构看,主要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0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按照世界银行数据,近年来,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53%,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72.5%,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46
22、.1%,我国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已超出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的最高值。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和就业压力,也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3)从城乡和区域结构看,主要是城镇化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2009年,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之比为3.331,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1。城乡和区域结构不合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内需扩大和发展空间拓展,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4)从要素投入结构看,主要是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主要资源性
23、产品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重,明显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虽然生产的产品有不少是用于出口的,但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消耗也很大,生态环境的代价也很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经济结构调整涉及许多方面,上述结构性问题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的主要根源。未来一个时期,这些结构性矛盾将更加凸显。不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就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义:一是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可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三是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学 复试 试题答案 半成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