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绍兴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总结.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6年绍兴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总结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我市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市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贯彻落实2006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2006年浙江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目标,针对我市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出台了2006年绍兴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成效(一)抓整治,食品生产经营秩序
2、持续好转。今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市注重产品污染抓源头,生产加工对抓规范,流通环节抓监管,使专项监督不断深化,专项整治成绩斐然。1、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今年,我市组织开展了“绿剑”春、秋两季执法行动,对种子、农药、肥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检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91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和单位1213户次,发放宣传资料4.5万余份,查获伪劣农资(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32275公斤,并对203批次农业投入品进行抽检,合格164批次,合格率81%;开展了水产品专项整治,按照省“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工程要求,组织水产品养殖户培训35期,培训人数2089人次,鼓励水产品养殖户申报无公害产
3、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今年新增11家,面积10750亩,在开展“万户信得过”活动中,共有201个养殖户获得“浙江省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信得过”称号。同时,开展水产品养殖用药执法检查,共抽检甲鱼、青虾等水产品301批次,合格率99.3%,抽检水产品饲料和鱼种样品各10批次,2批次发现孔雀石绿超标;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免疫工作,全市共免疫生猪253.04万头次,规模场口蹄疫免疫密度达100%,免疫牛羊8.18万头次,规模场免疫密度达100%,抽检口蹄疫免疫血清样本2664份,禽流感免疫血清样本7289份,完成牲畜二病普查,共检测山羊、奶牛布病血清样本7038份,其中阳性22头,检测奶牛结核病1150头份,其
4、中阳性12头,对呈阳性的牛、羊已扑杀及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农产品的日常例行监测中,全市检测蔬菜样品10648批次,合格率96.4%,抽检茶叶18个,合格率100%,生猪“瘦肉精”猪尿液样品5192批次,合格率99.8%,鲫鱼、青虾等水产品抽检15批次,合格率100%。2、规范食品生产许可。积极推行“三员四图”工作,开展普查整治工作,全市普查食品生产企业8847家,基础清。今年,全市93家企业获得QS证97张,累计184家获证206张。认真做好白酒、婴幼儿奶粉、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压力锅、工业和商业用食品电热加工设备、食用酒精、餐具洗涤剂等8类许可证划转后续工作。提升传统行业黄酒产品质量,开展
5、黄酒生产企业质量规范,由经贸委牵头,以黄酒行业协会为依托,组织检查,每季定期开展检测,合格率97.33%以上,黄酒产品质量整体比较稳定。3、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以监测中心、监测站、监测点、监测车“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更健全,监测设备更完善,便于更快捷地对流通领域食品质量进行抽检,并对食品质量即时状况,通过报纸公示、市场公示、定期信息周刊、电视跟踪报道、网上公示等“五大通道”进行消费预警,既引导了理性消费,又震慑了经营销售假劣食品的经营者。我们还认真组织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清理。2006年共清理3192户,注销11035户,给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共查处无照经营2967家。抓好
6、流通源头,开展放心批发市场和放心批发部的创建。以“工商引导、经营者自律”为主要方式,使批发部能够达到“质量放心、数量放心、信誉放心、管理放心、服务放心”五个放心。目前,全市有43个副食品批发部正在创建“放心批发部”。4、深化食品卫生监督。规范食品卫生许可行为,积极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发放审核和监督工作,全市今年已发放卫生许可证9912本,同时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瓶(桶)装水、膨化食品、食用植物油、乳及制品、饮料、冷冻饮品、调味品、蜜饯9类生产企业许可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使其“低、小、散、乱、差”的问题得到明显改观。同时,严格建筑工地食堂经营准入条件、培训食堂负责人,强化食堂自我完善和自
7、我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全市1708家企事业单位和建筑工地食堂卫生质量。小餐饮一直是食品卫生监管的难点问题,我们通过创建小餐饮示范街(店)、以点带面,开展小餐饮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试点,使小餐饮整体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主动参与农村家宴监管指导工作,依靠基层卫生院的保健科力量,对农村家宴统一摸底调查,对农村土厨师进行统一体检培训,建立档案管理,农村家宴实施申报管理,农村土厨师持证上岗率,全市因农村家宴引发的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呈明显下降趋势。5、规范大型牲畜定点屠宰。(二)抓监管,食品安全工作机制不断创新。1、顺利运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我市一直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按照国家八部委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办法的有关
8、规定,我市于今年1月和7月召开了综合信息新闻发布会,各县(市、区)也相继开展了综合信息新闻发布会。今年中秋节期间,全市对月饼质量抽检情况进行了统一发布。绍兴市食品安全网于2006年7月28日正式开通运行。,越城区、上虞市、嵊州市等食品安全网站也已纷纷开通,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百姓食品安全提供较好的互动平台。2、积极探索食品信用体系试点工作。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2006年,我市制定出台了绍兴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市县联动、部门协作”为原则,确定了31家试点企业,按初制茶厂、精制茶厂和出口茶厂环节,将责任落实到相关县市和部门,出台了绍
9、兴县粗制茶厂优化改造实施办法,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厂改造,推行了茶农公约承诺书,制订了各个环节茶叶行业生产经营示范文本档案和监管示范文本档案,并且逐步在试点企业中推广应用。同时,农资信用体系建设也在试点当中,绍兴县以较大的农资经营公司为龙头,覆盖160家经营网点,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网点标志标识的农资现代流通网和以部门联管、镇街协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不间断的农资监管网络已经建成,农资企业生产经营诚信制度、信用评价制度、农民利益受损补偿制度已制定完成。3、有序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针对当前国务院提出“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 的食品安全监管
10、模式,我市积极以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为平台,做好部门之间组织协调、力量整合,出台绍兴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明确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的责任追究办法。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2006年初,我市制定下发了绍兴市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办法,尝试对6个县(市、区)人民政府、7个主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3个经济开发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落实责任。各地和各部门积极应对综合评价,逐级落实监管责任制,一方面,将综合评价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和落实,另一方面,县级政府和镇(街)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推进了镇(街)和各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三
11、)促发展,食品产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抓好基地建设工作。今年我市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农民培训工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在基地推广应用。今年我市实施曹娥江河蟹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国家级项目1只,无公害樱桃标准化种植推广实施项目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9只,县级农业标准示范基地14个,大力推广河蟹、南美白对虾等无公害生态种养殖技术,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基地22个,面积7.6万亩,正在申报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基地50多个,面积达11万亩,累计达85万亩。2、食品品牌认证扎实开展。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一定要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我市以扶优扶
12、强为目标,积极培育食品企业的名牌产品、免检产品,支持食品企业申报地理标志产品。2006年,全市新增中国名牌1只、浙江名牌15只(其中农业名牌11只)、绍兴名牌29只(其中农业名牌17只),累计中国名牌8只、国家免检产品4只、浙江名牌67只、绍兴名牌163只,有6家黄酒企业、15家茶叶企业、14家小京生花生企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25家食品企业通过HACCP认证,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0只,累计220只,新增绿色食品9只,累计40只,绍兴市成为“中国名牌”之都。3、传统产业振兴工程方兴未艾。 “酱缸、酒缸、染缸”是绍兴有名的传统产业,其中二缸是涉及食品,曾经都十分兴盛。但是目前都在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13、2004年5月,一家绍兴黄酒企业擅自添加自来水被央视曝光后,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积极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开始实施“绍兴黄酒振兴工程”。实施三年来,积极按照振兴绍兴黄酒业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绍兴黄酒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大做强绍兴黄酒这一传统产业。一是做好证明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工作和15个主要出口地的境外注册工作,目前已列入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做好绍兴黄酒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二是加强绍兴黄酒知识产权保护,2006年10月份,我市及时查处了内蒙包头一家黄酒企业假冒绍兴黄酒,查获了近百箱假冒黄酒和大批商标标签,并予以处罚;三是
14、提升黄酒企业整体素质,改善黄酒企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状况,从一线员工、中层干部及企业经营者三个层面,进行全面培训;四是招商引资,大力拓展市场。组织15家证明商标冠名企业抱团参加全国春、秋季糖酒会,签约及达成意向额约3.4亿元,扩大了绍兴黄酒的知名度。二、工作特色和亮点1、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深化推进。我们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努力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着力加强对农村放心店的长效管理,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农村放心店建设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在农村放心店扶持力度和完善长效管理措施的意见,提出2006年农村放心店建设重点开展“提质扩面监管工程、批发源头整治工程、放心店
15、业主培训工程、农村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程”这四大工程,提高配送制放心店覆盖面,到目前为止,全市6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农村放心店配送中心。群众监督网体系不断完善和拓宽,通过与消费者协会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建立县、镇、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群众维权网络”,充分发挥消协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绍兴县探索实行“多员合一、一员多用”,将现有在各行政村内的农村消费维权监督员、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农村动物疫情测报协管员、环境保护协管员、安全生产协管员、消防安全协管员,统一整合为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组建一支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更好地为农民服务。2、应急演练体现政府权威。根据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绍兴市 食品安全 专项 整治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