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检测 专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检测 专题二.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检测 专题二1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科举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科举制度下,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均得以跻身进士,可见科举制度兼顾了社会多个阶层;由士族子弟占据了71%,而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仅占29%可知,唐朝的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D正确;A、B、C显然不符合该统计图,均可以排除。答案:D2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
2、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可知元初江浙行省凡事皆需要上报朝廷,由“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从便区处”可知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的处置权,B正确;A、C、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均可以排除。答案:B3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
3、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答案:A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的思想文化,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
4、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儒道佛三位代表人物被虚构地坐在一起品茗畅谈,说明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这种现象在唐宋诗歌、绘画中得到全面体现。由此推断,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西汉;C项与题旨不符;D项不符合史实,中国绘画重在写意。答案:A一、选择题1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5、()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解析:材料简表介绍的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反映了秦朝到唐末地方行政区划从两级到三级地方行政建制的不断反复,可知选择B项。答案:B2“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由此可见,该部门负责政令的封驳,应该属于门下省的职责。
6、答案:A3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解析:考查科举制度。解题须阅读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观点,“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说明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A、C、D并未从材料中反映出。答案:B4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
7、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解析:从所给材料来看,在唐宋时期,科举只是放宽了对从事工商业这一方面的限制,不能认为是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排除A;从所给材料来看,没有体现社会重学风气形成,排除B;同样,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出C来,排除C。答案:D5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A地处交通要道 B出
8、产精美工艺品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可对应材料采用排除法。“扬州地当冲要”可排除A选项;“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反映出扬州是繁华的都市,可排除C项;“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反映出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可据此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故答案选D。答案:D6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从三幅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
9、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答案:B7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群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群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外国事物称为“夷务”,体现了中国统治者鄙视外物,说明其封闭性。答案:B8“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
10、太远。远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解析:从材料中“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这一信息可以排除A、C两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百科全书式科学著作,本草纲目是医学巨著,成书于明朝。再分析达尔文生活于19世纪,他所说1300年前应指6世纪,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故本题选B项。农政全书著于1
11、6世纪,作者是明代徐光启。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材料2: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
12、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3:“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内藤湖南,1909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1,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有的特点。(2)结合材料2,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3)比较材料3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13、解析:第(1)问考查宋代城市格局,回答时可适当结合所学知识,从布局,功能等方面,提炼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第(2)问考查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材料可知涉及三个方面: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艺学术。第(3)问考查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首先要概括两个人的观点,要求准确全面,然后再比较二者的异同。答案:(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 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3)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10阅读下列材料:
14、材料1:“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材料2:“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3:“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以上三段材料出自柳宗元
15、封建论材料4:“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而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请回答:(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分别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解析:本题围绕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斗争这个主题命题,全部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因此回答问题一定要以材料为依据,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判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第(1)问注意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归纳要点。第(2)问注意高度概括和归纳。第(3)问要注意仔细推敲两人的核心意图,分析原因时要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答案:(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肯定郡县制。(2)两人都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3)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