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点整理.doc
《财政学考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考点整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
2、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 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本质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
3、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
4、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基本理论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
5、提供其理由是:(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2)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因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会期望“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购买这种产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利)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公共定价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 :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的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财政支出效益评价
6、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将项目的受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的一种经济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情况 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以单位货币计量备选项目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公共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贡献:证明了市场失灵不是吧问题转交给政府的充分条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
7、政府行为的限度以及政府失败的为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3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政府的财政支出包
8、括:1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1)经济建设支出(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6)其他支出;2预算外支出:即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指标绝对指标。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绝对额。相对指标。它是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进行对比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早注意到财政支出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现象。他认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的扩张。后人把他的这一论断称之为“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
9、应随之提高。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体制状况;(3)中长期发展战略;(4)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性因素(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1)人口;(2)就业;(3)医疗卫生;(4)社会救济;(5)社会保障(6)城镇化建设。微观因素A需求因素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需求决定于中间投票人。这取决于两大因素:(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2)对公共物品的偏好B 供给因素1. 服务环境。2. 公共物品的质量3.相对价格效应。购买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购买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消费支
10、出和投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政府在付出资金时,并没有相应地获得任何回报。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就越强。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财政支出中购买支出比重较高,转移支出的比重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购买支出的比重会有所降低,而转移支出的比重会明显上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1、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
11、、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消费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之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前者是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他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项目包括:1行政管理费2国防费3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4公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行政管理费 所谓行政管理支出,就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行政管理
12、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行政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费不可能没有,甚至绝对规模还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他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2)财政支出规模(3)政府职能(4)机构设置(5)人员配备(6)行政效率(7)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8)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对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1以法律形式确定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规范行政管理支出范围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4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的严肃性。国防支出 特点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军队支
13、出、后备役支出、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等。同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的特点就是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和纯消费性。 国防支出的管理 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一)宏观控制 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二)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教育支出(一)发展教育意义1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2知识是通过教育途径获得的;3教育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教育市场失灵政府介入教育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教育是公共商品,而是教育市场的失灵。表现:1外部性。2教育不公平。 3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14、卫生支出(一)卫生医疗的市场失灵表现在:1不确定性2信息不对称3外部性4垄断5公平(二)卫生支出的对象和方式卫生医疗支出可以分为社会成员身体健康直接受益支出和外部受益支出。前者是指受益完全或绝大部分可以内在化的医疗支出;后者则指具有外部性的卫生支出。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机关的事业费支出和对个人的卫生医疗支出。我国深化医疗文生改革的基本思路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
15、区别:(1)投资主体不同公共投资主体是政府;私人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政府投资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强。(2)投资目的不同私人投资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公共投资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3)投资客体(项目)不同私人投资生产私人物品,投资项目规模小、周期短和外溢收益少;公共投资提供公共物品,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和外溢收益较多。 二者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动的关系公共投资范围的根本标准公共投资追求宏观效率并兼顾公平。各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的比重有着很大差异,影响这种比重的因素主要是:1经济体制的不同2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投
16、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是下降的。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1)项目投资若完全不能通过市场收回的,应由财政无偿拨付,如对行政单位和某些事业单位的投资;(2)项目投资可以采取收费形式部分收回的,应采用向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3)项目投资若能全部收回投资,一般由私人部门进行投资,并辅之以适度的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企业经营进行特定约束的一种行为,如:价格管制、规模管制、质量管制、许可证制等等。但政府管制适度,过度管制也会扭曲私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效率损失。)投资方式(1)直接投资是以政府作为直接投资主体的一种投资方式。在直接投资中,政府往往采取缩小政府
17、投资比例的办法,或在项目建成后,通过股份化这种分散股权的方式来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2)间接投资是政府作为间接投资主体的一种投资。这时政府只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出资,它是财政投融资的一种方式。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就业创造增加就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基础产业是指能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在财政理论中,它通常特指公共部门的有形资产。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条件1必要条件:市场失败。有两种情况:(1)私人部门不愿、不能提供,导致已有的供给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2)私人投资导致基础产业资源
18、配置效率低下。2充分条件:政府能弥补和娇正市场失败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从经济性质上看,基础设施大体可归为混合物品。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采取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汇合提供方式。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有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
19、产权归政府)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1农业自身积累不足,国家投资应起主导作用 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五”以来,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2从20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融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一)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的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应做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分工的依据有(1)受益范围原则;(2)效率原则。(二)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资政府农业投资的方式,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也是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的,并主要透过财政来实现。(一)稳定农产品价格:价格管制和价格平准。价格管制是政府利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直接规定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幅度。其优点是能有效控制农产品价格,缺点是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使农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价格平准是政府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农产品价格水平,如建立农产品价格平准基金及农产品储备制度。价格平准由于克服了价格管制的缺点,因而为许多国家所采用。(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1、和农民负担1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财政贴息2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指农业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出资(入股)或者融资(代款)方式,将资金投在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财政投融资也被称之为“政策性金融”,它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财政投融资的意义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特点在
22、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主要是:1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法制化。2融资渠道多元化。3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促进投资环节的严谨高效。4完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
23、资的协调机制。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它表明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的状况。财政收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定量的财政资金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技术进步是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对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的一个深化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
24、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至关重要。(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 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进步既定的条件下,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取决于收入分配政策和其它制度因素(三) 价格因素:由于财政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货币收入,价格水平及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四)其他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税收原理 税收效应税收的一般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学 考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