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复习提纲及单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复习提纲及单元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高一历史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1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4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前2070前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1600前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三、西周(前1046前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
2、邦建国”,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巩固西周的统治)。3、分封制的内容: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效忠朝见、纳贡、随同周王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4、分封制的影响: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
3、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二)、宗法制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为了解决继承问题的政治制度。2、宗法制的内容: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宗法制的作用: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对以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礼乐制即“周礼”,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四、总结:中国早期(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血
4、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2)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第2、3、4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组织形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的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称为中央集权)
5、;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称为“专制主义”)。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战国初步形成。(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张;商鞅变法初步确立。)(2)秦朝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爵制度)(3)西汉巩固。(中朝、推恩令、征辟制察举制)(4)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5)宋代加强。(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6)元代新发展。(一省制)(7)明清强化。(明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下面详细概述:1、秦朝(确立):内容: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制定严酷的秦律地方:建立郡县制。影响:积极: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分封制,
6、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的发展。消极:皇帝权力过大,容易形成暴政。 2、汉(巩固):内容:建立“中朝”为决策机构;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3、隋唐(完善):内容: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省六部制的影响:A、三省互相牵制,分工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B、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C、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开设科举制度,广罗人才,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唐朝政治制度特点: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
7、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4、北宋(加强):内容:最大限度的集中军权、政权、财权于中央。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军)与调兵权的枢密院互相牵制;政权:中央:削弱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地方:派文臣到各地作知州,管理地方政务,设通判起监察作用;财权:把地方税收的大部分收归中央,使地方失去了割据的经济基础。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从权、兵、财三方面削弱地方权力。北宋政治制度的结果:积极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皇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消极方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
8、 5、元(新发展):内容:中央实行一省制,建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相权有所加强。6、明清(强化):内容: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后来,明成祖设内阁,阁臣只有“票拟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的职能:跪奏笔录,传达旨意。 军机处的作用:简化了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处实质: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同时也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9、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即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积极作用: 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为古代中国创造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民族关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也有利于抵御侵略,防止分裂割据。消极作用: 经济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上,强化的专制统治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思想文化上,压制了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不利于明清民主启蒙思想的发展。总的来说,使得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四、几个制度的演变历史
10、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1)、秦朝三公九卿制6)、北宋二府三司制 2)、西汉中朝7)、元朝一省制3)、东汉尚书台8)、明朝废丞相、设内阁4)、魏晋南北朝三省六部制雏形9)、清朝军机处5)、隋唐三省六部制 2、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 分封制(始于西周) 郡县制(始于秦朝) 行省制(始于元朝)3、选官制度的演变 军功爵制度(战国、秦朝推行,讲究军功) 察举制、征辟制(西汉推行,讲究门第) 九品中正制(东汉推行,讲究门第) 科举制(隋唐以后历朝都推行,讲究才能)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为身份不高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是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4、监
11、察谏议制度的演变 秦朝:御史大夫 汉:中央御史府,地方刺史 唐:门下省 宋:谏院(独立谏议机构的出现) 明清:“科道”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现象,但是,它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练习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
12、、王位世袭制2某人在翻阅自家的族谱时,发现自己与赵氏皇族有着渊源关系,且为大宗,此事的依据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门阀制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地行政管理4秦朝中央官制中,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5秦朝御史大夫和西汉时刺史代表中央行使的权力相同的是()A监察权B行政权C军权D财权6(2007广东,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
13、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7.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清代公布殿试金榜的结果8右图诰示中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人是通过的途径是()A毛遂自荐B立军功授爵 C. 凭才学科举获得功名 D. 出洋留学,功成名就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14、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1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弱地方势力12“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13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
15、史料反映的是( ) A.分封制B.编户制C.察举制D.科举制14元世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健全了统治机构。当时,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A宣政院 B枢密院 C御史台 D中书省15.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殿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6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为解决这一烦恼,明永乐帝设立了什么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16、A宣政院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内阁17.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8.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都察院 D.参知政事19. 要展示雍正帝的政治改革内容,选择的历史事件最好是A.仿明制设内阁B.创设南书房C.设置军机处D.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20.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
17、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5分,22题19分,23题16分,共50分)21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高一历史试题 第5页(共8页)请回答:(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
18、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材料二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的知识扼要分析,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12分)(3)材料二中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你的观点。(分)23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哪三个阶段?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阐述理由。(16分)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参考答案高一历史 BBDCA CBCBA DCCDA DCDCD21(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高度集中。(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解决措施:下令裁撤
20、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2()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收精兵。宋太祖将禁军划归“三衙”统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削实权。削弱、剥夺宰相、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制节奏报,派文臣任州郡长官,以免拥兵作乱。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同意说:宋初的各种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宋初
21、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后患。这些都是宋败亡的原因。不同意说:宋亡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封建政府的腐败以及严重的社会危机。(以上任选一种观点,言之成理均可得满分)。 23(1)经历三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不同评价:(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俚语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有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它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消极作用:科举制度把“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的八股取士,被除数选拔的很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以上任选一种观点,言之成理均可得满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