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doc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1、研究对象与内容:1. 解剖学(anatomy):研究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学科关于结构的科学静态2.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机体及各部分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的学科关于功能的科学动态过程2、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活体解剖实验法 优点: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简单,影响因素小,能快速得到结果。缺点:在麻醉条件下进行,与正常生理情况下有所差别,实验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慢性实验法 在保持比较自然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研究生物体复杂的生理活动、器官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机体的生理活动如何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优点:实验结果在机体正常生理
2、活动状态下获得,可分析整体动物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缺点:应用范围受限制。(3)发育的异常巨人症(gigantism) 垂体性侏儒症(pituitary dwarfism) 呆小症 “阉人”征(eunuochism) 一、人体基本结构概述1、细胞的化学组成:(一)蛋白质1. 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的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4. 酶:特殊的蛋白质,催化生物化学反应(高效、特异、受调控)。 (二)糖类 1.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丰富、分布最广泛的有机物。4. 与其他类型的物质相结合,如糖蛋白。(三)脂类1. 一般不溶于水,分为脂肪和类脂;3. 类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糖脂等,功
3、能:细胞膜的最重要的成分。 (四)核酸 1. 核糖核酸(RNA):碱基、核糖、磷酸,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中介物质(mRNA、tRNA、rRNA);2. 脱氧核糖核酸(DN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功能:遗传物质的贮存和携带者;3. 核苷碱基糖苷键核糖; 核苷酸核苷磷酸二酯键磷酸4. 核苷酸根据碱基的不同分为5类:腺嘌呤核苷酸(A)鸟嘌呤核苷酸(G)胞嘧啶核苷酸(C)尿嘧啶核苷酸(U)胸腺嘧啶(T), 尿嘧啶核苷酸只出现在RNA分子中,胸腺嘧啶只出现在DNA分子中。二、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包括3个部分:人体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2、骨的构造、化学成分、生长
4、和发育、影响因素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骨膜:一层纤维性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对骨的营养、生长及损伤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红骨髓 分布于全身骨松质内,造血功能;黄骨髓 6岁,脂肪组织代替红骨髓,无造血功能,某些病理情况下可恢复。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骨胶原纤维,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脆性和坚硬3、 关节的基本结构,直接/间接连结直接连结:由相邻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连结,活动幅度小或不能活动。间接连结:即关节(articulation),由相邻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活动幅度大。4、骨骼名称,表,206块6、P43表,熟悉三、神经系统(1)特异投射
5、系统 由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丘脑感觉接替核大脑皮层 特点:点对点的投射,产生特定的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投射系统 由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大脑皮层特点:非点对点的投射,不引起特殊的感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资料书P285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感受器发出的传入冲动沿特定的传导通路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束,即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由三级神经元的接替完成的。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或有关的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或脑干的有关神经核内,第三级神经元在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内(嗅
6、觉除外)。 在丘脑接替核换元后经特异投射系统点对点地投射于大脑皮层的特定区。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神经冲动。损毁某一传导道,引起某种特定感觉障碍,但动物仍保持清醒。1.浅感觉 皮肤粘膜感受的外界感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丘脑外侧核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和三叉神经主核(触觉)丘脑外侧核中央后回下1/32. 深感觉(本体感觉) 深感觉:是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复合感觉:又称皮质感觉,包括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
7、肤定位觉、重量觉等;精细触觉包括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等。 意识性感觉的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回 非意识性深感觉 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回 传向小脑的通路:脊神经节脊髓后角或中间 内侧核小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经典传导道的第二级神经元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组成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该系统的上行纤维抵达非特异性核群,换元后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这一投射途径称为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功能特点: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反复
8、分支,终止到各层,与各层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不存在专一的投射关系。这种联系不易引导起神经元局部兴奋的总和,所以是非特异的,通过电紧张性影响可改变细胞的兴奋状态。因此,该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损毁该系统后动物处于昏睡状态。10、试述大脑皮质主要的沟、回及功能分区 P216-217半球表面有许多深浅不等的脑沟 ,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每个大脑半球分3个面,即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分布在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大脑外侧沟、顶枕裂、矩状裂。这些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分区:(1) 体表感觉区(2) 肌肉本体感觉区(3
9、) 视觉区(4) 听觉区(5) 嗅觉和味觉区四、感觉器官1、感受器,是什么、特性(适宜刺激、适应、感受野、侧抑制)感受器(receptor):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刺激、能量动作电位) (三)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五)感觉的精确度 适宜刺激 :是指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感受器的适应:指的是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但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感受野: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个区域即感受野。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解剖 生理学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