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导论 自考必过.doc
《文艺心理学导论 自考必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心理学导论 自考必过.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导论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后半期,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注重审美体验研究,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荣格。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代表人物是考夫卡和阿恩海姆。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的代表维戈茨基、列昂节夫、鲁利亚。郭沫若的论诗三札。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代表是朱光潜,他的作品有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他之后代表是胡风。 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因素是:
2、1、受自然科学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发展的影响;2、受社会变革的影响,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第二节 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1、文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现象来阐释心理学原理。研究的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经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机制。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现象、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是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2、文艺心理学就是从文艺的角
3、度心理学。(X)P7答:错。“文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现象来阐释心理学的原理。“心理学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文艺心理学”实际上是属于后一种。3、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研究的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普通心理学更带有自然科学性质,方法上更多采用实验的方法,力求定量定性。4、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
4、人类的精神活动。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5、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6、审美心理机制在审美的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相当复杂的综合反映,是大脑整体功能的发挥,其感觉、思考、理解、想象是此起彼伏、相互联系、互相促进而形成心理机制。7、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1)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哲学,也不同于文艺社会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
5、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采用高度思辨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证的和归纳的方法。(2)文艺心理学正因为有独特的角度,有自己的优势,它才能进入到文艺哲学和文艺社会学所无法深入的领域,能进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个性心理的深处。(3)把心理学引进美学文艺学领域,就使一些复杂而微妙的艺术现象和审美现象得到科学而具体的阐释。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8、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各种审美体验中的心
6、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审美心理机制。具体包括艺术家的心理特征、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文艺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其中,审美体验是一个核心的命题。9、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1)作为体验阐释者的艺术家 (2)作为体验迹化的创作过程。 (3)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 (4)作为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10、文艺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文艺心理学的任务是要从整体的角度,从动态的角度,来提示主体审美体验中各种心理因素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功能的,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从而揭示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的内在规律。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文艺心理学
7、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二者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互相区别。联系:两者关系密切,普通心理学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它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必须充分注意审美心理的特点,不能机械照搬,必须根据文艺心理对象的特点加以消化个改造,使之成为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区别:研究对象不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特殊心理审美心理,后者比前者更为复杂和微妙。 研究方法不同,普通心理学带有自然科学性质,它的研究更多地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文艺心理学
8、是一门人文学科,面对情感色彩强烈和复杂微妙的审美心理,更多采用体验和内省的方法,要达到定量和定性是很难的。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第一节 实验派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一、费希纳的研究1、审美阀原则这是弗西纳在美学导论中提出审美研究的原则之一,要求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2、试具体谈费希纳的某一审美原则。德国实验派心理学家弗西纳在美学导论中提出了16条审美实验研究的原则:审美阀原则、审美加强原则、多样中的统一原则、没有矛盾,一致真实的原则、清晰性原则、审美联想原则、审美比较原
9、则、审美序列原则、审美调和原则、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的原则、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审美的传导原则、审美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则、审美的适中原则、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这里我具体谈一下它的审美阀原则,就是要求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费希纳的16种审美原则中的第四种: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则。如果矛盾重重,人们就陷入苦苦思索中而不得要领,是不会产生审美情感的,或者内容是虚假而美丽的,人们开始何许也会有审美情感,而一旦发现事物真相,只能产生被欺骗和愤怒的感情。二、吉布森(生态光学理论)美国;三
10、、内里尼(英国) 1唤醒理论:P19唤醒理论又称为“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他发现,随着刺激重复出现和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引申到审美领域,引发审美愉悦的唤醒有两种:一是渐进性唤醒,二是亢奋性唤醒。 四、泽基(英国著名的脑科学教授)五、如何评价实验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实验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的源头,与文艺心理学有密切的关联,它的很多理论,给艺术理论家很多启示,如:达芬奇认为在所有的色彩中,最令人愉悦的是那些构成对比的色彩。后来就被实验派心理学家证明,视觉系统中的细胞如被红色激活,就被绿色抑制,被黄色激活,就被蓝色抑制,被白色激活,就被黑色抑制。
11、社会生活条件、文化背景对人脑功能有影响,导致各的地方的文学风格有所不同。、在实验艺术心理学这一令人略感新奇和依然陌生的研究圈中,虽然对艺术活动至关重要的情感动机和人格均末或暂无可能充分涉及,但是它的前进步态还是明显可辨的。它的第一进展组成的过程总是要呈现为渐进的链式的结构。 、虽然和艺术心理学的第一种分支研究一样,实验的艺术心理学的第一个成果同时也会是人们抱憾的一种目标。不过,类似的感受与其说是一种现实的要求,还不如说是一种理想的期待。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一、理论观念 1、潜意识这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他把人的寂静身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潜意识
12、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里面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时刻想冲出意识和前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它是人内心生活能量的积蓄库,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 2、泛性论:俄底浦斯情结: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提出的学说,指每个男孩都有弑父恋母的情结,这是根据他的泛性论得出的结论。或又称“恋母情结”。 3、本能说:本能是指由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本能是人内部的需求和冲动。 4、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的理论,认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部分,
13、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快原则。自我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 5、论梦:梦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应当如何理解?答:首先,梦有巨大的压缩作用,而压缩也有一种躲避意识监视的倾向。同样,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其次,梦意是呈现视觉的形象,绝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总是与记忆相关的情绪性表象具有很强的可再现性;其三,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也就是说,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照,因而是一种移位了的东西;第四,梦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
14、联系。梦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而总是有所指涉,有所意味。二、有关艺术的论述三、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中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其观点中较有价值的一面体现在以下几点:、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研究的视线牵入艺术家的最幽深的内在世界的心理学家。如像力比多之类的概念可以启示人们去把艺术家的艺术冲动看作是来自生命本体深处的东西。、弗洛伊德谈论某一个艺术理论命题时,往往会涉及到更多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弗洛伊德几乎接触了艺术理论的所有方面。、弗洛伊德作为第一个对艺术问题表现极大兴趣的专业心理学家,他的文艺心理学观点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其不足之处表现在:、在总的原则上,弗洛伊
15、德理论的非社会倾向,不但在前提方面是不可验证的,而且在许多地方引申得有点离奇了。、过于强调力比多的作用,绝对地认为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然地和潜意识领域中的童年情意综有关。、他的学说不一定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缺乏普遍的适用性。、对于艺术的社会功能的描述暗含了一种不切实际的乐观倾向。第三节 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一、荣格(瑞士)与文艺心理学1、集体无意识这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提出的理论。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人的精神世界、心灵)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用荣格的话来说就是“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普遍性精神机能,即由遗传的脑结构所
16、产生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 。它指的就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是作为人的类的整体所具有的先在的原始经验。 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原型”。 2、原型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理论。所谓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性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谈谈原型与特定文化的关系。(荣格)答:艺术中的母亲原型之所以能独立地形成,同人类寻求保护和得到养育的集体无意识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样母亲原型就更具有普遍的力量。
17、不过,由于母亲这种预先形成的心像在不同的婴儿和母亲之间的现实关系中存在,就逐渐呈现为不同的确定性形象,与此同时也就产生变体,但是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定向,那就是它们几乎都意味着养育、保持、帮助、献身和肥沃、丰饶等,而这些不能不说是人类有关母亲的集体无意识内容。正是这种深层的东西成了母亲原型在艺术中成为永恒的感人至深的主题的一个重要原因。3、如何评价荣格? 尽管荣格力图纠正弗洛伊德学说中的偏颇成分,然而他本人的研究也并未得到广泛而一致的赞同。就荣格的贡献而言:他是头一个极力高扬集体无意识在人类心理中的地位的人。他大胆区分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把两者沟通的可能性寄托在原型之上。荣格的原
18、型假说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实证分析,那种可厌的先验论的气息毕竟大大地减少了。长期对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浓郁兴趣也极大地帮助了荣格。二、阿德勒(奥地利)与文艺心理学1、自卑是奥地利-阿德勒的观点,他认为,自卑感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只有附加的器质性缺陷和社会性的挫伤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情结。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劣势,会使人产生一种内在驱力或冬季要改善处境争取优势,求得对卑下的补偿。通俗地解释自卑感就是指一种觉得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感觉自己没有能力应付所面临的问题的消极的感受。2、描述艺术活动中的自卑和超越。答:艺术家在很多方面和处于自卑或无能状态中的儿童一样,他们的心中总是拥有
19、着某种目标,而且往往是由想象而生的优越性目标,因而,艺术家的内心充满了诸如此类的心理冲突:贫乏和富有,附属性和支配性,苦难和幸福,无知和全知以及无能和创造等。在这里,想象的目标越是优越,艺术家的不安和痛苦就可能越深,但也可能同时意味着可以激发更为惊人的创造力,获得某种真正的自卑的超越。3、生活风格三要素:出生顺序、最初的记忆、梦的分析。三、拉康与文艺心理学1、镜像阶段拉康提出的著名理论。即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大约6-18个月)就进入镜像阶段,人就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即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己身
20、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时,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并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看得更清楚些。这种识别的行动正是“我”的初次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初次同化”(婴儿和镜子的合一)。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答: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对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提出了两条重要原则:其一,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的一个知觉视野具有组织起来的趋势,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其二,同形论,又称为异质同构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根据异质同构原理,物质的心
21、理实施与物质的物理事实之间存在有结构上的相似性,艺术品的表现性可以通过塑造可见的艺术形式而表现出情感倾向或内在意蕴来,情感作为一种心理事实,依然有可以以物质性的东西为依托而表现出来。比如悲哀的感情可以借助于外在的身体动作就可以表现内在的心理体验,心与物之间以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变化为中介,得以沟通。艺术家通过它为自己所要表现的“心”寻找外在同构物,欣赏者借助它透过外在同构物去体验艺术家的心 2、同形论格式塔心理学的两条重要原则之一。即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观点 1、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这是格式塔
22、文艺心理学最基本的观点) 2、表现性 (1)表现性表现性就是艺术品中的“格式塔质”,它是在作品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中呈现出的总体性质。或者说是由可见的艺术品表现出来的不可见的意蕴。 (2)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的?答:当人们看到某种客观物体或景物时,这些客观物体或景物的结构形态会通过观察者的视觉系统在大脑皮层上引起生理力的活跃,这种生理力就构成了类似物体或景物结构的内在形式。当这种生理力的内在结构形式被观察者的心理所体验到时,尽管观察者体验到的是自己大脑皮层上的变化,但他却认为是体验到了来自物体或景物的性质。在心与物之间有了这层以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变化为中介的关系,心理事实与物
23、理事实便被沟通了。3、艺术抽象的意义 (1)知觉概念阿恩海姆提出的一个新的名词,即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 (2)简化原则阿恩海姆提出的著名观点,即对于绘画之类的造型艺术来说,所谓简化就是要抓住表现的结构特征,用最精粹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4、视觉艺术中的运动(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如何创造“运动”效果的?) (1)作品的运动性取决于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正是通过比例上的改变而造成张力效果的。(2)倾斜也能够造成整个形状的运动感。(3)阿恩海姆还分析了变形、频闪等手段所造成的运动效果。5、视觉艺术中的平衡 艺术品所要求的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艺心理学导论 自考必过 文艺 心理学 导论 自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