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教师用).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教师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教师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教师用)撰稿:叶湛林班别 学号 姓名 评价 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教学重点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设想本诗反映诗人的思想情绪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类。教师要将李白整个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讲解清楚,然后由学生探讨总结,真正的认识李白,读懂本诗。背诵是难点,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作段落层次划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背诵任务。教学过程一、解题,进入本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
2、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李白有
3、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他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试读全诗(读出声来)。2、听朗诵,正音。天姥()瀛洲() 剡溪()渌水() 屐() 暝 (mn)殷() 栗() 訇然() 水澹澹()怳()3、看注释,懂得字面上的意思。4、指导朗读。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5、了解诗的脉络,即能依次
4、复述全诗大意。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语三、分析课文 (一)诵读并分析段1、齐读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天姥山时隐时现,胜似仙境,高耸入云,横贯天际,气势简直超出了五
5、岳而盖压赤城山,诗人充满了向往之情。入梦原因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诵读并分析段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写出每幅图景的句子。(1)写“月下清丽之景”的句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2)写“日升明快之景”的句子: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
6、鸡。(3)写“山中奇幻之景”的句子: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4)写“天空盛大之景”的句子: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5)写“梦醒”的句子: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点名回答)。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
7、使动、使动。3、点名或分组读每一幅图景,再次品味诗的妙境。小结第二段:写梦游幻境飞度镜湖登山览胜洞天仙境梦醒若失。 由现实转入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三)诵读并分析段1、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讲解一些李白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性格作提示)?明确:“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
8、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小结第三段:写出梦慨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四、联系全诗小结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
9、“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读至此,再体会两段,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课堂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我欲因之梦吴越。 (依据;梦游)2、天姥连天向天横。 (遮断) 3、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过)4、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实在)5、
10、云霞明灭或可睹。 (暗)6、訇然中开。 (作状语,在中间)7、訇然中开。 (打开)8、古来万事东流水。 (事情)9、古来万事东流水。 (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侍奉;舒展)9、虎鼓瑟兮鸾回车。 (用作动词,弹奏)10、云青青兮欲雨。 (用作动词,下雨)11、对此欲倒东南倾。 (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12、栗森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惊,使惊)13、列缺霹雳。 (同“裂”,分裂) 14、须行即骑访名山。 (通“需”,需要)15、越人语天姥。 (谈论)二、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
11、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答案:D(此题考查对诗歌中的形象的把握)三、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答案:D(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学生用)班别 学号 姓名 评价 教学目标1、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 天姥吟 留别 教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