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越汉互译中的理解与表达.doc
《浅议越汉互译中的理解与表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越汉互译中的理解与表达.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议越汉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张飞摘 要: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而理解与表达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过程,理解与表达的统一过程就是统一的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强弱决定着翻译质量的优劣,因此在外语翻译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关键词:外语教学 翻译技巧 理解与表达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作为一种中介活动,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过程,它更要求译者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原作含义、目的语语言表达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图从翻译标准和越汉互译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外语翻译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原文和准确表达目的语进行详尽探讨,以期提升教师翻译教学质量
2、,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和表达能力。一、翻译标准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要求,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翻译也不例外。那么什么样的标准是翻译标准呢?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来了翻译要达到“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忠实,即不走原意,把原来的信息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忠实于原作的内容,保持原作的风格。“达”就是通顺,即要用顺畅的语言来表达,目的语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不至于看起来像“外语式的汉语”或“汉语式的外语”,令人无法理解;“雅”从现代的翻译角度来看就是优雅,即尽可能地用优雅的语言进行表达,具有高度的欣赏性,这一点在文学作品翻译,特别是诗歌翻译中尤显重要。众所周知,任何一篇原作都是由内容、形式和风
3、格有机地组合起来的。这里所讲的内容,是指原作里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原作中反映的作者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译者必须把这些成分完全而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既不能削弱,也不能夸张;原作的形式,是指原作中使用的语言,即作者使用的词汇、语法、修辞手段的总和。原作使用的是规范的语言,译文也需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译文还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生搬硬套和使用陈词滥调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的现象;原作的风格,主要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有的作者喜欢动用积极的修辞手段,如比喻、借代、对偶、排比等,有的则只用消极的修辞手段,但求作品的意义明确、伦次清楚、词句平匀;有的原作是简
4、约的、刚健的、平淡的或严谨的,有的则是繁丰的、柔婉的、绚烂的或疏放的。对于译者来说,必须把原作的风格尽可能地移注到译文中去,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更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内容、形式和风格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影响内容。风格决定内容,而又表现在语言形式中,它不能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有机地表达这三个要素,即原作的内容必须确切地、忠实地表达出来,原作的语言形式必须转换成通顺、规范化的目的语形式,原作的风格必须保持下来。总之,翻译标准是指控制翻译过程的“尺度”,把握好了这个尺度,才“不逾矩”。同时,“信、达、雅”也是衡量译文优劣的尺
5、度。所以,每每翻译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个篇章,要不断地比对外语,阅读汉语,最好拿着译文不断诵读,仔细推敲,这样才能雕琢出一个更好的“翻译艺术品”。当然,要译文“雅”,首先原文要“雅”,如果原文本身不“雅”,粗制滥造,庸俗不堪,而译者译“雅”了,就不可能实现“信”,就会在所提出的翻译标准的内部发生对抗性矛盾。翻译教学不同于纯粹的翻译活动,它是训练学生翻译技巧和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学中的翻译标准应以“信、达”为主,将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含义,通顺流畅地表达原文意思放在首位,教师要逐词逐句地讲解和分析其结构、语法关系和修辞色彩,教会学生如何准确理解不同原文含义并把原文意思通顺
6、流畅地表达出来的方法,要注意“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为今后从事翻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翻译过程翻译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正确理解和充分表达。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而表达是理解的目的和结果,二者缺一不可。从理解过程的角度来看,翻译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不断地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完整过程。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理,译者的解读也是一种认知活动,因为翻译过程是通过认知来加工并重构信息的,这一过程中的解读涉及译者对不同文化的认知能力。理解正确透彻后,接着就要看表达了。表达是指将原文的信息用目的语重新表达一遍,要求不失原意,保持原作的风格特
7、色,而且还要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理解了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时走了样,也是个大问题。因此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理解和表达衔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译文质量的优劣。(一)理解阶段正确理解原作是翻译的前提。正确理解原作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粗枝大叶、草率马虎是不可能正确理解原作的,译者必须对在源语文化下的原作进行正确和反复多次的理解、解读,透彻地理解原作的内容和风格,这才算具备了动手翻译的前提。理解原文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现象,具体的上下文。一个词,一个词组,或者一个句子,如果脱离了上下文,有时是很难确定其意义的。因此,理解必须根据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理解阶段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
8、语言现象理解原文的词汇含义、语法关系和修辞色彩是理解整个原作的基础,只有把这三者理解得确切和透彻,才可能理解原作的内容和风格。例如:(1)Trn mt trn vn hoa, giao duc, y t, ao tao can b, nm 2010 tip tuc ghi nhng thanh tich mi.在文化、教育、卫生战线以及培养干部方面,2010年继续取得了新的成就。译者如果把“ghi”一词脱离上下文来翻译,那就只能译成“记,记录”,但是如果从上下文来理解“ghi”的具体意义,那就可以译成“取得”。(2)联合公报在重申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对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的强有力支持时指出
9、:Khng inh s ung h manh me cua ang Cng san, Chinh phu va nhn dn Trung Quc i vi cuc u tranh chng My, cu nc cua nhn dn Vit Nam, ban thng cao chung nu ro: . “重申”一词本来应译成“nhn manh”,但在这个句子里,它具有“肯定”的意味,所以用“khng inh”好一些,同时这也符合越南语在联合公报中的用词习惯。(3)Cac ban chuc mng ti co c mt ngi tim hiu.朋友们祝贺我有了一个知心人。“tim hiu”单独
10、一词是动词,具有“了解、研究”的意义,但在这个句子里,它变成了形容词性附加语,具有“知心”的意思。“知心人”还有含蓄的色彩,如译成“爱人”就丧失了这种色彩。(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hinh nghia thi nhiu ngi ung h, phi nghia thi it ke ng tinh.本例是词的色彩理解问题。“得道多助”意即“坚持正义就能赢得许多人的支持”,含褒义;“失道寡助”意即“违背正义只会得到少数人的同情”,含贬义,因此要分别用“ngi”和“ke”来翻译这两个句中的“人”,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它们的修辞色彩。大凡学过越南语的人都知道,现代越南语语音有其独特的发音规律,其词
11、汇是由辅音和元音拼合而成的,并且由于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越南语中的汉越借词约占到越南语总词汇的70%左右,绝大多数的人名、地名、国名都是汉语借词,另外越南语中定语的修饰成分大多置于中心语之后,译者在汉译时如果不了解这一特点,就容易译错。例如有人将“ao dai(旗袍)”译为“袄黛”、“ch Nm(喃字)”译为“字喃”、“Truyn Kiu(翘传/金云翘传)”译为“可尤的故事”、“Nguyn Du(阮攸)”译为“阮德”等等。2、理解具体事物具体事物是原作里所反映的客观事实,译者只有彻底弄清楚原作里所叙述的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事物、典故和专门术语所表示的概念等,才有可能用目的语准确地传达原作里所反
12、映的客观事实。(1)Sang ngay 11-3-1953, trong trn phuc kich trn ng s 1, qun ta bt c hai tn linh Thai.A. 1953年3月11日上午,在1号公路伏击战中,我军俘虏了两名泰国兵。B. 1953年3月11日上午,在1号公路伏击战中,我军俘虏了两名泰族伪军。第一种译法是因为译者不了解越南有个少数民族叫泰族,而仅按字面译成“泰国兵”,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越南抗法期间,并没有跟泰国打仗,怎么会俘虏两名泰国兵呢?(2)y nhanh tin trinh xy dng “hai hanh lang, mt vanh ai k
13、inh t”, thuc y vng chc, hiu qua cac d an hp tac cu th.加快“两廊一圈”建设进程,切实稳步推进具体项目合作。如果在这个句子的上文里已经交代清楚“两廊一圈”的具体内容,那么这个句子是可以这样译的,否则,就得在“两廊一圈”之后进行注释,或者译成“加快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进程,切实稳步推进具体项目合作。”(3)我们乡每年卖给国家约三万担棉花。Mi nm, xa chung ti ban cho Nha nc c chng ba mi ngan ta bng.“担”可以直接译成“ta”,但是越南人
14、不知道一担等于多少公斤,所以必须注释“mt ta Trung Quc bng 50kg”。3、理解逻辑关系要想深刻理解原文,不仅要从语言现象和具体事物上弄懂原作,而且有时还需要上下有联系地理解逻辑关系。在翻译时,我们得仔细地推敲原文的含义,根据自己生活体验,想想自己的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有逻辑不通的地方。例如:(1)A: y, c nao cung ganh c trm cn y! B: Con gai vung nay chc bng lm.A: 在这里,每个姑娘都能挑一百公斤!B: 这一地区的姑娘大概很倔强。有人把后面一句话译成“这一带的姑娘大大概很顽固”,这样就与头一句话发生了矛盾,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议越汉互译 中的 理解 表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