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评估专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农村规划评估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规划评估专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农村新社区规划评估专 题 研 究第一章 序言一、研究背景(一)相关政策要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湖北省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工作启动会议上指出:建设新型社区,完善城市功能一要加强加强城镇基础
2、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综合功能,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而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事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城镇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着力提高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三要尊重农民意愿,新社区建设不能强拆强建,要尊重农民意愿。湖北省住建厅童纯跃总规划师在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要突出“五新”(即新在“和谐”、新在“量力”、新在“集约”、新在“特色”、新在“尊重”)的要求,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科学布局社区社会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生态
3、和文化遗存,集约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农村生活社会化服务水平。鄂州市城乡一体化从2009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近四年时间。近几年来鄂州市按照城乡总规对农村新社区的规划指引,部分农村新社区已基本建成基础设施、环境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风貌突出、特色鲜明的新社区。随着新型城镇化、四化同步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新社区的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对农村新社区前期的规划进行评估,借此找出农村新社区发展的新方法。 (二)鄂州市新社区建设现状目前,在鄂州市城乡总规和鄂州市统筹办明确发文中确定的111个中心社区中,已建设的社区有48个,其中鄂城区20个、华容区12个、梁子湖区16个。占总比例的40.5%
4、。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社区有35个,还有13个社区在处在逐步完善的配套设施的过程中。2013年农村中心社区建设情况一览表区名镇名社区名建设时间规划户数已建户数公服配套基础设施情况备注道路水电鄂城区汀祖镇桂花(刘显)20091073105齐全通通通刘畈2009355355齐全通通通新庙镇水月201024124齐全通通通文塘20104897380齐全通通通燕矶镇池湖2008555216齐全通通通车湖(路牌)201040052齐全通通通映山(茨塘)201030076齐全通通通荷花201234048齐全通通通长港镇夏沟(滨港)2011549320通通通峒山2010140
5、86齐全通通通碧石镇金盆20098656齐全通通通李境2012124115在建通通通泽林镇涂桥2009252252通通通余山下2011600300通通通杨叶镇古塘2010370210齐全通通通整治型团山2009360240齐全通通通三峡2000300280齐全通通通杜山镇东港2009318+318齐全通通通二期在建路口200975514齐全通通通整治新建三山201232050齐全通通通华容区庙岭镇恒大2009469378齐全通通通中份200853318齐全通通通大叶200738053齐全通通通华容镇五分2010102102齐全通通通段店镇孙彭2011320113齐全通通通骆李201135014
6、6通通通蒲团乡上倪201162842通通通郭垱2009500116通通通不在做横山2009380176通通通小庙2011526105通通石竹2010229齐全通通通葛店镇秀海20101386276梁子湖区沼山镇丛林200915070通通通畈雄200910021齐全通通通牛山2009560292齐全通通通东井200910040齐全通通通东沟镇六十2009218218齐全通通通余湾2009126126齐全通通通大桥(东沟)2012629230通通大垅20102339608齐全通通通鲊洲2011294124齐全通通通梁子镇渔业村20106262齐全通通通磨刀矶2010340297齐全通通通锦绣梁湖2
7、011806180通通通梁子湖区太和镇花黄23697通通通狮子口2010313213齐全通通通南阳201035080齐全通通通万秀2009158158齐全通通通省级生态村二、研究思路新社区的规划建设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社区。1、 科学规划,保障有力新社区规划要体现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引领科学发展。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坚持全域规划理念,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
8、筹新社区布点、精品线路等区块布局,实现城乡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二是以规划统领设计施工,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努力做到规划之间的无缝对接。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是分类推进整治。确立“重点建设中心社区,全面整治一般社区、科学保护特色社区、控制搬迁小型社区”的建设思路,确保社区保持田园风光、传承优秀文化、体现农村特色。二是保持地方特色。重视各地条件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不一味地大拆大建,更多地关注村庄的特色和个性,从而推动人与自然、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三是彰显乡村文化。把“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作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
9、用的建设方向,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整体推进古建筑与存有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乡村休闲旅游的有序发展。四是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加大村庄整治全覆盖的力度,实现村庄建设以点为主向点线面块整体推进转变。3、城乡融合,服务均等要把农村中心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节点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推动公共资源要素向中心村中心社区配置,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人口居住集中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三、研究范围与依据(一)研究范围本次专题研究范围是鄂州市全市域1596平方公里内城乡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农村新社区中的111个中心社区。(二)研究
10、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5、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6、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7、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第(2000)36号】第二章 鄂州市新社区建设分析一、新社区建设模式及规模分析1、建设模式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绝大多数的社区建设模式都是新建型(共有46个社区),占已建成社区的95.8%;只有极少部分社区是在原有社区基础上整治的,如杨叶镇的古塘社区,占已建成社区的2.08%;其中还有鄂城区杜山镇的路口社区是既有整治又有新建的,占已建成社区的2.08%。2、建设规模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已建成户数在30
11、0户以上的社区有7个,分别是刘畈、文塘、滨港、余山下、东港、恒大与大垅,占已建成社区的14.6%;已建成户数在200户以上300户以下的社区有12个,分别是池湖、涂桥、古塘、团山、三峡、石竹、秀海、牛山、六十、东沟、磨刀矶和狮子口,占已建成社区的25%;已建成户数在100户以上200户以下的社区有12个,分别是刘显、李境、五分、孙彭、骆李、郭垱、横山、小庙、余湾。鲊洲、锦绣梁湖和万秀,占已建成社区的25%;已建成户数在100户以下的社区有17个,分别是水月、路牌、茨塘、荷花、峒山、金盆、路口、三山、中份、大叶、上倪、丛林、畈雄、东井、渔业、花黄和南阳,占已建成社区的35.4%。由此可见目前鄂州
12、市新社区的建设规模普遍不大,主要集中在100户以下和200户左右,后期应该规模上有所增大,解决农村土地集约节约问题。二、新社区建设配套设施分析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有37个社区,占已建成社区的77%,但还有13个社区因为各种原因公共服务设施不齐全或者没有配建,占已建成社区的23%,他们是滨港、涂桥、余山下、骆李、上倪、小庙、秀海、丛林、东沟、锦绣梁湖和花黄社区。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共有46个社区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配套建设都已完成,占已建成社区的95.8%。只有小庙社区和东沟社区的道路还在建设中,占已建成社区的4.2%。由此可见目前鄂州市新社区的
13、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比较好,配套服务可以满足村民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这一块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村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要。三、新社区建设风貌分析在已建设的社区里,建筑风格多样化,彻底的再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既有粉墙黛瓦,山墙采用徽州民居的形式的徽派建筑的东港、峒山等社区;也有白粉刷墙,屋顶为灰蓝色青瓦的新鄂派建筑的横山、郭垱、石竹等社区;有以三国时期层层叠落的高台为特征,红色构件与白墙灰瓦形成对比的三国建筑磨刀矶等;也有什么特色都没有的,不考虑环境与乡村气息的,外墙以五花八门的瓷砖,屋面或红色或蓝色或紫色的现在自由派的茨塘、路牌、三峡、骆李、孙彭等一批新社区。由此可见,一村一风格的新社区建
14、筑风貌,逐渐丧失了农村的风貌和特色,没有体现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更没有体现湖北的地域特色。四、当前新社区规划建设的问题1、公共交往空间的逐渐缺失社区建筑形式的改变导致了公共空间的变迁,从大宅门、大队部到小商店,住宅作为公共场所的功能逐渐转移到小商店。同时独栋宅院的兴建标志着私人生活褪去曾经的半公共性色彩而日益私密化,公共生活从吃饭、聊天、休闲娱乐、学习争论到打麻将,也变得容易娱乐化、空洞化。2、乡土生态景观的缺失在新社区大规模建设和农业集约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导致地域乡土景观风貌严重受损, 出现“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破坏了村落、农田、道路、水系、树林等景观
15、要素之间的生态景观功能联系。人们对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无序索取严重超出了其承载能力, 导致农村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 诸如乡村生态功能退化、水环境污染、人居环境质量降低等问题。 3、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忽视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忽视自然地形地貌对建筑的要求,不论山地建筑、水边建筑、平原建筑,都采取一个形式,没有有机的将建筑融入到现有的地形地貌中,从而体现地方特色。4、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忽视新科技新能源在社区建设中的大量运用,使人们忽视了传统生活方式,包括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加重。5、大拆大建,破坏地方特色盲目追求村庄的统一整齐化,
16、却忽视了多样化的发展,盲目追求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房屋样式使新社区逐渐失去了地方特色。第三章 国内外优秀农村社区案例借鉴一、国外农村案例1、欧洲乡村欧洲乡村根据不同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色,主要分为传统观光型、都市科技型和休闲度假型。(1)、法国普罗斯旺法国普罗旺斯的乡村是最崇尚自然、讲求农耕文明的传承的农村,但却是法国经济最活跃,最高效的地区之一。普罗旺斯又切实受惠于这种传承,如此地“三宝”橄榄、葡萄、薰衣草,漫山遍野种植,因昼夜温差大,日照足,橄榄含油多,葡萄糖分足,薰衣草香味浓,催生出驰名世界的加工产业,那些贴着“普罗旺斯”商标的橄榄油、葡萄酒和香料,都是世界上
17、最好的。况且,这里还有由旅游所带动的蓬勃而发达的第三产业。而这些,又都是自然生成的,可循环持续的。原住居民参与的特色管理理念模式和沿途的所有旅游设施做到简单、生态,结合农业特色旅游。(2)、匈牙利乌鸦石村匈牙利乌鸦石村有50多幢保存良好的十七世纪的民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自1900年以来原汁原味地保持原样未变。几乎每一座房屋都有一个民俗、民间艺术博物馆或者工艺品作坊。还有一座全靠榫接,不用一颗钉子建起的教堂。乌鸦石村人至今了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方言和服饰。特别是民族服装,极有特点。节日里,全村人盛装而出,载歌载舞,尽显其民族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以及大地景观的处理方式创新了
18、旅游方式和产品。2、韩国的新农村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本质其实并非只为改善农村落后的外观,更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活。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办理医疗保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等一系列措施,而真正让农村发生质变的正是这后几项措施。再加上后来工厂的不断迁入,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向工业转移。韩国的农村里真正靠种田生活的农民只占农村人口的7了。这里的农民大都有其他的职业,最起码也要投资做一点生意。农忙的时候当然还要下地,只是地里的农活基本上都已经实现机械化,从耕田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全都由专业的农民来完成。韩国的农村早已经实现了城市化,韩国的农民基本上和城里一样富裕,而且城里有的各种娱乐设施、商业形态农村
19、里也都不缺。3、日本福岛县金山町村 金山町是褔岛县位于只见川之上游,距东京铁公路均约270公里(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虽然町内风光明媚,但也是个大雪纷飞的山村,人口继续减少的乡镇。该町于1990年采用各项措施,去芜存菁,融合为一妖精之故乡的造町运动计画,增加居民的意愿,导入较为生活化、生动活泼,适合老、中、青各年龄之农、林、渔、特、教育、体验与生活活动,农家生活设计,老年人安养中心,辅导高龄者将农业的棒子交给青年经营,以及准备让年轻人愿意住下来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初步的结果吸引了都而回流的农村青年,废弃的水田、山林开始恢复耕作,民宿也因之周年有游客利用,而在蓬勃发展中。4、国外案例启示国外城
20、乡统筹不管何种类型的农村建设方式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其核心同样是以规模产业化经营模式(规模与聚集提升传统农业价值),同时保持宜人的乡村生态风光、原生的人文旅游产品(分散与集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其他三产旅游服务(旅游行为牵动一产向二、三产转化的增长)。借鉴:新的生产形式提升产业经营;的生态模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新的生活方式转化旅游价值。二、国内农村案例 1、武汉汉南区2004年汉南全区共有101个农村居民点,总人口为44207人,总用地为9.4平方公里,村庄分布平均9.3公顷/个。村庄布点分散,建筑零乱。现状建设占地多,人均建设面积达
21、到为245 M2/人,而人均住房面积又偏小,极大的浪费了用地。2007年汉南区被武汉市确定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区,汉南区委区政府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方式,将分散的101个居民点建设成为4个集镇和16个新型农村社区。(1)具体内容:将原有101个农村居民点合并成为4个中心集镇和16个新型农村社区,人口分别向中心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在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建设农村居住小区,采用城市社区的建设模式,住宅以多层现代建筑为主,节约的农村居住用地将达到12000多亩,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存量。经过近2年的建设,已经建成5个试点农村社区,近万农民迁入。(2)主要经验: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迁
22、村腾地挂钩为农村中心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汉南区临近武汉城区、景观资源丰富,郊区度假式物业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汉南区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节约下来的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再将城镇建设用地出让获得的资金来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此作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保障。汉南区在武汉市所有区县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并且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保留着农场的职能。因此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乡土观念较弱、人口总量较小等优势更利于通过大型项目的带动来整体推进新社区建设。2、江苏昆山(一)顺应城市化进程,高起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昆山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城市现代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农村 规划 评估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