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docx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韦乔元【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简单地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义为单独的工具型人才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其相关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这不能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融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文章从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培养平台等四个方面探究高职教育中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是一个国
2、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依据服务层次和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三大类:研究型高等教育、应用型高等教育和技术型高等教育1。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且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将创新精神与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最终导致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本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从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培养平台等四个方面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些许
3、指导。一、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的解读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为原有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以及成人高校(普通高校),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些教育政策和制度常常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混为一谈。本研究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以及本科以上层次的各种职业教育2:-是以培养能够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够从事技术操作与应用以及管理等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专科职业教育;二是以培养具备能够一定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够
4、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专利发明、产品设计、推广、科技应用等工作的或能够从事技术操作与应用、管理等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工程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本科职业教育;三是以培养能够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专利发明、产品设计、推广、科技应用等工作的工程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类职业教育(即专业硕士)。综合以上所述,不难发现,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对实践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阐释了创新人才的构成三个要素: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由此可见,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其培养过程和培养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创
5、新性的培养。二、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要素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要素,分别为拥有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高职教师教师队伍、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培养手段、多样化的培养平台。如图1所示: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各种构成要素中,拥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第一要素,也是核心要素,事关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全局工作。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高职教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为我国高职教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师资队伍方面的支撑与保障;第二要素是培养目标;第三要素是科学合理的培养手段;第四要素是人才培养平台(主
6、要指校企合作的平台)。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教师队伍是核心,培养手段和人才培养平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四个要素相互支撑、相互联系、不可或缺,构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三、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一)培养组建具有创新素质的高职教育教师队伍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素质,原因在于,高职教师承担着引进创新元素和实施创新内容的任务。组建一支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完备的创新价值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举措并施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1.坚持鼓励和创新相协调。鼓励是学生不断
7、进行创新的动力,创新是学生对于鼓励的实践结果。所以各高职院校要积极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其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改变观念,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打破束缚,不断开发新课程。通过鼓励,激发教师进行创新的热情;教师具有了创新的热情又会进一步推动其不断创新。由此可见,坚持鼓励与创新相互协调促进,对于落实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坚持引入和培养相互结合。对于高职教师的培养,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和自身的创新元素与潜能,同时,应对创新元素进行引进。高职院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企业应三方相互合作,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深入企业_线,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困难等
8、做全面的了解,从而培养其在培养其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其各项创新素质的提升;为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搭建平台,为其变革和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创造条件。同时,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时,应注重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因为双师型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等,更具创新的潜质。3.坚持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相结合。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主要包含与学科相关的科研和教学科研两类科学研究。与学科相关的科研主要指高职教育教师进行的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而教学科研主要指高职教育教师进行的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内容和高职类专业理论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在提高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职业教育 应用 创新 人才培养 体系 构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