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doc





《第4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章主要内容】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2 要素增长贸易理论 4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产品生命周期 2制成品生命周期 3原材料生命周期 4国家竞争优势 5产业集聚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多以静态分析和短期分析为特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准确地解释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的诸多现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努力致力于贸易理论的动态化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但从总体上说,国际贸易动态理论仍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有影响的和有代表
2、性的动态理论与学说。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在他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先提出。他认为,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周期,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弗农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周期,是因为各国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同。可以说,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
3、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APosner)于1961年在他的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这一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原因的解释。波斯纳在描述技术差距时,提出了模仿时滞的概念。 波斯纳把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称为模仿时滞。模仿时滞分为三类,一类是需求时滞;另一类称为反应时滞; 第三类是掌握时滞。如下图: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弗农认为,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周期,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可以说,技术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
4、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入等。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发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由于各国的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例如,如果在某一阶段,资本在生产成本中居支配地位,而资本又是某一国的相对丰富要素,那么该国在这一阶段就处于比较优势地位。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经历以下三个不同阶段: 1产品创新阶段(The Phase of Introduction) 2产品成熟阶段(The Phas
5、e of Maturation) 3产品标准化阶段 (The Phase of Standardization) 三个阶段的特点比较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以推断出不同国家的贸易演变过程: 当创新国家推出新产品后,出口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跟随生产这种产品,这时创新国就会从出口的高峰上降下来,而这些发达国家开始从进口的谷底逐渐上升 ; 当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品打入创新市场并具有一定份额后,创新国出口极度萎缩,并逐渐走进进口谷底,与此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开始走向出口的高峰; 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标准化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创新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出口产品,原来处于出口高峰的发达
6、国家也开始滑向进口的深谷。这时这些发达国家要想挽救销售,以免丧失市场,必须研究提高和改进技术,使产品升级换代,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保住市场。但是,与其花力气在国内研究改进技术,不如将一些标准化的产品转移到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低廉、地价便宜的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样,这些发展中国家就开始把产品出口到创新国家和一些其他发达国家,并开始从进口的深谷走向出口的高峰。 事实上,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上,各国间的贸易显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来自于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不同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相对优势。 创新国家工业比较先进,技术力量相当雄厚,国内市场广阔,资源相对丰富,在生产新产品和增长产品方面具有相
7、对优势;国土较小而工业先进的国家,由于拥有相对丰富的科学和工程实践经验,在生产某些新产品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生产成熟产品缺乏优势;发展中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不熟练劳动称补了相对缺乏的资本存量的不足,因此生产标准化产品具有优势。 相对于今天各国来说,各自都有自身优势,只要适当运用其优势,就可以获得极大的动态效益。 在初始时刻t0,新产品刚刚由创新国(少数先进国家)研制开发出来。在初始阶段,由于产品的技术尚未成型,生产规模较小,消费仅局限于国内市场。 到了t1时刻,开始有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进行出口。由于产品的品质和价格校高,进口国主要是一些收入水平与创新国较接近的其他发达国
8、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国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能够在国内进行生产,并逐渐替代一部分进口品,于是进口开始下降。到了某一阶段之后,由于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扩大,创新国的产品也开始少量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 到了,生产技术已成型,产品达到了标准化,由技术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这时,来自发达国家的第二代生产者开始大量生产和出口该产品,原来的创新国随后(t3时刻)成为净进口国。 最后,当产品转变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时(t4时刻),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 小讨论1 请大家讨论,中国和欧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联系 相关资料:2005年6月11日,中欧双方就解决近期纺织品贸易争端最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国际贸易 动态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