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庆民:多维度审视全面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建设.docx
《阎庆民:多维度审视全面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阎庆民:多维度审视全面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建设.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新内控指引,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责任导向等多个维度,重新梳理内控制度的相关内容,共同探讨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将内控真正嵌入到银行的每一个流程里面,使内部控制发挥更好的效果。银行内部控制工作是防范银行风险的关键环节,银监会对此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银监会深入总结近年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实践经验,于今年9月发布了新修订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新内控指引),新内控指引内容更加全面,体现了原则性、导向性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商业银行秉承稳健经营的理念,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内控管理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希望
2、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新内控指引,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责任导向等多个维度,重新梳理内控制度的相关内容,共同探讨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将内控真正嵌入到银行的每一个流程里面,使内部控制发挥更好的效果。问题导向: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重视内控建设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外部治理环境不完善。缺乏合理的组织架构体系和内部控制治理,有的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基本都参考了国际上的良好监管实践COSO框架。COSO框架主要是针对上市企业,从会计信息质量、内控评价监督等方面提出要求,在内容上和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
3、有共通之处,但还是存在区别,区别在于中国的国情和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在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和高管层的权力相对比较集中,监事会相对较弱。一般来说,监事会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上真正提出需要时,得到支持的不多,主要还是侧重于银行如何发展、如何创新产品、机构准入等问题。在英美法系下,公司治理中没有监事会;在大陆法系下,比如中国公司法中就要求设立监事会。所以在参照或者依据国际上的良好监管实践时,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一个规则要完全适用于所有国家、地区的文化各异的企业和组织是很困难的,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行反思,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监管当局过度信任了金融机构的
4、内部控制,机构因为崇尚市场自由主义而过度放任,最后出现金融危机。内外部治理环境具体如何完善没有现成答案,只能通过实践探索。在中国,党委会、董事会、高管层、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之间应该起到制衡作用。二是内控管理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现实中,有些银行将内控管理的职能放在稽核部门,有些放在法规部门,有些放在风险管理部门。由于任务不明确,导致内控工作不够规范。有的银行因行领导分工及部门职能的原因,存在“部门墙”现象,使内控工作缺乏统筹。新内控指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银行有一个主牵头部门来做内控,否则内控管理太分散,因为内审、合规、风险管理等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内控。三是内控文化建设不够到位。内控制度实施最重要的
5、是文化建设。西方国家的银行以合伙制、股份制、民营制为主,高管层都有股权、期权,投资者非常关心自己的收益,都会比较重视本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国经济学家梯若尔的获奖理由是因为他在市场力量和管制方面的研究。他认为,在内控体系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的参与者,首先是拥有股权或期权的投资者,他们会关心机构的内部控制,并且一定会推动内控体系建立得非常严密。其次是主要合伙人和主要大股东,他们关心企业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内部控制,或者哪里存在重大的内控缺陷。最后才是监管者。我国80%以上的商业银行都是国有控股,只有少量非公企业。所以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努力去营造关心银行发展和未来的
6、文化氛围。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的18个发起人根本不需要任何主管部门,也不需要监管部门叮咛嘱咐,他们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来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体系。当前为什么在内部控制方面始终还是有些问题?如何把中国特色银行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做得更有效?我觉得这些问题值得讨论。目标导向:根据国际最新进展重新梳理内控理念国际上,广为大家熟悉并被业界认可的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有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也称为COSO报告)和巴塞尔委员会颁发的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这些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内控标准,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具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从去年5月份COSO委员会发布的新内控框架
7、看,国际上对内控研究的最新进展可以归纳为“五个更加”:一是内控框架更加具体。新的COSO报告突出了原则导向,在原有五要素基础上提出了17项基本原则,并提炼出82个体现相关原则的主要特征和关注点。每一项原则都代表着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相关联的基本概念。比如在控制环境方面,框架提出组织要承诺遵守职业操守及道德规范。在风险评估方面,提出要对内控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的变化事项进行识别与评价等原则。在控制活动方面,提出要通过制定政策和具体流程来贯彻控制活动等原则。在信息与沟通方面,提出要在内部和外部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等原则。在监督活动方面,提出要对内控进行评价,并将发现的内控缺陷报告给负责主体等原则。二是
8、内控报告的目标更加全面。旧框架在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中只关注财务报告目标,而新框架提出的报告目标包括内部、外部的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目标。其中,外部财务和非财务报告目标的特征是主要用于满足外部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要求,根据外部准则进行披露,可能受监管者、有关合同和协议要求的限制。内部财务和非财务报告目标的特征是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决策制定,相关披露要求由管理层和董事会制定。各报告目标的具体内容为:外部财务报告目标可能与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和盈余公告有关;外部非财务报告目标可能与内部控制报告、可持续性报告以及供应链和资产托管有关;内部财务报告目标可能与部门财务报告、客户盈利性分析和银行合同
9、有关;内部非财务报告可能与员工和资产利用率、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以及健康和安全的衡量有关。三是内控建设和评价更加自主。旧框架要求在内控建设和评价方面要严格基于证据,新框架则强调董事会、管理层和内审人员要拥有“判断力”,给予董事会、管理层和内审人员适度的自由裁量权。内控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如何认定有效性,企业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新框架建议管理层通过判断,去除那些失效、多余乃至完全无效的控制,提升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节省实施成本,而非单纯地为了控制而控制。四是反舞弊与反腐败的实施更加严格。舞弊风险因其存在主观故意性、隐蔽性、串谋性、危害严重性等特征而区别于一般风险。新框架包含了更多关于舞弊与欺诈的内容,并
10、且把管理层评估舞弊风险归在风险评估阶段,作为内部控制的17项总体原则之一,重点加以阐述。新框架提出要求“识别欺诈产生的各种途径,如非法所得、非法使用或处理资产、篡改企业报表记录等”,并“对欺诈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评估”。五是内控措施更加先进。自1992年旧COSO框架发布以来,使用或依赖于技术进行内部管理和控制的企业实体数量大幅增长,而技术应用的范围也在大多数的企业实体中得以扩展。随着技术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应用已经变成了企业管理的常态。新框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变化对内部控制所有要素的影响,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考虑并给予详尽的操作指导,提出要建立技术获取、开发和维护机制,相应的技术控制手段以及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阎庆民 多维 审视 全面 强化 商业银行 内控 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