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心理学.doc
《婚姻家庭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心理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什么是婚姻与家庭心理学婚姻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恋爱、结婚、婚后、离婚、再婚等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 家庭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家庭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在活动的广泛的环境中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科学二、爱情是什么(三)爱情的特点爱情包括两个基本结构成分:性爱与情爱性爱的性欲基础使爱情具有:排他性冲动性直觉性排他性性活动一般是两人之间的隐蔽事件,这样恋爱双方就会排斥第三者进入隐秘的二人世界,干预最亲密的恋爱关系。排他性分为“外排他”和“内排他”。“外排他”指反对自己的恋人与其他异性发生感情关系;“内排他”则是一种自律,不让其他异性爱上自己的恋人而干扰甜
2、蜜的热恋。排他性对维持爱情的稳定有帮助,爱情专一、不分心旁人是恋人间的基本要求。但发展到极端的排他倾向就成了一种病态。有的人出于嫉妒不允许情人与其他异性的正常交往,这会给恋爱双方带来高度心理紧张。冲动性冲动性更是性爱的根本特点。恋爱的产生来自生理冲动的基本需要,因此恋人们时时会感觉到对爱情的激动兴奋和与对方更进一步密切关系的需求。恋爱的冲动性使爱情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热恋中的男女常为一些小事而高度兴奋,也具有比平时更高的创造热情。但冲动的不可遏止也会造成性欲需要的增强,如不加以克制就会引起性行为。 直觉性由于性爱注重身体外表吸引力、气质相投等感觉因素,直觉性也是爱情的重要特点。青年恋爱注重一次
3、见面的感觉和印象,所谓一见钟情就是感受到对方的外在美而产生感情。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恋爱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当然不能例外。不过,恋爱牵涉到以后的婚姻和长时相处,过于依赖直觉往往后患无穷。 心跳和爱情有关吗美国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个科学试验。参与试验的人全部为男性,共有40个人。心理学家们给参与者放映漂亮女性的幻灯片,在观看的同时,让参与者听事先录制好的含有心脏跳动声音的磁带。每当幻灯上出现非常漂亮的女性的时候,心理学家把心跳声音的频率放慢,当出现一般长相的女性的时候,心理学家把心跳声音频率加大。试验结束,请参与者评选最有魅力的女性,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参与者并没
4、有选其中最漂亮的女性,而选择了心理学家们故意加快心跳声频率的那位长相一般的女性。这个试验说明心跳和异性魅力并没有关系。心跳的感觉来自于大脑里面的多巴胺、内啡肽等激素,心跳加快就是这些激素的浓度在升高,多巴胺在紧张等强烈情感状态下会大量分泌,而内啡肽则是类似于吗啡的物质,可以抑制痛苦。一旦这些激素同时分泌,那么人就会进入兴奋和恍惚的状态,也就是心跳加速,头晕目眩。所以,当你见到某个人且心跳加快的时候,你需要明白自己可能不过是比较紧张和兴奋而已,与爱的感觉并无关系。 研究发现:五种感知对爱情至关重要 视觉。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海伦费舍解释说:“视觉是产生爱情的基础。你的眼睛会慢慢筛选一些人,他们可能
5、看起来就不符合你的要求,最后,眼睛会自觉定位在最适合你的那个人身上。一旦眼神聚焦,爱情就来临了。” 嗅觉。人体会散发出各种气味,虽然我们自身没有感觉,但异性对此格外敏感。鼻子搜索到这些气味后,会驱动大脑中的各种化学反应。人体的气味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说女性在生理期时,其体味可能就会重一些。听觉。男人深沉、自信的声音,对女人有致命的吸引力。女性是听觉的动物,耳朵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会在其大脑中被打碎重组,幻化成各种浪漫、柔情的画面。男性喜欢“女高音”,认为嗓门响亮的女性更加有吸引力、更有女人味。( 味觉。男性的唾液中含有雄性激素,这只化学老鼠能激起女人的性欲。而亲吻时,有一组叫MHC的基因会通过唾液
6、进行交换,既能决定两人结合后下一代的健康状况,也能加速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为爱情的产生添砖加瓦。 触觉。触摸是人体各种感受的源泉。肌肤相触时,大量的脑细胞会异常活跃,各种积极的大脑反应也在产生。 三、爱情理论心理学对爱情的研究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社会心理学范畴,有关爱情的理论;另一个是人格心理学范畴,有关个人生命成长的发展理论 。(一)爱情态度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ubin(1970)将爱情看作是个体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 :依恋:亲和和依赖需求利他: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独占性 他指出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不是一般认为只是在量上的程度差异。 (二)爱情类型理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
7、n Lee(1973)将爱情分为六种类型 :浪漫之爱游戏之爱 友谊之爱 占有之爱 现实之爱 利他之爱 社会心理学家是沃尔斯特夫妇他们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提出,爱情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情欲支配的浪漫爱,它是“热切倾心于另一个人的一种状态。有时,爱人是那些能够为着自己的伴侣,为着满足自己的需要长时间交往的人。有时,爱人则是一些着迷于最终得到其伴侣的爱情,并为着满足自己的情欲冲动奋斗的人”。这种强烈的爱情表现为紧张的生理唤起状态。另一种则是伴侣爱。它指“我们为那些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人体验到的一种钟爱之情”。伴侣爱与短暂的浪漫爱相比更牢固持久。在爱情关系中,行为往往建立在双方利益的考虑上,伴侣爱使人们
8、把伴侣利益置于自己之上。 (三)爱情三角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R.Sternberg1988提出的爱情含有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三种成分在爱情当中所占的比例会不断的变动,因而有七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 。 亲密(Intimacy)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激情(passion)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 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其它自
9、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 承诺(commitment) 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 短期方面就是要做出爱不爱一个人的决定。 长期方面则是作出维护这一爱情关系的承诺,包括对爱情的忠诚,责任心。 (四)爱情发展阶段理论 Murstein1987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可分为刺激(stimulus)、价值(value)、和角色(role)三阶段。 刺激阶段: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外貌吸引价值阶段:第二次到第七次接触,价值观相似角色阶段:指第八次以后的接触。角色扮演 (五)投资模式理论 拉斯伯特Caryl Rusbult,1983的投资模式是社会交换论的观点
10、 ,他认为当事人会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方式评估,衡量自己在关系中的付出与收获,以决定其应对此关系的方式。 此理论可以化为以下的公式: 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 根据投资模式的预测,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有较高的满意度、而可替代性较低、并随着投资量的增加,会使个体做出较多的承诺,也使得彼此的关系更为稳固。 (六)依附风格理论 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是关于为了得到安全感而寻求亲近另一人的心理倾向的理论。当此人在场时会感到安全,不在场时会感到焦虑。此理论最早由Bowlby在1950年代提出。1.三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Hazan和Shaver将成人的爱情关系视为一种依附的过程,即伴侣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婚姻家庭 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