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的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doc
《“学案”的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的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帮助学生当好主体,促进学习方式优化“学案”的意义、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吴俊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摘 要 “学案”是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案,不应该只是练习题和学习资料。“学案”应该符合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需要和规律。讨论了“学案”的意义、基本任务和内容、怎样使学案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变通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指出编制好学案的关键在于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当前要深入地研究、实践学案的设计和实施,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推广。关键词 学案,教学设计,学习方式优化,主体性学习活动在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从这个理念出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例如:教学要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建构活动获得知识;教材也应该是“学材”,便于学生学习;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制订教案外,还制订“学案”供学生使用,“学案”成为新课改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在一些地方风行。可是,如果具体地看一下“学案”,不免令人顿生疑惑:不少“学案”只是顺序排列的课堂练习题,仅有少数“学案”附有其他学习材料。也有人质疑:“教案中可以加进学生活动等内容,有必要另搞一个学案吗?”“又是教案,又是学案,到底按照哪一个方案教学?”“有了学案,是不是不要教师了?”还有人担心:“会不会增加教师负担?”这些意见涉及制定学案有何意义,有没有必要制定学案,学案与
3、教案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学案,它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发挥其作用等问题。本文拟对学案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讨论。1 有必要制定学案吗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笔者以为,首先,学生应该理解学习的意义,有学习的兴趣、动机、需要等内驱动力。其次,学生要能恰当地确定努力的方向以及学习的目标,能选择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第三,学生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第四,学生能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了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课堂教学内容考虑,需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有关背景,例如学习内容跟生活的联系、跟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联系、跟完善学科认知结构的
4、关系,以及有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大致过程等等,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为了学生能合理地确定努力的方向、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了解前人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途径、做出的努力和过程、成功与困难、进展与不足、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等等。为了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反馈信息,需要进行必要的学习测量,并提供调整与参考建议。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形成自己理解的学习活动方案,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地学习才会有可能。作者认为,这是学案的最大意义。上述内容如果写在教案中,学生是看不到的;如果由教师说给学生听,远不如学生自己边看边思考的效果好。因此,把这些内容作为重要内容印成学案发给学生有其
5、必要性。这样说有一个前提,就是旨在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无法主动学习,或者不需要主动学习,当然也就不一定要设计学案了。化学学习内容多种多样,这种情况难以断然排除。正如教和学是教学的两个密切不可分离的侧面那样,教案和学案应该是教学方案的两个侧面。这两个侧面的密切联系首先表现为在教案中往往包含学案内容(但可能不够详细和系统),而学案往往反映教学的步骤和顺序。教案和学案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它们的形成过程:教案设计以学案构思为基础,但在教案设计初步形成后常常还要对学案作适当调整,两者互动以求协调和谐。总之,制定学案对于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地学习是很有意义的、必要的。2 “学案”及其基本任务和内容教
6、案是供教师使用的教的方案,这样说,恐怕不会有人反对。仿此,顾名思义地把“学案”说成是供学生使用的学习的方案,应该是很自然的。既然如此,可以确定“学案”是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案,不应该只是练习题和学习资料。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个角度考虑,“学案”应该符合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需要和规律。具体地说,学案应能促进学生理解学习的任务,弄清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应能引发学生对学习思路和学习过程的思考,按照一定顺序提示如何展开主体性学习活动,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从而不同于以教定学的学案。主体性学习活动包括学习定向、建构活动以及巩固、整合等环节。在拟订学案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的下列特点和
7、规律:(1)学习活动开始于定向环节。作为主体,学生需要有兴趣,需要了解学习目标,需要选择和明确学习活动的方向和任务,形成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大致思路。为了选择方向,主体需要了解有关的背景、分析有关的问题并确定当前主要解决的问题即课题。在初步确定课题之后,还需要思考、比较可以采用的方法及其预计结果,就方法的选择做出决策,才能形成学习的初步思路。(2)主体性学习需要具有必要的背景知识。所谓背景知识,包括课题的自然或社会环境背景、历史背景、领域层次属性、总体和逻辑背景,以及价值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的课题总是跟其所属整体以及构成整体的其它部分联系着的,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揭示这些背景信息,有利于更
8、好地把握知识以备未来运用参考文献: 南非保罗西里亚斯著曾国屏译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第14页。如果不能正确地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抓住基本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反映知识的背景,认知活动就可能存在严重缺陷,就可能受错误和幻觉等干扰。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指出,“人们甚至可以说认识主要不是依靠精确化、形式化和抽象化而进步的,而是依靠实行背景化和整体化的能力而进步的” 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415、2425、103104页,他的话充分揭示了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我们注意。一般说来,问题解决的逻辑会在问题解决的历史中反映
9、出来。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包括前人发生的错误,都能使学生得到启示,增长经验,能更好地形成并执行学习的思路和方案。所以,有关的历史性知识是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和巧妙的情境往往能提示学习的背景知识,而不仅仅是诱发学习情感。(3)建构性学习活动十分重要。科学知识不能像实物那样简单地传递,只能在认识主体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中形成。建构性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学会怎样寻找或形成探究课题;怎样制订、形成有效的探究方案或学习方案并予以实施;学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建构活动是学习方式优化的核心。建构性学习活动多种多样,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灵活地进行设计。
10、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和调动他们的活动兴趣,例如设置某些情境,增加观察、实验的机会,或者增加动手操作的内容,或者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问题和学习任务等等,是开展建构性学习重要前提条件。(4)学生往往需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支架”(scaffolding,意为“脚手架”)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知识和技能框架。要设计好学习“支架”,需要重视学生的现有认知,注意研究学生的前概念和学习基础,重视社会交互知识和文化在知识理解与意义建构中的作用,研究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对教学内容及过程作适当调整。(5)主体性学习需要必要的学习反馈,需要一定的元认知水平。在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本 任务 编制 及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