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 复习.doc
《城市经济学 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 复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经济学 期末复习一、选择、填空1. 城市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2.城市人口是指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3.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作用:农业的先导传动、工业化的中坚推动和第三产业的后续拉动。3.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的现有人口通过生育这个自然现象而获得的增长,它在数量上等于一年中的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4.影响城市劳动力的供给因素:人口特征(人口规模、人口再生产能力、人口的迁移、人口的年龄与性别构成)劳动力素质(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文化教育程度、劳动技能水平以及合作精神)制度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政策、劳资关系)。5.土地的自然特征包括存在的永久
2、性、位置的固定性、功能的差异性和使用的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征包括资源的稀缺性、资产的基础性、区位的效益型、边际产出的递减性; 相关p1426.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两种形式。(超前城市化: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化速度,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不是由工业化所推动的,而是由大量失去土地的乡村移民和人口高度失业所造成的;(滞后城市化: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由于工业向乡村扩散、农村人口就地非农化,从而使得城市化水平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水平。7.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运
3、输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8.用就业规模(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来反映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聚度。(衡量城市规模:人口、经济、用地)9.外部经济:经济体内部效率提高,但其本身无需支付代价,而由其外部的经济行为所产生。P51(2)10.核心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等方面对周围的地区和其他城镇发挥主导作用,在城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城市。11.社会组织属于城市大系统中的 层次。12.地域分工理论由 亚当.斯密 提出。13.城镇体系(城市)的类型:金字塔形、多核形、网络形、带状形。14.传统经济学将国民经济分为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建筑业产业、 交通通信产业、商业与饮食服务业产业 五大部门。15.技
4、术商品的流通方式:技术的开发、技术的转让、技术的服务、技术的咨询、技术的入股经营。P117(2)16.人口文化素质衡量的标准:教育类指标、科技类指标、文化类指标。P130(2)17.投资行为:投资主体在一定的投资动机的驱使下为达到既定目标作出的具体投资活动。18.城市对外交通建设顺序。19.宏观城市经济包括:城市化的普遍规律、世界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化道路、中心城市 城镇体系与区域、城市经济结构。P25(2)20.城市生产力结构的组成: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品结构、城市技术结构、城市经济组织结构。P10021.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住户收入因素、住宅价格因素、人口与家庭因素。P191(2)22.影
5、响住宅供给的因素:住宅价格因素、要素投入因素、市场需求因素、政策法规因素。P194(2)、23.城市投资结构:投资主体结构、投资项目性质结构、投资来源结构、投资产业结构、投资用途结构、投资项目规模结构。24.影响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最终产品价格、生产投资量、其他要素价格、生产技术水平。P13325.住宅市场的性质:可替代性很低、市场门槛高、信息不对称。P19926.城市人口特征: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市人口比重逐步上升、城市人口是生产和消费的主体。27.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途径:选好支柱产业、改善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8.流动人口的构成流动人口的性质构成:常驻流动人口、暂住人
6、口、过往人口;流动人口的目的构成:经济型、社会型;流动人口的自然构成: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流动人口的流向构成:向心流、梯度流、反差流、跨洋流;流动人口的特点:以经济导向为主、逐渐高层化流动范围集中、局部组织化流动季节性强、流向规律化。29.土地的自然特性:存在的永恒性、位置的固定性、功能的差异性、使用的耐久性。P14530.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人根据法律、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的权利,也叫使用经营权。P15031.土地有偿使用相关税费: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其他规费。P16332.住宅需求的分类:住宅投资
7、、住宅消费、业主自用。P19033.基础设施的构成:根据外延范围进行划分:狭义的基础设施(经济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共工程、其他交通部门)、广义的基础设施(除以上外还包括教育、法律、卫生以及行政管理等部门)根据运营功能划分:能源系统、水资源及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信息系统、环境保护系统、放在系统。根据产品性质划分: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2. 基础设施的三个层次:宏观层次全国性或区域性基础设施、中观层次城市性基础设施、微观层3. 次小区性或单位性基础设施。P2164. 住宅市场的特点:地区性、分散性、多元性、反复性。P200二、名词解释1.经济区
8、: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布局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自然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P792.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组织,它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P903.比较成本论:在资本、劳动力不能在国际间自由移动的前提下,各国或地区应该专门生产它们在生产成本上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这样通过贸易进行交换,都能节省劳动和成本,从而各有好处。P804.土地的权属:即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土地制度最根本的内容,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和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徒弟的权属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土地的使用权及土地的其他权利。P14
9、85.超前城市化:亦称“过度城市化”,即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化速度,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6.地域分工理论:分工可以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基础,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拥有优势,不同国家将分别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其他产品。市场范围的扩大会促进分工并带来规模经济,从而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增进。7.城市经济结构:指组成城市经济系统的各要素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要素之间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8.住宅存量:指形成住宅结构的物质实体或物质财产,表现为住宅单元的数量,由建筑材料(包括相应配套的建筑设备)、占有的土地和当初建造时投入的活劳动所
10、组成。9.城市规模:以人口、土地、经济三个要素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P10,结合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10.城市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而带来的城市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三、简答题1.城市化的表现:(P18)(1)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3)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4)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5)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6)城市文化和价值观成为社会文化的
11、主体,并农村地区不断得到扩散和推广。城市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它反映为城市性状的改变、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质量的提高三大方面。2.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99)(1)城市经济结构是决定城市经济系统的关键; (2)城市经济结构影响城市经济战略;(3)城市经济结构决定城市经济的发展; (4)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经济结构的必要保证;(5)城市经济结构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决定性影响作用:城市的经济结构决定城市的性质;城市的功能和效益与城市的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的城市经济结构态势。3.经济区的基本特征:(P60)(1)经济区是以地
12、域专门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地域单元;(2)经济区是国民经济地域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3)经济区是地域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统一体;(4)经济区是受中心城市强烈吸引的地域。4.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原则:(P119)(1)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2)结构综合平衡的原则;(3)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的原则;(4)城市境界结构衡量的原则。5.城市产业结构的分类:(P110)按生产部门划分: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按产品使用划分:上游产业、下游产业;按经济功能划分:输出产业(或叫基础产业)、地方产业(或叫非基础产业);按生产要素划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按三
13、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6.地租杠杆对城市经济的调节作用:(P154)(1)绝对地租促使土地的集约经营; (2)极差地租影响城市产业的布局;(3)极差地租控制城市规模的膨胀; (4)极差地租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7.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蓝P207)(1)改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2)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3)提高银行的资本利用率; (4)创新金融产品,增加金融体系的安全性;(5)降低居民购房的贷款成本,刺激住宅有效需求。8.住宅经营商品化的意义:(P212)住宅是一种商品,应该逐步走向商品化经营,即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供需、组织流通,实行等价交换,而不是以行政手段分配。住
14、宅商品化是房改的根本目标,它一方面可以促成住宅建设基金的良性循环,为迅速增加住宅总供给提供充足财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抑制城市人口对住宅的过分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平衡、同步发展。9.住宅的社会特征:(蓝P187)(1)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维系家庭、关系福祉;(3)体现公平、衡量进步; (4)联系社区、稳定社会;(5)承载文化、寄托民俗。10.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化滞后的原因:(蓝P69)(1)农业基础长期薄弱;(2)轻重工业比例失调;(3)长期忽视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育不良;(4)严格的户籍管理固化了城乡分野。11.极差地租与极差地租的关系:(P153
15、)极差地租是极差地租的基础,而极差地租则是极差地租的另一种表现。两者的区别是:极差地租不能再劣等地上获得,但极差地租则可以;极差地租与粗放经营相联系,极差地租与集约经营相联系;极差地租以土地的自然丰度为基础,极差地租则以土地的经济丰度为基础。而从总体上看,极差地租与极差地租是一致的,丢失劳动生产率不同的结果。12.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的制度障碍:(P32)(1)户籍制度障碍; (2)土地制度障碍; (3)公共财政制度障碍;(4)社会保障制度障碍; (5)就业制度障碍。四、论述题1.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P178)答: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房地产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16、政策制度因素、环境因素和国际因素等。(1)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是指那些反映房地产本身的区位、实物和权益状况的因素。区位因素。房地产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所有者或使用者的生活满足程度、经济收益或社会影响。实物因素。房地产的实物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地形地势、土地面积和形状、土地肥力、日照、温度、通风、降水量、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和建筑本身的规划设计、平面布局、功能、质量、外观形象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均由较大影响。权益因素。对于位置和实物相同的房地产,如果权益不同,价值和价格可能有很大的不同。(2)经济因素: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经济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财政经济发展状况等
17、。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经济的增长,二是指经济结构变迁,三是指经济福利的改善,四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及物价水平。居民收入的提高会使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支付能力也提高,进而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反之则房价下跌。物价水平对房地产价格也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当物价总体趋于上涨时,房地产价格经常随之上涨;另一方面,建筑材料价格、建筑人工费等的上涨会推动房地产生产成上涨,从而导致房价上涨。财政金融状况。由于房地产业的资金需求量大、使用周期长、往往需要利用财务杠杆来弥补自有经济的不足,因此,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的依赖程度较大。存款利率。贷款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经济学 复习 城市 经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