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教案教案3.1.1 水在哪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二、地球上水的
2、组成及分布: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1、水 陆地淡水 2.53% 其他水体 P2 地下淡水 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P4表 实验:黄瓜放糖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
3、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五、小结:【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教案3.1.2 水的组成课 题1.2 水的组成日 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
4、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3、实验结论 【补充】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水的重要性质:
5、颜色沸点气味凝固点状态水的异常现象【讨论】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教案3.1.3 水的密度课 题1.3 水的密度日 期教学目标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2、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写出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4、能说出密度的含义,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和测定)难点:密度单位及计算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引入】从家庭生活
6、用水这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 怎么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 (回家观察水表,询问父母一月一般的用水量)【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复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用天平测质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及操作重点。 实验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即 质量/体积1克/厘米3 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写成0.8g/cm3 7.9g/cm3 结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一、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m/v 3、单位:克/厘米3 或者 千克/米3 换算关系:1克/
7、厘米31000千克/米3二、公式教学要点: 1、m/v中、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物质,一定,反应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m、v大小无关,v增大,m也增大,不变,即m/v不变【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 3、对于不同物质,V相同,则m大的也大,m小的也小。【判断】“铁比棉花重”的说法 4、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应用:由讨论题引出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1判断何种物质;(打假) 例:有一块金黄金属,质量为2225千克,体积是250分米3,问这块金属是什么? 2测大型物体的质量;(矿山的质量) 例:有一用纯铜做成的纪念碑,体积
8、为15m3,问质量是多少? 3测难以测量体积的物体体积计算。(小石块或大理石碑)三、密度表的教学: 1、说出密度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铁7.9103千克/米3 表示 ,or 2、据表得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故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问:物质的特性学过的有哪些?(晶体熔点,液体的沸点等)3、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大,气体比它们约小1000倍。推出:固、液气,气体体积增大1000倍左右通常状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 倍。(要求学生推理,即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间的大得多。)4、记住:铁、水、酒精、水银的密度值。四、习题教学: 1、体育
9、课上用的铅球,质量是4000克,体积约为570cm3。这种铅球是纯铅做的吗? 2、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800牛的缆绳,能提起体积是0.5米3的钢梁吗? 3、某工地需要用密度为1.4103千克/米3的沙子50米3。若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四、学生实验:轶事记录课后反思教案3.1.4 水的压强1、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2、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3、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出发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重点难点分析压力概念与重力的区别;压强概念的建
10、立压强公式的教学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引入】创设情境:约翰.墨里的实验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成因: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分析:1手指按瓶子:手与瓶子相互挤压,手的压力作用在瓶的表面上,并与接触面相互垂直。 2压路机压地面,滚筒与地面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并与地面垂直。 3钳子夹核桃,钳子与核桃之间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核桃壳上,并与核桃壳表面垂直。 2、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实验】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说明:控制变量法;控制实验条件
11、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压强:定量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注意:1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水平支持面上静止时 F=G 2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或面积。 3单位统一 N/m2单位:1帕1牛/米2,了解帕的大小例题教学:P15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二、水的压强 1、实验: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验两点: 1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水对容器
12、侧壁也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演示实验】看哪个孔的水射的远(无实验器具用自制的矿泉水瓶代替,课件不得已的时候用)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也是水压强作用效果的另一种表现) 推出不光是水,其他液体也有这个性质(水银也有) 2、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回想前面讲过的约翰.墨累的实验已经自己在游泳时胸闷等感受,得出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那么水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的呢?我们如何通过实验让水内部压强的效果表现出来呢? 3、探究:研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 1提出问题:水的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水的压强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水的压强可能跟水的深度有关,即可能会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也可能跟方
13、向有关,水向下的压强可能大于向上的压强和向侧向的压强。(提示前面的实验特点) 3设计实验:怎么样比较水的压强大小呢?压强计 1、观察压强计:自己研究,发现压橡皮膜越重,U形管左右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压强计可以转动,可以比较水内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 2、制订实验方案:不同高度,相同的方向;不同方向,相同的高度进行比较。(设计表格)橡皮膜朝向金属盒所在深度/cm压强计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cm朝上朝上朝上朝下朝侧面 4交流实验方案并做及时的记录。 5得出结论:水的内部存在着压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6推广:一般液体的压
14、强和水的压强特点一样。 7深化:液体压强除了和高度,方向有关,还和液体本身的什么有关呢? 【实验】同一高度,同一方向,水和浓盐水压强大小的比较,水和浓盐水的密度不同在不同的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压强较大。 4、压力和压强小结: 5、课堂练习(书后面的课后练习,进行巩固)教案3.1.5 水的浮力课 题1.5 水的浮力日 期教学目标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
15、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分析物理知识得出的公式比较多,一多学生就感觉摸不到头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式代表的字母含义要一直强调,先中文再字母的方式。在得出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渗透。对于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字的规范表达要强调。实验比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考非常重要,如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密度计的原理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对前面的知识也是种巩固。资源收集 这一节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按照教参上的来,对于实验可以尽量的用更贴近生活的材料来做,比如用矿泉水瓶钻三个洞代替那个实验室里的仪器。另外用课件动态的来分析物体的沉浮也不
16、错。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 1、液体的浮力。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 生: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20,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1,图141,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F-F。(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
17、: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气体的浮力。 气体对进入其内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呢?(热气球、烟上升等等) 【实验】P21图142,问学生该怎么做才能证实气体浮力的存在。(现在状态下,打气针还没有完全插入排球的气孔,排球不会漏气) 把打气针插入,气会从排球跑到气球里面,可以得出什么? (杠杆左边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排球里的气体压强大,传到了气球里面,这样排开大气的体积增加了,浮力也增加了,所以杠杆失去了平衡。) 得出:气体也会产生向上的浮力。二、阿基米德原理。 既然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和哪些
18、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 当人躺在浴缸的水中时,人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会有一种变轻了的感觉。浴缸的水面会上升。) 人为什么会变轻?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人变轻是因为人受到水的浮力。水面上升是因为人浸入水中后,排开了一部分水。) 那么,你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物体所排开水的多少)【建立假设】 【实验】P22图143,将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物块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多,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增大。 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排开的水越多,浮力越大。 那么,如何定量的证实这个结论呢?【设计实验】 要测量浮力的大小,还要测量物体排开水的多少(体积)。如
19、何测? 利用图144的实验器材,讨论: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怎么样安排实验的步骤?应当设计怎样的实验数据记录表?(然后交流讨论,给出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收集证据】 (1)在溢杯中盛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杯的出水口下; (2)将物块悬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测出物块的重G; (3)将物块浸没在溢杯的水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 (4)将溢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V排水; (5)将上述数据填入下面的实验数据登记表内。物块的重G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G-F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得出结论】F浮G排水 【推广】F浮G排液 阿基米德定理:浸在
20、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同样,阿基米德定理可以推广到气体上面。(学生描述)三、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对阿基米德定理这个公式的理解应注意: (1)公式中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完全浸入,;物体部分浸入,。 (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把物体压入水中,感觉浮力变大,这时候是从水面压入水下,当完全浸入后,就不会感觉到更吃力了,用物块挂在测力计下的实验来说明;与物体的形状无关:用橡皮泥变形挂在测力计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科学 第一章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