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刚-省级教学成果推荐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郑玉刚-省级教学成果推荐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玉刚-省级教学成果推荐书.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三:省 级 教 学 成 果 推 荐 书成 果 名 称 地方弱势高校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推行障碍及其化解对策研究 成果完成人 郑 玉 刚 成果完成单位 宜春学院 推荐等级建议 二 等 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宜春学院 推 荐 时 间 2006年9月 成 果 科 类 省级教改课题 编 号 江西省教育厅制一、 成 果 简 介成果曾获奖励情 况获奖时间获奖种类获奖等级奖金数额(元)授奖部门成果起止时 间起始:2004年 9月 1 日 完成:2005年 12 月 30 日成果内容概述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教学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用人单位对高校
2、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过去高校偏重于理论教学的模式也越来越培养不出合乎市场需要的学生,目前,这已构成高校教学管理和制约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问题。本研究由此出发,着力从制约实践教学改革的体制性影响因素入手,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指出: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导致办学定位不能正确适应市场需求是首要原因,也因此导致学校管理体制并不利于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而在投入教学的有限精力中,理论教学又往往比实践教学更为侧重,致使高校的实践教学经常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解决对策:一是在制度机制方面,提出了应建立更为合理的教学和科研绩效考核及分配
3、制度的构想;同时,在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应区分不同人才标准,进行有针对性培养,并建立起研究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两大体系。 二是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提出应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加强外语、案例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中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如著名的巴黎高等商学院案例,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学习,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机制,加强实践教学投入。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管理咨询服务、技术推广、产品开发、新型技术研究等)应提出要求,明确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考核也可采用操作、答辩、综合研究设计来考核,必要时可与产学研单位联合考核。 三是在创建一个适宜的实
4、践教学平台环境上,指出高校社会服务中心可成为促进师生实践教学活动蓬勃开展的载体,但要使其运转有效需建立三重内外保障机制:动态股权激励机制(可实行虚拟股权)、项目淘汰和负责机制、社会实践员和社会实践导师机制。二、 成 果 内 容1、基本内容(一)实践性教学改革推行难的成因 1、高校办学定位存在问题。表现在:教学目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教师科研考核指标硬而教学考核指标软,教学与科研矛盾突出,教师难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学。另外,有关方面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即偏重科研因素(重点学科、实验室、学位点和论文数等)而忽视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为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因素。2、经费
5、制约瓶颈。美国学者沃克温1989年对86所大学的研究表明,与高校质量、水平和成功程度联系最紧密的是政府提供经费的多少和学校规模的大小。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来看,那些经费来源主要由地方财政拨款的高校往往情况更为严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不足必然导致教学科研得不到有效投入,实践教学更难以开展。(二)破解高校实践教学难的对策1、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四类人才标准(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准确定位,安排、设置教学计划,突出实用理论,注重实践教学。主要措施有: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网上合作教育新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以
6、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团队以及与媒体合作等方式推进教学组织形式创新,要对学生创业计划和实践活动予以支持,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及双导师制(科研、实践,学校、企业),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制度支持。2、制定合理的教学科研考核政策教学考核方面: 将教学常规评估权交还学生,管理部门仅执行例外评估,即监控性抽查和投诉检查。取消同行和上级评议,慎用竞赛考核教师。建立网上学生投票系统,并且设计机制确保学生参与及减少人情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促使教师将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横向课题管理办法的改革,真正做到学研相长。 科研考核方面:建立论文代表作制度,限制每年论文发表数量(如北大)。参
7、考发表刊物级别,实行校内外同行、研究生、政府部门、企业、相关研究机构监督评议机制,应用性学科重点考查实际成果而不只看发表论文(武际可)。除须保密外,教师科研成果均应上网公示,以利监督和交流(具体办法可建立校内博客,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评先与评优:指标分配实行按职务、职称、资历、岗位类别(如教师与行政)顺序分类分层原则。人选确定上,可转向由专家、学生、群众提人选,然后再由组织按程序考核的做法。教师岗位设置的改革:可选方案一:划分教学、科研两岗,教学岗重实践和应用研究,考核方式可以更灵活(如横向课题)。科研再分基础和应用两岗区分考核,不把论著特别是数量作为唯一条件。可选方案二:现行考核方法不变
8、,将教学考核的结果与续聘挂钩,科研与职称挂钩,评聘分开。校内津贴分配由教学、科研、管理总积分(如华中农大等高校)确定。3、重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育可构筑实践教育和研究教育两大体系。对有硕士点的高校而言,大学新生在接受两年通识教育后,可按双向选择进行一次分流,一部分进入研究教育阶段,另一部分进入实践教育阶段。进入研究阶段的学生两年后再行考核分流,一部分如期毕业,另一部分考入硕士阶段继续深造。这样便可按学生能力、兴趣准确定位,因材施教,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使大学兼具理论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功能。4、创建高校实践教学平台和环境的研究。认为高校社会服务中心可作为提高师生实践能力的平台,并就其业务范围
9、、流程和组织管理机制设计动态股权激励制(股权可虚拟化)进行了探讨。最后,又提出要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员和教师担当实践导师的制度,围绕实践锻炼这个中心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思考。5、实践教学的课程个案研究。本部分集中探讨了财经管理类课程促进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2、创新点第一,实现了改革指导思想的创新。正如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说的,每个工人都可以找到最适合他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只要能消除自身惰性,他就能成为“头等工人”。本研究提出的思想和模式正是使不同能力、特长的教师在适合他的岗位或特定制度下经过努力都能取得良好业绩,而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助于教师把关注的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郑玉刚 省级 教学 成果 推荐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