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题方法全书(新课标_初中).doc
《化学解题方法全书(新课标_初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解题方法全书(新课标_初中).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 初中化学解题方法全书 林希【著】一、 制作活动。熟记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制作活动:用硬纸制作卡片,卡片的一面写上元素符号,并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其核电荷数,如“8O”,另一面写元素的中文名称。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议论、交正。 如果你想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架,那么你可以进一步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参见书末):1、 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几个周期?2、 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其中第8、9、10三个纵行组成一个族),共有几个族?3、 每个方格中标明了元素的中文名称、元素符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方格的左上角有一个阿拉伯数字,那是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请你分析一下,元素排列的顺序与核电荷数有什么关系?4、 再仔细比较,元素周期表各方格采用不同的色彩表示,处于周期表左下方淡絷色的各元素的中文名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右上方浅黄色的各元素的中文名称,又有什么特点?二、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 化学与物理变化。(1) 化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2) 物理: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也叫做物理反应。2、 化学与物理性质。(1) 化学: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2) 不通过化学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三、 气体的百分几%。(1) 氮气:78%(2) 氧气
3、:21%(3)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94%(4) 二氧化碳:0.03%(5) 其他:0.03%四、 长话短说。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2、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是最小微粒。3、 以上事实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碳、铁跟氧气的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 另一种物质。 (1)这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的反 应,叫做化合反应。可用通式表示:化合
4、反应:A+BAB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点燃属于什么反应呢?(3)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ABA+B4、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 子的总称。5、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6、 由不同钟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果化合物既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此种化合物称为氧化物。7、 一氧化碳:(1) 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2) 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8、 分子具有的一些特性:(1) 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这。(2) 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液
5、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3)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9、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0、由分子构成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 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 的分子。五、重点难点。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 理 变 化化 学 变 化定 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 实 质 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聚集状态改变,而分子组成不变。 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相互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 理 性 质化 学 性 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6、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质 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没有改变时呈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改变时呈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金属导电性。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热稳定性、金属活动性等。3、 混合物和纯净物。混 合 物纯 净 物组 成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结 构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同一种分子构成;性 质没有固定的性质;固定的性质;实 例空气、石油、煤、合金、溶液。水、氢气、碳酸钾。4、 单质和混合物。(1)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
7、质,例如,由碳元素组成金刚石、石墨与C60,由氧元素组成O2与O3等。(2)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3) 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因此它们有固定的组成与固定的性质。5、 组成物质的是元素;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6、 元素。(1)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2)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处于游离态时形成单质;元素处于化合态时为化合物。7、 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元 素原 子含 义 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别 宏观概念。通常讲物质组成时用到。例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概念。通常在讲物
8、质微观结构时到。例如,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只表示种类,没有个数的含义。例如,只能说氧气中只含1种氧元素;不能说氧气中含1个(或2个)氧元素即表示种类,还表示个数,例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每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 系原子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在化学变化成其他种类的元素,只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之间的变化。原子在化学中也不会变成其他种类的原子,只有原子、离子之分,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外层电子8、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 子原 子含 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别在化学
9、反应中可以分成原子不可分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由分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种类一发现1000万种以上一发现1600种以上 相似点质量很小、体积很小、相互间有隙,都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同种原子的性质也相同9、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H浓度与OH浓度的关系酸 性pH7C(H)C(OH)中 性pH7C(H)C(OH)碱 性pH7C(H)C(OH)10、 酸碱指示剂。 指 示 剂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石 蕊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紫 色变蓝色红色石蕊试纸不 变不 变变蓝色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不 变不 变 酚 酞无色酚酞试液不 变不 变变红色白色酚酞试纸不
10、变不 变变红色 14、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1、定义.(1)悬浊液。固体小页粒悬乳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几叫悬浊液。(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悬浊液和的相互比较。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属于分散系,是由一种或多种散质分散在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三者共同点是都属于混合物。溶 液浊 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在水中的物质溶解性溶 解难溶或微溶状 态固、液或气态固 态液 态分散在水中的微粒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外观特征 透明、均一、稳定。只要条件不变、谨慎、久置时无变化浑浊、不均一
11、、不稳定久置后,固体颗粒沉洚久置后,液体分层实 例NaC1溶液、蔗糖溶液石灰乳植物油乳液15.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近几年的化学考题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考察学生全面素质,强调探究性研究的重要。探究学习的实质是用一种符合科学知识产生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学习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探究的过程还是探究的结果都直接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因此,强调探究性学习不等于降低知识的作用。强调探究性学习,不仅不能忽视知识的影响和作用,而且要明确地将知识列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一、身边的化学物质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
12、组成部分。除了对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外,还要了解研究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的方法。这些内容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水与常见的溶液:水的组成;某些天然水(包括硬水)和纯水的区别;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与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二、构成物质的奥秘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初步了解各种微粒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能从微观角度来说明物质的状态变化;结合有机物,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元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及其内在
14、联系;粗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结合元素概念的学习掌握地壳中、生物体内元素分布。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点,理解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了解人们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和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认识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反应类型,了解它们遵循的基本规律。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够书写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计算。四、化学与社会发展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都有联系,应注意相互渗透,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源部分: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化石燃料,认识燃料完全
15、燃烧的重要性;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选择燃料,知道利用氢气、酒精等清洁燃料的可能性;认识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的区别和发生条件,懂得燃料的合理安全使用、灭火和防爆的基础知识。资源部分: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水资源紧缺、能源危机),认识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合成材料部分:知道家庭、社会使用的塑料制品、纺织用品、橡胶用品的情况,认识“白色污染”问题,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了解合成材料使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物质与健康部分:了解某些元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某些有机物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知道某些物质损害人体健康,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的重大贡献。环
16、境保护部分: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危害和,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原则,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检测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今年闭卷考试回归了化学作为理科考试的本色,同时突出了对知识理解、记忆以及它们在科学探究中作为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在总复习中,同学们应独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破原有固定章节顺序,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由于本学科突出的实验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必须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掌握基本实验,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解题 方法 全书 新课 初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