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中风诊疗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康复科中风诊疗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科中风诊疗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3)一 定义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亦有未见昏仆,仅见喎僻不遂者。因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自然界善行而数变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为中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本病与西医所称的脑卒中大体相同,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等可参照本病辩证论治。(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1984年版,方药中、邓铁涛等主编)二. 病名 本方案病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所列举的中医疾病分类名称,命名为
2、“中风病”。代码BNG080。三. 诊断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1984年版,方药中、邓铁涛等主编)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喎斜、言语蹇涩等。重症有神志障碍。 起病形式:起病急剧,病情复杂。 发病年龄:多发生在中年以上,老年尤多。资料表明,中风的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向,3040岁发病的也不少,甚至有更年轻者,但仍以507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发病人数的60%以上。 先兆症状:常见先兆症状为眩晕和一侧肢体麻木。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脑梗塞 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
3、呕吐。 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 脑出血 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多有高血压病史。 CT应作为首选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急骤。 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颅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CT应作为首选检查。 证候诊断 参照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1.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神识迷蒙,颈项强急,呼吸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湿蒙神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神昏痰鸣,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缓滑。 3.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咣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黯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
5、口燥,舌质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疾病分期 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恢复期:发病4周以上。 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三 治疗方案 辨证应用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火上扰证 治法:清热熄风 开窍醒神 方剂:天麻勾藤饮、羚角勾藤汤加减 方药:天麻、 勾藤、生决明、黄芩、梔子、 天竺黄、 川牛膝、丹参、 生大黄、羚羊角粉等。 加减:重化痰浊加菖蒲、郁金。 头痛加菊花、夏枯草。 伴呕吐加旋覆花、 代赭石、 半夏。 肢体痉挛加当归、伸筋草。(2012年优化) 2.痰湿蒙神证 治法:温阳化痰 醒神开窍 方剂:涤痰汤加减 方药: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竹茹、胆南星、石菖蒲、远志等。 加减:寒象明显加桂枝
6、温阳化痰。 成药:苏合香丸 1-2丸灌服或鼻饲,每日3-4次。 3.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药:黄芪、红花、川芎、桃仁、当归、赤芍、地龙、豨签草、泽兰等。 加减:气虚明显加党参或太子参。言语不利加里菖蒲、远志、郁金。肢体麻木加木瓜、伸筋草、桂枝、木防己。肢瘫软无力加川断、桑寄生、杜仲、牛膝。血瘀重者加莪术、水蛭。(或加用水蛭制剂)肢体痉挛加桂枝、伸筋草、 白芍。(2012年优化)静脉滴注: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或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 4.阴虚风动证治法:育阴熄风方剂:自拟方育阴熄风
7、汤方药:生白芍、元参、天冬、生地、生牡蛎、珍珠母、夜交藤、鹿角胶等。 加减:头痛加生石决明、夏枯草等。肢体痉挛加桂枝、伸筋草。(2012年优化) 中医传统疗法 针刺基本穴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解溪、悬钟、均用1.5寸毫针平补平泻。曲池、外关、足三里、解溪加电针,环跳2.53寸毫针针之 风火上扰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质红,脉弦。在基本穴上加阳陵泉、太冲行泻法。 痰湿蒙神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重,神志不清,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在基本穴上加人中、内关、三阴交行泻法强刺激。 气虚血瘀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面色苍白,疲乏,动则喘气,舌质淡暗,苔脉细弱。在基本穴
8、上加百会、关元行补法。 阴虚风动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舌红,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在基本穴上加三阴交、太溪行泻法。 (三)中药熏蒸法 应用HYZ-1型熏蒸治疗机,上肢以局部熏蒸肘关节、腕关节为主,下肢以局部熏蒸踝关节为主。处方:桂枝30克、鸡血藤15克、伸筋草15克、麻黄10克、牛膝10克 、丹参15克、黄芪15克。(2012年优化) (四)康复治疗 (参考康复医学纪树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1.物理疗法(PT) 是源自西方医学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是根据人体对物理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及效果来达到治疗及康复的目的,物理疗法分为两类。一类以力学因子及运动为主要手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康复 中风 诊疗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