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doc





《新建 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 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暂行)的通知 豫政 20108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暂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暂行) 节能、环保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汽车的大量使用,更加剧了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和低污染等优点,成为当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其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也被认为是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等。为促进我省电
2、动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推动全省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并为2020年前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国内外电动汽车研发趋势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对电动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本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美国计划今后10年在能源技术领域投入巨资,推动先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研发。日本将在今后5年中,每年投入2亿美元进行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目标之一是短期内使电池制造成本下降一半。法国将在未来的4年中,投入4亿欧元进行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研
3、发。德国于2009年9月制定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推广使用100万辆电动汽车。截至2008年年底,全球已申请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达15077项。国际能源机构称,为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2030年前,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要从当前的1%提高到60%,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时代正在到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类作为整车的研发重点,建立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2006200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
4、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客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国内已有37家企业的110多个以电动汽车为主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包括客车底盘)被批准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实现了整车小批量生产和局部区域的商业化示范运营。国家已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2010年8月16家央企联合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目前,已有16个省份宣布打造电动汽车产业基地,40多个城市将其列入重点发展产业,发展电动汽车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我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处于国内先进。 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判断:1.
5、以电池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省有动力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的企业200多家,已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1.58亿安时生产能力,以及年产镍氢电池正极材料10500吨、磷酸铁锂材料5000吨、锂电池隔膜6000万平方米等的生产能力,电池及材料产业整体实力位居国内前列,基本构成了从材料到电池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驱动电机及控制方面,电动汽车专用高效节能永磁无刷同步驱动电机、专用交流异步电机已广泛应用,功率覆盖6千瓦200千瓦;三门峡速达公司“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和控制系统”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动力总成集成技术、电动转向器技术、整车管理与控制系统技术等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
6、整车集成技术开发处于优势地位。郑州宇通集团先后开发出十余款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城市客车,有11款获得国家公告,产品在北京、天津、广州、郑州等地示范运营。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先后推出锐骐、奥丁、帅客三大系列6个车型纯电动汽车,已经具备了中央集成整车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耦合集成技术、高效能电机等技术优势。锐骐、奥丁等4款纯电动汽车率先通过了国家检测中心乘用车安全碰撞和所有纯电动汽车强制性检测,较早取得了国家公告,现有60余辆电动汽车在14个城市示范运营。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在纯电动轿车集成开发中,已掌握整车动力系统匹配、整车控制系统(VCU)开发、整车安全设计等关键技术。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先
7、后开发出混合动力电动客车,纯电动中、轻型客车,纯电动场地车、观光旅游车等数十种电动汽车产品。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开发出11米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低速电动载货车、城乡支线电动客车和环卫、邮政、消防等专用车以及巡逻、观光等电动场地车并批量投放市场。目前,在我省境内正在使用的各类电动汽车有半数以上是本省产品。 3.电动汽车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了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新能源产品部,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建设了新能源轻型汽车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并成立电动汽车事业部,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所,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电
8、动汽车研究所等,着力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研究。绝大多数重点零部件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此外,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与整车或重点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取得了很好成效。目前,全省获得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各类专利授权109项,为我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4.整车门类齐全,空间广阔。我省具有大轿车、小轿车、商务车和各类专用车企业,门类齐全,发展电动汽车领域广阔。 但是,我省电动汽车发展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主要是:产业化规模不大,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还有瓶颈;整车企业之间、整车与关键部件企业之间联合不够,自主创新欠缺,商用化的产品不多;电动汽车项目投融资活动不活
9、跃等。对此,我省必须采取强力措施,把后发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创造汽车工业发展良好环境,快速推进我省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 (三)我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优势与机遇1.区位及市场优势。 我省地处中原,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强;地势平坦,路平坡少,适合电动汽车的使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构建以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都非常有利于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及推广;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经济发展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实力快速提升,居民购买力水平不断增强,而2009年我省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32辆,与全国平均水平57辆的差距明显,其巨大潜在的汽车消费市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是
10、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2.产业发展优势。我省汽车工业具备客车、乘用车、专用车、零部件为主体的多品种、系列化生产制造和科研开发体系,生产的客车、中高档皮卡、专用车国内领先,零部件制造具有比较优势。电动汽车以电池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具有比较优势,整车集成技术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电动汽车研发体系建设具有比较优势,整车制造企业具有比较优势。这些表明我省已具备比较完备的电动汽车发展基础。同时,我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物流成本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强。3.产业发展机遇。财政部、科技部于2009年1月23日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6号),为扩大
11、汽车消费、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资金支持基础。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4部委印发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标志着电动汽车产业化时代已经来临。同时,郑州市被国家批准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加大了我省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助推力。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2009年11月省政府成立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豫政200988号),召开了全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对加快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进行了总动员。我省要抓住国家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
12、,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资源,抢占先机,选准突破口,顺势而为,使我省汽车产业真正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 二、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电动汽车产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围绕“抢抓机遇、集中优势、边路突破、集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重点推进与多路突击相结合、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关键零部件生产与整车技术提升相结合、整车研发与示范运营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坚持纯电动汽车技术路线,以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电子控制技术为突破口,依托基础、联合高端、强化联盟、系统运作,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在
13、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形成产业优势,使我省成为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行先导区和试验区。 (二)主要原则 1.政策导向,打造良好软环境。强化政策衔接,认真贯彻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产业2009第44号)和财建20096号文件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通知(豫政200974号),积极探索和实施具有河南特色的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创造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软环境。 2.突出重点,强化自主创新。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电池及成组技术、动力总成及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突破为导向,以现有电动汽车生产骨干企业为基础,强化研发和自主创新,形成系列
14、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逐步形成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零整并进,提升整体水平。坚持发展整车与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相结合,提升整车技术水平;以整带零和以零促整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快速实现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带动电动汽车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4.抓配套设施,促市场化进程。以配套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大示范运营力度为手段,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与电动汽车配套的相关产业和服务业,营造电动汽车普及使用的良好环境与氛围。立足中原城市群,针对潜在而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率先在城市公交客车、经济型电动轿车、适应农
15、村市场的电动汽车、行业专用电动汽车等推广使用方面取得突破,并快速普及应用。 (三)发展目标1.总量目标。到2015年,电动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能力达到25万辆(包括电动客车、电动乘用车、电动专用车、电动场地车)。到2020年,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管理系统、乘用车车身设计等方面形成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 到2015年,关键零部件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25亿安时生产能力;年产电动汽车用电机电控30万台套、电动汽车空调50万台套、电动转向器24万台套、车用6005000法拉超级电容器200万只。到2020年,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50亿安时生产能力;年产电动汽车用电机电控40万台套、电动
16、汽车空调160万台套、电动转向器150万台。 到2015年,建成充(换)电站220座,充(换)电设施在中原城市群完善普及,形成网络。到2020年,建成充(换)电站940座,在全省所有中心城市、有条件的县城和高速公路、主要一级公路完善普及,形成网络,满足使用电动汽车需要。2.结构调整目标。到2015年,电动汽车产销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销量的20%左右,力争10家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力争23个车型市场份额居全国前列,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出口实现批量化。到2020年,电动汽车产销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销量30%以上。3.技术发展目标。到2015年,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
17、以上,形成整车及主要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检测检验能力,具备关键技术储备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整车及关键总成的开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15年,电动汽车系统成本,乘用及商务用车2.7千瓦/公斤;转矩密度55纽米/升。 控制器:重量密度6千伏安/公斤,体积密度8千伏安/升。 系统最高效率94%,系统高效区(80%)75%。充电站充电机充电效率95%,功率因数0.99,电流谐波畸变率5%,输出电流、电压稳定精度达到0.5%。 其他指标达到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我国重要的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到2012年,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用
18、结合的电动汽车自主研发创新体系,在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形成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郑州市建设整车研发中心,在三门峡市建设纯电动轿车整车试验检测研发中心,在新乡市建设国家电池检测中心,在南阳市建设省级动力驱动系统检测中心。到2015年,全省电动汽车相关产业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5家以上,具备整车、动力驱动系统、电池及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综合性检测检验能力,为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打造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生产中心 以河南环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金龙集团、河南科隆集团、河南比得力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动力电池企业为龙头,发挥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的
19、集群优势,打造新乡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以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凯迈嘉华(洛阳)新能源有限公司为基础,打造洛阳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系统生产基地。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把我省打造成国内一流、力争国际一流的动力电源系统生产中心。河南环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到2012年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1.5亿安时(50万安时/日)、动力电池材料3000吨生产能力;到2015年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8.1亿安时(270万安时/日)生产能力。 河南科隆集团到2012年实现年产各类镍氢、锂电电源材料15000吨,电池及电池组产能达到7亿安时;到2015年电源材料规模达到22000吨,电池及电池组产能达到8.7亿安时。 金龙集
20、团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和中科科技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6亿安时电动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约合10万辆轿车所用电池;金龙集团中科科技有限公司形成年产12000万平方米锂电隔膜材料生产能力。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12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5万套锂电池动力模块生产能力。 河南比得力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海奥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到2012年形成年生产动力电池2.5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到2015年产能达到15.5亿安时。 凯迈嘉华(洛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车用6005000法拉超级电容器及模块200万只生产能
21、力。 支持三门峡兴邦特种离子膜公司开展特种离子膜的研究与生产;支持焦作市多氟多化工股份公司研发生产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支持信阳青山纯电动汽车科技公司开发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 (三)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中心 以南阳嘉远特种电机有限公司、金润新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阳防爆集团、河南瑞发水电、河南通宇新源动力公司为骨干,建设豫西南电动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生产基地;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中航电动汽车(郑州)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郑州电动汽车电机及动力总成生产基地;以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公司为基础,建设电动汽车驱动再生控制系统、“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及电源管理系统生产
22、基地;以许继集团为基础,建设智能充电站系统生产基地;以新航集团为龙头,建设豫北电动汽车空调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生产基地。尽快形成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配套体系。 南阳嘉远特种电机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20万台(套)驱动系统生产能力,到2020年形成年产50万台(套)驱动系统生产能力。 金润新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10万台套电机专用变速箱一体化产品生产能力。 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到2015形成年产50万套纯电动汽车配套驱动再生制动控制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生产能力。 中航电动汽车(郑州)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20万套动力总成生产能力,到20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建 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 电动汽车 产业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