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双学位毕业设计(论文)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研究Research on the Trust Mechanism in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Strategic Alliance开办学院双学位专业所在班级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日 期目 录内容摘要IAbstractII1 导言11.1写作目的11.2相关研究现状11.3研究方法32 相关概念内涵的界定42.1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内涵42.2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73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影响因素及分析93.1内部影响因素93.2外部影响因素104 第三方物流企
2、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的构建和发展104.1建立联盟信任关系的理论依据104.2建立联盟信任机制的策略124.3联盟信任的构建与发展135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保障机制145.1战略联盟信任风险的防范机制145.2联盟企业间信任的约束机制165.3战略联盟外部信任机制186 重庆邮政和重庆港务集团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206.1 重庆邮政和重庆港务集团战略联盟的背景206.2重庆邮政和重庆港务集企业战略联盟信任建设216.3 重庆邮政和重庆港务集团战略联盟信任机制的分析227 结论23参考文献25附录:开题报告27致谢321 导言 1.1 写作目的随着世界经济快速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进
3、步,进而供应链国际化,物流业正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物流与社会活动的每个过程息息相关。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1,这从客观上要求物流和商流的同步发展。在国际上,第三方物流业虽然是一个只有大约20来年历史的年轻行业,但它是一个快速增长的产业。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但由于规模小、信息化程度
4、低、委托者风险大等因素,使得第三方物流发展受到严重制约2。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作为一种解决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因此而形成,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信任的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信任机制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共享而建立的战略联盟,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依然存在信任问题,主要是联盟企业彼此的信任,物流需求方与物流企业的信任问题。本文选取第三方物流联盟企业彼此的信任问题,研究其信任机制。1.2 相关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第三方物流实践方面,国外的研究现状主要如下:Douglas
5、M.Lambert,Margaret A.Emmelhainz,JolmT.Gardner(1999),Building Successful Logistics Partnerships从物流关系双方的利益格局和企业制度环境出发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三种关系类型,提出只有恰当的关系,第三方物流才一有可能成功,接着指出物流关系的实施过程也会影响成功与否3。Tage Skjoett-Larsen(2000):Third Party Logisties from an Interoganizational Point of View利用资产专用性交易成本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关系的形成和维持
6、4。Light Elizabeth(2001)、Roberte C Lieb(2003)和Brian J Gibson(2001)、M.S.Sohail(2003)、Peter vanlearhoven(2000)、Amrik S Sohal(2002)等分别对新西兰、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于各种跨组织的交换关系,信任十分重要。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阿拉克及其合作者对美国公司与亚洲、欧洲、中/南美洲的合作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彼此在对等监督机制上建立的信任能够促进合作绩效的提高。Jean和
7、John(1996)认为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必要基础, Doney和Cannon(1997)指出信任包含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一则是合伙人对承诺与行为的信赖程度,另外就是相信合伙人真正关心你的福利5。LaLonde和Cooper(1989)指出当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产生相互的信任时,一些外包关系就发展为联盟关系6。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学者们对信任这个因素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过程中,联盟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1.2.2 国内研究现状在第三方物流实践方面,我国学者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如田宇、朱道立(
8、1999)在第三方物流研究一文中,在国内外的研究基础上论述了第三方物流研究(Third Party Logistics,以下简称TPL)的概念特征。牛鱼龙(2003)借鉴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给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服务模式和运作策略7。关于物流联盟建立的重要性、建立应采用的模式、建立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实施成功的保障因素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韩臻聪(2003)在“论企业物流战略联盟的建立”中论述了我国发展物流联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升企业竞争力;指出物流联盟发展模式主要有
9、纵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横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混合模式及合作研究与开发物流联盟几种模式;论述了实施成功的几个保障因素,包括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注重联盟运作中的学习、保持稳固的信任关系8。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王蔷(2000)针对战略联盟内部成员企业在组建和运转过程中的相互信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她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剖析了战略联盟内部相互信任的定义、作用及其形式,并提出了建立相互信任的各种措施。其中有一些内容是具有创造性的,如:增加合作收益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联盟为成员提供隐性“担保”,联盟为成员企业所提供的担保是吸引合作、稳固联盟的重要基础等等9。通过对信任的国内外相关文
10、献的分析,可以发现信任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同时,学者们突出强调了信任对战略联盟的重要作用,也探讨了信任在战略联盟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也涉及到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信任问题讨。但是,对于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如何构建和发展还值得继续研究。 1.3 研究方法根据本篇论文写作的要求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和案例资料的搜集情况,这里选择如下研究方法:归纳法是将万象归纳总结,从中抽取一定的规律性的东西;演绎法的程序则与此相反,从一出发,获得对事物的总体认识。例如:论文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信任机制时,就是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案例分析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
11、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文第六部分关于重庆邮政和重庆港务集团战略联盟的信任机制的分析就是运用了案例分析法。以下总述了研究框架: 导言(介绍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等)相关概念内涵的界定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影响因素及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的构建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保障机制案例分析结论图1-1 论文研究框架2 相关概念内涵的界定本论文的重要理论综述包括三个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内涵、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信任影响因素及分析。下面分别叙述:2.1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内涵2.
12、1.1 物流与第三方物流 物流(Logistic)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古已有之,但是,物流概念的明确提出和系统的物流理论的形成却距今不过百年时间。物流的概念国内外并不统一,标准也不尽相同。目前受到业界认同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在1998年的最新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高效低成本流通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联合国物流委员会也采用此定义。第二种是日本学者阿保荣司教授的定义:“物流是指有关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相结合,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隔离,以及创造部分有形物质的经济活动,其中也包括一切有形或无
13、形财物的废弃和还原”10。具体是指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物流的信息活动。第三种是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183542001物流术语中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11这个定义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的最标准化的、最通用的定义。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
14、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12。总而言之,第三方物流,就是指商品交易双方或产品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企业)以合同契约的形式(通过签订物流服务提供合同或结成物流合作联盟的方式)为供需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服务业务模式,又被称为合同物流或外包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TPLE)就是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专门企业或经济组织,是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服务的外部物流提供者。在此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商即非生产方,又非销售方,而是在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一般不拥有商品,而只是
15、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2.1.2 企业战略联盟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最早是由美国DEC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首先提出,随即在实业界和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战略联盟这种组织形式在西方和日本企业界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跨国公司之间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纷纷采取这种合作方式。总而言之,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以共同拥有市场以及使用资源,并最终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为目的,通过契约、协议、股权的形式,缔结成共担风险,优势互补以及要素可以双向甚至多向流动的具有松散性的网络组织13。本文认为,所谓企业战略联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
16、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双赢”或“多赢”。2.1.3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of TPL Enterprise)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与第三方物流活动紧密相关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和成本共担、优势互补、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协作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建立比较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某些领域内协作
17、行动,以取得双赢或多赢战略行为。它是一种介于市场交易和企业一体化之间的中间型组织,根据联盟企业之间的联结纽带或方式,可以分为股权协作和契约联结两种形式14。单地说,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就是由若干具备专业特色和互补特征的物流组织,通过契约关系结成的物流作业联合体。各个联盟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在物流业务领域进行物流业务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物流要素的双向或者多向流通,最终达到节约交易费用和优化物流组织结构的目的。2.2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2.2.1 信任 “信任”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后来被引入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用于人与人之间以及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一些学者从不
18、同角度对“信任”的定义作出了解释。(1)心理学视角的信任被理解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反应或形成的心理特质,是环境决定下的个体心理和行为。早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将信任定义为个体对某事件后果的乐观期望。Deutsch(1958)他将信任定义为:期望某件事的出现,并相应地采取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与它的预期相反时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要大于其结果与预期相符时所带来的正面心理影响15。(2)社会学视角对信任的研究始于卢曼,他认为,信任是广义上的期望,即期望他人会保持他的人格,或者说保持他已显露出的、为社会看到的人格,因而控制他的自有、控制他欲望非分之举的内心。(3)经济学视角的信任研究,总是
19、倾向于认为信任是计算的(Williamson,1993)或制度的(North,1990)。科尔曼(Colemna,1990)对于信任的研究,认为信任是一种基于计算的理性行为,即信任行为的可能获利要大于可能损失。总结以上内容,信任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信任是相互的,信任是与不确定相关性的,信任意味着承担风险,信任是自愿的和自由的,信任是一种心理预期。2.2.2 战略联盟中的信任从本质上讲,战略联盟信任首先是一种心理预期,其次是一种独立性的放弃,最后是与风险和不确定性相联系的。综合战略联盟和信任的相关研究,梅红兵认为,战略联盟的信任应包括下列三层含义:信任存在的前提是风险与不确定;信任是一种心理
20、预期;信任意味着向伙伴暴露自身的脆弱性16。而王蔷认为,信任的第一要因是存在不确定性。未来事件和成员企业对这些事件的反应的不确定性越大,就越是需要相互之间的信任。信任能确保成员企业以共同都能接受的行为对这些未知的环境作出相应的反应。信任的第二要因是由于联盟存在着脆弱性。联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越大,就越是需要相互信任。信任能降低可察觉的可能发生的损失,减弱或消除机会主义动机与行为,从而允许对成员企业的资源作更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使成员企业能更好地共享整合优势。联盟的第三个因素涉及到控制,联盟中的一方成员对另一方的控制力越低,就越是需要得到另一方的信任17。不论最初的信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信任只
21、有随着信任本身的不断被使用才可能增长。因此,信任既是人们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合作的结果18。综合各方观点,本文认为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是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脆弱性、可控制性的一种心理预期。从企业战略联盟的角度来看,信任是联盟成功的必要条件。2.2.3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信任是指第三方物流联盟成员企业对联盟的秩序、其他成员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在对他们所拥有的技术角色的期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肯定性的预期和信心。这种预期和信心使他们在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信任合作伙伴能够完成他们的义务,履行他们的承诺并且相信对方的良好意愿,从而使自己处于一种脆弱性暴露、利
22、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换句话说,物流联盟企业之间的信任是指物流联盟成员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主观预期。发展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保持长期稳定的基础。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与联盟经营绩效、联盟利益分配等因素密切相关。3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影响因素及分析 战略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信任行为是战略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信任的外在表现。决定战略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信任行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的、内部的机制原因,也有客观的、外部环境原因,总的来说,可以将决定战略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信任度的影响因素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内部因素,另一类为外部因素。3.
23、1 内部影响因素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影响战略联盟信任的内部因素有以下几点:(1)经营绩效。经营绩效是一个与联盟自身运行状况有关的因素,也是联盟是否会长期存在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经营绩效与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度成正相关关系。(2)联盟利益分配。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利益分配的公平度与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也成正相关关系。联盟利益分配公平度越高,联盟的存在越稳定,同时成员企业维护联盟的意图越强,相互信任越有可能。(3)联盟成员间的交流交流。交流是培养信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信任关系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是通过双的投入与培养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
24、成员交流的次数越多,成员企业之间相互了解越深,彼此间的相互信任越容易建立。(4)特定关系型资产的投资。由于特定关系型资产的投资具有转移收益很低的特性,因而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潜在信号,反映出企业对合作关系所持有的长期导向程度和可信任程度。合作关系的一方特定关系型资产投资规模越大,表明其被这种关系锁定的程度越高,其树立长期导向以收回投资成本的取向也越明显,因此也就越值得信任。(5)企业社会声誉。企业社会声誉是多个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考察和评价的结果,具有客观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员企业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时,就减少了它机会主义的可能性,因为短期利益的获得无法弥补它由此而失去的声誉而导致的损失,因
25、此具有良好声誉的联盟成员企业越值得其他成员企业信任。3.2 外部影响因素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影响战略联盟信任的外部因素有以下几点:(1)社会整体信用水平。当社会整体信用水平较高时,失信行为将导致失信企业交易空间的减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企业信用的竞争,企业为争取长期利益而不断进行信用投资,从而促使社会信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信用水平较高的社会环境中,战略联盟成员企业相互间的信任行为由于社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而更容易形成。(2)市场发育程度。市场的发育程度越低,信息传播的速度就越慢;反之,信息的传播速度就越快。如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企业建立和维持信用的动力就会增加。一个高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对
26、于战略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信任行为的建立与维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法律监管。法律管制力度的强弱对战略联盟中相互信任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一个社会信任度的高低,直接与这个社会法律、法规是否完善以及执行力度密切相关。4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的构建和发展4.1 建立联盟信任关系的理论依据4.1.1 联盟内部相互信任的产生机制要建立起联盟成员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关系,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的产生机制。Zucker提出相互信任的产生机制分为过程型、特征型和规范型三种形式19。每一种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在战略联盟管理人员的控制范畴中,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管理人员在设计和建设联盟的过程中
27、必须鉴别和遴选各种形式的特性和功能,以保证信任的产生机制与联盟的属性和要求相互吻合,相互适应。(1)过程型机制的产生。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过去的行为对现时及将来的行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长期持续、可靠的相互关系往往会进一步强化为相互间的信任和依赖。而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各方预期相互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可带来更大的互惠时,联盟内的相互信任关系也就随联盟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强化。这种过程型的相互信任意味着相互信任关系可以通过联盟本身的创建、成长和成熟而产生、发展和成熟。(2)特征型机制的产生。不同背景特征的企业会构成不同特性的战略联盟,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征的主要因素有企业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企业的公
28、司文化。战略联盟合作各方的差异会对企业观念、行为以及绩效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跨文化的管理培训、鼓励非正式接触、提高行为和策略的透明度等措施来努力消除彼此的隔阂,从而保证战略联盟有一个统一的、并为各方所信任的文化基础。(3)规范型机制的产生。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内的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如果确信联盟的其它成员企业会信守诺言,那么它也会必然地,也是必要地表现出很强的可信度。而要使每个成员的行为理性化,尤其要抵抗住外部的巨大诱惑,就需要在联盟内建立一套阻止相互欺骗和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规范机制。4.1.2 联盟信任的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成员间的信任不是一天建立的,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循
29、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信任的建立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结成战略联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自不同的组织文化,刚刚组成战略联盟的时候必然存在相互矛盾对立的地方,加之彼此的了解停留在肤浅层次,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直接导致矛盾较多。第二阶段。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不断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冲突也不断加深,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冲突,必将产生严重后果。很多战略联盟企业的崩塌大多来自此阶段。第三阶段。顺利通过第二阶段必然和深层次的沟通接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双方的了解深入,许多矛盾逐渐得到缓解,通常在此阶段联盟企业间形成脆弱的信任关系。第四阶段。联盟企业间相互理解,成员间的沟通使
30、矛盾得到比较根本的解决,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不断显现,形成了比较牢固的信任关系。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可看作是一种基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企业间的团队式信任关系,这种团队式信任关系是战略联盟成员企业在对整体联盟的秩序、其他成员企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对他们所拥有的角色的期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肯定性的预期和信心。4.2 建立联盟信任机制的策略4.2.1 确保战略相容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伙伴在联盟过程中只履行那些对自己有益的义务,各自追求各自的目标,结果由于目标的不一致使得战略联盟流于破产的事例常有发生。所以在选择战略合作伙伴之前,首先要树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并据此来寻
31、找或接受能帮助实现自己战略意图、弥补战略缺口的合作伙伴。一个合适的联盟伙伴的基本条件是:能够带来本企业所渴望的物流技术、技能、知识、进入新物流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分担等优势,以确保联盟企业间文化上相似、战略上相容。4.2.2 精选合适联盟伙伴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首先要明确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只有具有某项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才具备建立战略联盟条件。在明确了自己具备建立战略联盟条件后,再考虑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选择合适的联盟合作伙伴是建立战略联盟的首要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战略联盟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在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时必须对待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业绩、资源能力、资信状况等指标进行考察和评估,
32、选择出值得信赖的、能够提升双方各自竞争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4.2.3 形成统一的联盟文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建立战略联盟的管理过程中,要针对企业间的文化冲突,从联盟总体角度出发重新设计并形成统一的联盟企业文化。避免不同背景企业间文化差异对建立相互信任的影响。具体可通过企业的文化管理培训、鼓励非正式接触、提高行为和策略的透明度等措施使各种文化在联盟中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最终形成成员企业都能接受的、既融合各种文化特色又有鲜明联盟特征的处事原则和方法,从而确保联盟成员有一个统一的相互信任的文化基础。4.2.4 选择适宜的信任程度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组建有着特定的目标和任务,这就决定了联盟企业应选择
33、适宜的信任程度。企业可以参照企业所属行业以及实力的不同而建立相宜的信任程度。首先,应考虑所从事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市场结构属性,如当联盟面临的是完全竞争市场时,信誉对企业的影响是极小的,企业之间信任的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联盟企业就应该选择较低的信任水平;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下,市场是通过少数几家大企业之间所达成的某种默契才形成均衡的,这时寡头企业的信誉就非常重要,联盟企业应选择较高的信任水平20。4.3 联盟信任的构建与发展4.3.1 联盟信任的构建根据复杂的心理学定义,从企业跨组织的结构关系来看,信任可划分为能力型信任和特征型信任。能力型信任指一方对于合作方的能力的信任,其中的能力包括产能、质
34、量、产品创新、服务等在内的客观上所获得的评价。特征型信任是基于一个组织的文化和哲学,其表现形式大体有:不会给对方企业造成攻击性;保护对方企业的福利、利益;在主观上给予对方企业值得信赖的感知等等。在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关系之初,即信任关系的形成阶段,特征型的信任一般难以凭空产生,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能力型的信任是构建信任机制的重要环节,一方只有在相信另一方能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作出信任的举措。因此,物流企业在挑选供应链关系成员之初,应当制定一定的战略联盟成员能力评估体系,全面系统地对联盟候选成员的能力进行考察,然后进行初步的筛选排除,其后对有能力的物流企业进行再评定,并将之视为进一步
35、发展为具有特征型信任条件的候选企业。这就是说,首先需要通过考察评定筛选出适合的联盟伙伴,在相信对方的能力基础上,才有不断加深信任的可能,才能构建出良好的信任机制。4.3.1 联盟信任的发展信任机制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信任的构建发展过程中,双方相互的作用与影响,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过去的行为对现在及将来的行为存在着重要影响。以往所获得的经验是现在与将来信任关系构筑的基础,因此只有一个长期持续、相互诱导的关系才能一步转化为良性循环的信任关系。合作关系带来预期利益或者超出预期利益时,相互信任的关系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强化。双方的政策制定者在战略上的一致固然重要,管理层的经理相
36、互磨合也奠定了信任关系的基础,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使双方管理人员的工作关系发展为一定程度的私人关系,将大大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沟通能力,其结果必然会减少企业间的摩擦,提高相互信任的程度21。5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信任保障机制5.1 战略联盟信任风险的防范机制第三方物流企业间彼此信任并在信任的基础上坦诚合作,必然面临由于可控或不可控因素的存在而带来的许多风险,联盟供应链中信任关系的人为的风险可分为两种:事前的机会主义风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间的合作有所保留,影响合作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利益的获得,因此,防范风险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关系所必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风险防范
37、体系由风险识别体系、风险预控体系和风险防范的社会体系三部分构成。5.1.1 风险识别体系风险识别体系是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面临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的系统管理过程。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风险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组建阶段风险,来自于联盟外部,包括市场风险、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和突发危机风险等;第二类是运营阶段风险,来自于联盟内部,包括能力风险、信用风险、协作风险和投资风险等;第三类是解体阶段风险,来自于联盟各方,包括利益分配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和售后服务风险等。为了有效地识别联盟的风险,应在组织上设立风险防范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风险管理委员会。其下可设风险小组,专门从
38、事动态联盟在组建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衡量、监控、规避和提出风险分担建议等业务,并向有关部门和伙伴提出有关风险管理方面的建议。5.1.2 风险预控与评估体系风险预控体系主要是以风险核对表等工具为基础,通过风险管理机构的调查及成员企业自身的监控对各类风险指标进行跟踪和预测,从而达到及时防范、减少损失的目的。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来说,风险预控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识别风险;设立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收集风险信息;评估风险并分析风险的变动趋势;给出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并监督执行。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
39、作。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里,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推荐风险消减对策。5.1.3 风险防范体系风险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检察等活动来阻止防范风险损失的发生,削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来说,构建风险防范体系,首先要遵循上述的建立联盟信任机制的策略:确保战略相容性;精选合适联盟伙伴;形成统一的联盟文化;选择适宜的信任程度。同时,做好风险的识别和预控,在风险出现之后按照风险评估的方式,以法律为依据进行处理,这样就基本建立
40、了风险防范体系22。5.2 联盟企业间信任的约束机制5.2.1 联盟企业间信任的自我维持道德自律可以维持战略联盟之间最低程度的信任关系,因为社会道德要求不能背叛合作伙伴,也不应怀疑合作伙伴。信任的自我维持对联盟各成员企业的道德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难以形成对大多数企业的约束。但是,社会道德和市场道德要求企业诚实守信,不损害合作伙伴的利益的要求对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间相互信任关系是有基础指导作用的。5.2.2 联盟企业间的人际约束人际交往是第三方物流联盟企业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信任程度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第一,对有过欺骗记录的交易伙伴信任程度会很低,且一般不会再次被选中;第
41、二,重复交易的概率越高,信任程度越高。欺骗只能提高未来的交易成本,所以不是明智之举,从这个角度上说,重复交易的可能性抑制了欺骗行为的“收益”;第三,企业间交往的非单一性。如果两家企业间有多方面的交换和依赖,使得双方都握有互利或互害的手段,能够在必要时惩罚对方,这就构成了相互间的有效约束。一旦有的成员企业违反了公认的常规,它们可能是法律、习俗、道德等等,一般很难逃避惩罚。这样的监督关系起到维持交易秩序的作用。人际关系作为联盟企业之间的软关系,用无形的力量牵动三方物流企业联盟的信任。关系运作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建立信任的主要机制。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一个企业如果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他就会失去了
42、声誉,不仅会受到其它企业的谴责,而且可能会应付出极大的代价,失去关系网及其中所包含的各种资源。因为关系运作对联盟企业的约束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构建关系运作来提升信任机制。关系运作不仅包括利用关系网或请客送礼等工具性色彩较强的方法,联盟企业应重视运用不同的关系运作方法。而在一次性交往中,利用关系网或利益给予的关系运作方法较受重视23。5.2.3 联盟企业间的组织约束当合作范围扩大到紧密的社会关系之外时,联盟应采取使用另一种信任约束机制,这就是组织约束。这意味着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了一个组织活动,组织监督着它的成员。由于监督的实施由组织承担,约束效力就取决于两个因素:该组织的角色及其成员对组织的依
43、赖程度。组织的角色主要是指它是否愿意承担为社会整体维持秩序的责任。企业对组织的依赖程度主要指该企业在组织资源之外的选择程度24。如果与某一企业关系重大的需要主要来自组织,又缺少其他的谋取渠道,组织对他的约束就相当有效,可以用减少满足其需要作为制裁手段,让损害秩序的企业(如有的企业进行了欺骗行为)受到惩罚。在这样的条件下,参与联盟的企业不必了解对方很多的信息,只要确定了对方所在的组织,信任关系就可以建立起来。组织约束是比人际关系约束更正式和的广泛约束手段25。这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建立战略联盟之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需要重视组织约束的力量。5.2.4 联盟企业间的制度约束由于监督边界是有限的,人际约束不能在变化了的社会条件中继续保持原有的效力。人际约束的范围止于联盟合作共同体,超出这些范围,监督关系就不再存在。新的约束机制必须既能够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各方的合作行为,又能够制约欺骗行动的发展;它必须能够规范联盟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在更广泛的市场中把他们安排在互相监督的位置上;它还必须握有实施惩罚的手段,必须是“规则”或“实施”的集合体,这就是制度约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