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中 化 学 计 算 学 法 指 导.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 中 化 学 计 算 学 法 指 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 中 化 学 计 算 学 法 指 导.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 中 化 学 计 算 学 法 指 导上海市 普陀区 兰田中学 吴叶红 一、上海中考计算命题趋势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阐述了化学世界里的科学知识,揭示了众多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的本质,所以在命题时常常考虑到出一些能检测考生是否接受和掌握化学知识的水平,如中考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是近年来中考改革的新特点,强调能力考查是中考改革的基本精神,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人才选拔的需要,因此中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对于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能力要求高,而且还有一定的难度,有些能力要求较高
2、的试题,特别是计算题,以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常感到头疼,甚至看到计算题,脑子中就一片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自己的能力培养,我认为同学们应该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研究解题技巧,分析解题思路,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以达到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历年来上海中考试卷中所涉及的计算大约占总分的17%左右,一般分布在选择、填空及计算题中,题目的形式越来越新颖,要求层层升高,下面就针对2001年至2003年的上海中考计算题,进行分析比较。2001年2002年2003年选择在FeO、Fe2O3、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A、698 B、1289 C、236 D、134有关元素质量的关系式法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A、147 B、634 C、741 D、2874方程式中的关系式法往5.6克混有少量铜粉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 )A、大于0.2克 B、等于0.2克 C、小于0.2克 D、无法确定方程式的极值法填空 无实验室要配制360.0克10%的盐酸,需要36%的浓盐酸(密度为1.18克/厘米3) 毫升,水 毫升。此题是考查学生对浓度稀释的知识掌握情况。下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 克,溶液的
4、密度约为 克/厘米3。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0ml内含葡萄糖12.5g生产批号: 2有效期:至2004年3月5%此题考查学生识别标签的能力。计算在某温度下,2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跟2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1)硫酸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2)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 (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此题是典型的化学方程式是与溶液的溶解度、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综合计算,它直接以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作为已知量求出所需要的溶质量,难度不大。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克该样品与0.5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
5、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加热t 2、t 3、t 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加热时间 t 1 t 2 t 3 t 4剩余固体质量 2.12 2.08 2.04 2.04(1)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2)加热t 3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3)求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4)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纯度此题阅读量有所增加,切入点是数据,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难度较大。在一定温度下,将200克硫酸钠溶液与100克氯化钡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滤液276.7克,往滤液中加入83.7克该滤液的溶质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求:(1)原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滤液中的溶质在该温度
6、下的溶解度。此题也是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的溶解度的综合计算,但较2001年要求高,已知量未直接给出,要通过质量守恒间接找出已知量,再进行下一步硫酸钠溶质的计算和溶解度的计算,在这类题中它要求较高。总结:计算能力要求逐年提高,在不超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二、初中化学计算的学法指导 化学计算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等综合应用的一种基本技能,它涉及到化学、数学,甚至其它领域的知识,从量的方面揭示物质的变化规律。通过化学计算,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下面就针对初中阶段化学计算内容,如何应对中考中的计算作一个学法上的指导。(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基本类型(1)
7、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2) 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3)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4) 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所含某元素的质量的计算(5) 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的计算(6) 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解题关键 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拓宽解题的思路,从多渠道方向思考,仔细琢磨,找出解题技巧,运用特殊方法计算结果。3、学法指导A、原子个数配平法(变形法)例:X和Y两种元素,它们化合生成A和B两种化合物,A中X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为75%,B中X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为80%。已知A的化学式为XY4,则B的化学式为( )A、XY3 B、X2Y2 C、X3Y2 D、XY2
8、分析:在A化合物中X%=X/XY4 100%=75%,把B、C选择项变形(A和D无须变形):1/2X2Y2、1/3X3Y2,因为X在B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80%,比X在A中大,所以在保证了分子相同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式量比A化合物小且接近的一项,那就是A。B、恒值法例:由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含量为22%,则混合物中钠元素含量约为 。分析:观察化学式,并根据氧元素含量为22%,则Na2S%为78%,又因为钠与硫的原子个数比都是21,所以混合物中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4632(一恒值),46(46+32)=X%78%,X%=46%C、元素守恒法例:某氧化铜和氧化铁
9、的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求混合物中氧化铜和氧化铁的质量比。分析:根据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氧化铜和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之和,设氧化铜的质量为X,氧化铁的质量为Y,可以列等式:X16/80 + Y48/160=(X+Y)25%,XY=11D、平均值法例:某不纯的碳酸钙粉末中只含一种杂质,经测定该不纯的碳酸钙中含碳量为13%,则混入的杂质可能是( )A、Na2CO3 B、KHCO3 C、MgCO3 D、K2CO3分析:纯净的碳酸钙中的C%=12/100100%=12%,现在含碳量大于12%,由平均值原理得到,杂质中含碳量必大于13%,再估算它们的含碳量,只有MgCO3中 C%大于1
10、3%E、假设极值法例: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可能是( )A、 由CO或CO2单独组成的纯净物B、 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C、 由CO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D、 由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分析:假设组成的气体是CO,那么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4;假设组成的气体是CO2,那么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8,A不成立。现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5,可能是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也可能是除了CO外,氧气过量。(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基本类型(1) 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计算(2) 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3) 已知混合物(含
11、不反应的杂质或也反应的杂质)或溶液的质量,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4)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解度和浓度的简单综合2、解题关键(1)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是解题的基础(2) 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的方程式中任两物质之间都有它们的特定质量比式量总和之比(3)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一定是指纯净物的质量,如果所给已知条件是混合物的质量,必须换算到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3、学法指导A、元素守恒法 此类题利用化学反应前后某种物质中的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原理进行求解。例:将3.6克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会儿,冷却后测得剩余固体中钙的质量分数为57.6%,求
12、碳酸钙的分解率。分析:根据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可以列等式:设残留物的质量为X, 3.640%=X57.6% X=2.5 CO2质量为3.6-2.5=1.1克 设反应掉碳酸钙Y克CaCO3 CaO+CO2100 44 Y 1.1Y=2.5 CaCO3 %=2.5/3.6100%=69.4%B、关系式法 此类题涉及到的方程式不止一个,可以利用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例: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样品1.25克,把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为2.1克,计算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百分含量。分析:该题所发生的方程式如下: Fe2O
13、3+3CO2Fe+3CO2 CO2+Ca(OH)2CaCO3+H2O列出关系式: Fe2O33CO23CaCO3根据上述关系,可由碳酸钙的质量直接求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又快又清楚。设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X。 Fe2O3 3CaCO3160 300 1.25X 2.1 X=89.6%注意: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C、差量法 此类题是利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差与方程式中任何量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解题过程较常规思路解题简单又方便。例:把一根重70.5克的铁棒放入300克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假设硫酸铜已全部反应),把附有铜的铁棒从溶液中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质量变为72克,则原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
14、质量分数。分析:差量法 设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常规法 设反应掉Y克铁Fe+CuSO4Cu+FeSO4 m Fe + CuSO4 Cu + FeSO4 56 160 64 8 56 160 64300X 72-70.5 Y 300Z 72-(70.5-Y)X=10% Y=5.25克 设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Z , Z=10% 以上相比较,差量法解题简捷 。 D、平均值法(估算法)例:将某含有一种可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样品1.17克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沉淀2.92克,则混入的杂质可能是( )A、MgCl2 B、ZnCl2 C、CuCl2 D、K
15、Cl分析:设样品的平均式量总和为XNaCl*+AgNO3AgCl+NaNO3* X 143.51.17 2.92X=57.5,现氯化钠的式量为58.5,说明杂质与硝酸银反应且等质量条件下生成的沉淀比氯化钠生成得多,即混入的杂质经配平,式量57.5,四个选项的物质与硝酸银反应的关系式:1/2MgCl2AgCl、1/2ZnCl2AgCl、1/2CuCl2AgCl、KClAgCl 47.5 143.5 68 143.5 67.5 143.5 74.5 143.5说明氯化镁同等质量下产生的沉淀比氯化钠多(47.557.5),所以应选A。(三)溶液的计算1、基本类型(1) 溶解度的计算(2) 溶液的质量
16、百分比浓度的计算(3) 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简单综合2、解题关键(1) 公式不能写错(2) 求溶解度或代入溶解度公式,必须是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3) 当溶液饱和时,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是:C%=S/(100+S) 100%(CS)(4) 有关浓度稀释的计算中,溶质不变列等式,加入的溶剂的质量是稀溶液减浓溶液,但体积 不能直接相减,一定要转换到质量再减。3、学法指导A、对于一个饱和溶液而言,一般情况下,恒温蒸发水,析出一定量的晶体,与溶解度的关系是:S/100= m析/ m蒸发水;大多数饱和溶液如从t1降低到t2,析出一定量晶体,与溶解度的关系是:(S1-S2)/(100+S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 中 化 学 计 算 学 法 指 导.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