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全章教案(郑).doc
《第九单元溶液全章教案(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溶液全章教案(郑).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
2、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讲授新课:活动与探究一步骤食盐加入水中蔗糖加入水中现象食盐消失在水中蔗糖消失在水中静置后现象无沉淀析出无沉淀析出结论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蔗糖溶解在水中解析: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3、混合物。2、溶液的特点: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水是常见的溶剂。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怎么办?活动与探究二:溶剂溶质现象结论水碘难溶于水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力也不同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酒精碘易溶于酒精酒精高锰酸钾难溶于酒精活动与探究三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 论水乙醇分层不分层不分层乙醇能溶于水,形成溶液。小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
4、与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如果有水存在,不管量多少,都为溶剂。如果某物质溶于水时发生化学反应,则生成物为溶质,水为溶剂。4、溶液的的命名:根据溶质的名称进行命名。如:硫酸铜溶于水的溶液称为硫酸铜的水溶液,简称为硫酸铜溶液。碘溶于酒精的溶液称为碘的酒精溶液,简称为碘酒5、溶液的用途: 见课本第27页第二课时二、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不稳定,静置后出现沉淀。活动与探究四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 象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分层不分层分层不干净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分层形成均一的泡沫泡沫仍均匀,不分层干净2、乳浊液:小液
5、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不稳定,静置后出现分层。讨论:为什么在加有植物油的水中再加入洗涤剂能形成均一的泡沫?原因: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为大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些试管的内壁很干净。3、乳化:使油脂分散成无数的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液滴,这种现象叫乳化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五 水中加入的物质NaCl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现 象温度变化不明显温度降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放出热量讨论:同样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归纳:1、溶质的溶解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
6、,吸收热量。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2、溶解过程的热现象:当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KNO3溶解。当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思考: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U型管、玻璃片,NaCl、 NH4NO3、NaOH板书设计: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点: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能溶解其
7、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水是常见的溶剂。4、溶液的的命名:根据溶质的名称进行命名。5、溶液的用途: 见课本第27页二、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不稳定,静置后出现沉淀。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不稳定,静置后出现分层。3、乳化:使油脂分散成无数的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液滴,这种现象叫乳化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质的溶解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2、溶解过程的热现象:当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KNO3溶解。当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NaO
8、H溶解。教学反思:1、通过本课题的教学,学生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4、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课题2 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3)了解溶解度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
9、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 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杯水中到底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讲授新课:活动与探究一操作往20mL水中加入5gNaCl,搅拌再加入5gNaCl搅拌再加入5mL水搅拌现象结论活动与探究二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
10、5g硝酸钾搅拌冷却提问: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小结: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讨论: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归纳: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的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的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
11、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浓溶液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而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活动与探究三: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实验现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5.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结晶的应用:课本P35页海水中提取食盐。课时小结: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增加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单元 溶液全章教案郑 第九 单元 溶液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