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设计.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课程分析【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的意识。 (3)能区别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及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7)了解
2、我国的水资源,了解水资源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本章特点本章是继学习了“有趣的声”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以后,进一步学习“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本章的物理现象直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体验丰富。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1、本章安排的两个探究是学生经历了个探究活动之后,有一定难度的,而又较为完整的两个探究活动。它们都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3、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这两个实验要求的提高,为了让学生不仅要在探究活动中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和规律,而且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本章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它包括探究2个: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水的沸腾;演示实验1个:学生活动5个:用手判断温度可靠吗?正确使用温度计,酒精的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信息浏览2个,课外活动3个,STS1个。3、本章的“电冰箱”和“水循环和水资源”,两者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事物和现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其中“水循环和水资源要求教师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用水
4、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总结出水的三态循环规律;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课时安排】本章共5节,打算用 10课时,从全球变暖开始2课时,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3课时,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课时,升华和凝华1课时,水循环和水资源1课时,习题课1课时。4.1从全球变暖谈起(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由于全球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的气温变暖2、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3、知道摄氏温度的定标规定,知道摄氏温度的表示和读法。4、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读数。过程和方法 :1
5、、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构造、2. 摄氏温度的规定【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学情分析】:体温计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液体温度计的使用,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容易在使用时出错。【教学用具】:演示:常用温度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学生: 常用液体温度计、烧杯(2)、冷水及热水若干。【教学过程】: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6、,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明显变暖,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课本84页图41,可见,温度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温度?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温度呢?一、新课教学:(一)、温度: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3、实验:请同学们体验把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热水中片刻后,一起放入温水中的不同感觉。小结: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
7、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二)、温度计:1、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3、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4、结构:构造 玻璃泡:水银、酒精、煤油等适量液体 刻度:零刻度、测
8、量范围、分度值5、温度计上的符号是什么意思?(1)、摄氏温标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读作1摄氏度。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2)、信息浏览:一些物体的温度6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及华氏温标。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标,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 =0 K,0 =273 K,
9、100 =373 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 练习:(1)水的沸点=_ =_ (2)沸水的温度=_ =_(3)绝对零度是_ =_ (4)人体正常体温是_ =_三、用温度计测温度(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四、小结:一、温度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 结构 3、 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摄氏
10、温标1摄氏度规定:P45 2读法:5读:5摄氏度;-5读: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四热力学温度(T=t+273k) 五、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第2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读数。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体温计的结构、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
11、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教学重点】:正确使用体温计【教学难点】:体温计的构造、【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学情分析】:体温计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用具】:演示: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学生:常用液体温度计、体温计、烧杯(2)、冷水及热水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是温度? 2、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 3、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什么温标?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体温计和温度计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体温计是如何使用的?新课教学:(一)、体温计 学生阅读课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1)体温
12、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小结:1、原理: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测量范围:3
13、5-42 最小刻度:0.1 3、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准确到0.1)4.使用: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二)、学生实验:1、用温度计测水温(教师巡回指导) (1)、估测 (2)、用温度计测水温 2、用温度计测体温 注意:(1)、测体温前,应先用酒精消毒体温计 (2)、使用时要防止体温计破损(三)、STS、几种温度计四、本课小结:同学们已经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隐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生活 物理 社会”,了解“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后果
14、。理解陆游的“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五、作业布置:1、自我评价与作业 2、基础训练4.2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
15、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情分析】:汽化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其特点是由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
16、由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沸腾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芯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2、指导学生活动:把水擦在手背上,用嘴吹(用书扇)。 教师演示: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
17、3、提问:有什么现象?有什么感觉?(水不见了,干了,比较凉。) 水和酒精到哪里去了?(变成气体跑掉了。)二、新课教学: (一)、汽化:像水或酒精这样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二)、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提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将纸点燃,后用准备好的纸片叠成小纸锅烧水,你们看到了什么?纸锅中的水烧开后过一会儿会变少吗? 3、小结: 这说明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像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在物理上称做蒸发;一种像水烧开后会变少的现象叫沸腾下面我们一起先来探讨有关蒸发的知识。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蒸发的例子吗?(天热了在教室里洒水;晾
18、晒衣服)4、由晒衣服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板书学生的猜想)(三)、蒸发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问:同学们思考:在晒衣服时,要使衣服干的快些,怎么办?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衣服干的快呢?(2)、实验:同学生们看这是半试管酒精要想使它蒸发快些,我们采用哪些措施?(3)、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谁能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A:表面积 蒸发:影响因素 B:温度 C:空气流动速度2、蒸发的特点:同学们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这说明了什么?3、蒸发吸热小实验: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19、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四)、沸腾二、观察水的沸腾1、提问:你们看到了用纸锅能烧水,而纸都不燃烧,那是为什么呢?想知道什么原因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汽化中的沸腾现象水的沸腾是我们常见到的现象,谁能描述一下水沸腾有什么现象?2、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有什么现象?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那么我们需要什么实验装置?如何设计实验方案?3、教师请设计好的学生讲解设计方案4、将记录的数据若放入表格中,则很直观明了,那怎样设计表格呢?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设计表格5、在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讲述注意事项正确使用温度计,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切勿碰翻烧杯,小心烫伤!读数要迅速
20、准确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束后,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6、分析:(1)、定义:通过观察哪位同学起来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提问:在实验中测到水沸腾时的温度多少?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数值吗?为什么不完全相同呢?(3)、介绍:图像法可形象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由于初二的学生对函数图像没有接触,教师先用两个作标点举例,后让学生画图(4)、特点观察水的沸腾图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条件水沸腾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对水加热?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说明了什么问题?条件: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
21、续吸热(6)、沸点: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我们把液体沸腾时温度称做沸点请同学们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思考液体沸腾需要哪些条件?(五)、本课小结: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情分析】:本
22、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部分析、总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生应较容易理解。【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什么叫汽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水沸腾的特点?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知道了水沸腾时的特点,那么它与蒸发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教师可适时点拨,让学生概括二、新课教学(一)、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1、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2、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2)
2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3、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吸热不同点: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蒸发是缓慢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二)、练习1、夏天在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了,并在这个过程中(填“吸热”和“放热”)2、夏天扇扇子时,空气的温度下降了吗?人为什么感到凉快?3、有同学说煮饭时,多沸腾一些时间可以提高水的温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成语“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沸腾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
24、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扬汤止沸” 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 只能暂时止沸。5、仙人掌故居在沙漠,说一说它针状的叶子有什么作用?6、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那么纸做的小锅能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并讲出其中的道理。(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是800)(三)、作业布置: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液化现象,了解液体的方法,知道液体放热。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
25、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教学重点】:1、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2、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液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烧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玻璃片、碘、水、乙醚、注射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冰会熔化成水,水会汽化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能否再变回液态的水呢?学生举例说明水蒸气升到高空,遇冷后凝结成小水珠开成云,落回地面就是雨;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
26、看到有水从锅盖滴下,这也是锅内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锅盖凝结成的,可见,物质可以由气态变成液态,这是液化2、学生举例 二、新课教学:(一)液化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二)、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我们常见到人呼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门口出现的“白气”,打开热水瓶盖子,瓶内冒出的“白气”等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形成的雾状。水蒸气我们是看不见的,不要认为我们看见的“白气”就是水蒸气,这些“白气”是已经液化了的细小的小水珠形成了雾状。大量实验表明,所有的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但要使气体温度足够低,需要非常复杂的低温技术。人们探索能不能使气体在常温
27、下,或者在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实现液化?2、压缩体积实验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内的可燃气体都是液态的,是采用在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液化的。液化后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贮存。(学生阅读:长征3号介绍) (三)、液化放热 1、为什么被100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液化要放热2、实验:95页图419 (四)、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1、学生举例2、归纳:雾、露、白汽、夏天,自来水管出汗(五)、本课小结:液化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放热。(六)、信息浏览:电冰箱的致冷作用三、练习: 1、有一种
28、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是用_的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2、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呈在_。 猜想的依据是:_。3、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1)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2)举出一个与上述现象相同原理的实际例子。四、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了解熔化
29、、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
30、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学生较难理解。另外,还应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具】: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海波、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 问题:(1)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2、 活动一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学
31、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冰。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二、新课教学:(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学生举例: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冰;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冰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冰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冰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二)、探究海波熔化的特点提出问题:海波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海波熔化 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海波熔化时温度
32、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98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如图4-47把海波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海波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表格中。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
33、4-28画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同线段中冰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结论:海波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评估:(三)、探究石蜡熔化的特点1、实验:如图4-27把石蜡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石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石蜡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2、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4-30画出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同线段中石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
34、态?3、结论:石蜡在熔化全过程中,温度上升(四)、观察石蜡的凝固过程 把装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观察试管中的石蜡从液态变成固态(五)、小结: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 1、 海波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石蜡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2 、图像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3、会查熔点表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5、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
35、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熔化、凝固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学生较难理解。另外,还应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海波和石蜡熔化
36、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二、新课教学:(一)、晶体1、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讲述: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冰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
37、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5)、像冰那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2、熔点讲述: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 。3.凝固曲线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
38、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1)DE段。海波是_态,_热(填吸或放),温度_。(2)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热,温度_。(3)FG段。海波的状态是_,_热,温度_。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二)、学生练习(1)读物质的熔点表。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教师:钨的熔点是3 140 。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 140 不变。(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2)学生回答温度是70 的萘是_态。 冰在-5 时是_态。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态。 冰银在-30 时是_态。酒精在-1
39、00 时是_态。 锡在232 时是_态。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冰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在-52.3 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冰银的凝固点是-39 ,在气温低于-39 时,冰银的固态的。所以冰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三)、.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讲述: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冰的自白,并回答问题。“我叫冰,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0 。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0,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学生讨论并回答)0既是冰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冰是熔化还是凝
40、固,关键要看冰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冰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冰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四)、非晶体1、讲述: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三、归纳总结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
41、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冰冰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学生思考并回答)冰冰混合物中有冰又有冰,冰和冰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所以冰冰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并回答)雪在熔
42、化时温度保持在0 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冰,可以利用冰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 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冰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五、作业布置:1、自我评价与作业;2、基础训练。教学反思:附: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达到熔点 熔化 晶体 吸收热量 熔化时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非晶体 熔化时温度升高 定义:物质从液
43、态变成固态 达到凝固点凝固 晶体 放出热量 凝固时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 非晶体 凝固时温度下降4.4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所以,应加强实验指导和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