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工艺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工艺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工艺学).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echnics of Mechanics Manufacturing课程编码:学 时:48/4学 分:3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工程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与金属热处理、互换性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设计后续课程: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开课学期:第 6 学期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卓越计划试点建设专业教 材:陈红霞、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参 考 书:1韩荣第.现代机械加工新技术.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2王先逵.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 陈
2、爱荣.机械制造技术.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4 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年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2、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学会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部件、产品装配工艺过程的方法;了解影响加工质量的各项因素,学会分析研究加工质量的方法;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课程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提高工业产品性能价格比的基本方法,掌握机械加工中解决质量问题的途径。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根据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部件、产品装配工艺过程;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及制订工艺规程和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专用工艺装备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专用机床夹具的能力。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生能够建立机械制造工程学科完整的概念,了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章主要内容:1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本章重点:1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本章难点: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生能够了
4、解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熟悉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掌握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掌握工艺路线的制订;掌握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熟悉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了解工艺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本章主要内容:1.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1.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1.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1.3 生产类型及其对工艺过程的影响1.2 工艺规程的概念、作用、类型及格式1.2.1 工艺规程的含义1.2.2 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和制订步骤1.3工艺分析及毛坯选择1.3.1 工艺分析1.3.2 毛坯选择1.4 基准及其选择1.4.1 基准的概念1.
5、4.2 设计基准1.4.3 工艺基准1.4.4 基准的选择1.5 工艺路线的拟定1.5.1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1.5.2 加工阶段的划分1.5.3 工序集中与分散1.5.4 加工顺序的安排1.5.5 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1.6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1.6.1 加工余量的确定1.6.2 切削用量的确定1.6 13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1.7 确定时间定额1.7.1 时间定额的含义1.7.2 时间定额的制定方法1.8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性分析本章小结习题综合实训本章重点:1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2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3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4工艺分析5工艺路线的制订6加工余量、工序尺
6、寸及公差的确定7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8工艺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 本章难点:1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2工艺路线的制订3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第二章 机械加工精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熟悉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受力变形、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掌握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了解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本章主要内容:第2章 机械加工精度2.1 概述2.1.1 机械加工精度2.1.2 机械加工误差2.1.3 研究加工精度的目的与方法2.2 原理误差2.3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2.3.1 机床误差2.3.2 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2.3.3 刀具
7、的制造误差与磨损2.3.4 调整误差2.4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2.4.1 工艺系统刚度的概念2.4.2 工艺系统刚度的计算2.4.3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4.4 机床部件刚度2.4.5 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2.4.6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2.5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2.5.1 概述2.5.2 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5 _3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5.4 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5.5 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2.6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2.6.1 分布图分析法2.6.2 点图分析法2.
8、7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2.7.1 误差预防技术2.7.2 误差补偿技术本章小结习题本章重点:1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5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本章难点:1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第三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生能够了解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掌握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了解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了解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了解已加工表面质量及工件材料的加工性能。本章主要内容:第3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
9、量3.1 概述3.1.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描述3.1.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和寿命的影响3.2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3.2.1 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3.2.2 磨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3.3 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3.3.1 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3.3.2 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3.3.3 表面层残余应力3.4 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3.4.1 采用精密加工和光整加工方法降低表面粗糙度3.4.2 采用表面强化工艺改善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3.5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3.5.1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现象及分类3.5.2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3.5.3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课程 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 工艺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