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经典资料(医学院专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药理学经典资料(医学院专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经典资料(医学院专用).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理学【名词解释】B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引起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或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 (median effective dose ):引起50%用药个体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或浓度。表现分布容积 Vd(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给一定量(A)药物经分布平衡后按测得血浆浓度计算应占有的体积(表观数值)Vd=A/C0。半衰期(half life, t1/2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肠肝循环:自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
2、收。D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药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代谢(metabolish):是指机体使药物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E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抑制,不敏感菌乘机在体内繁殖,造成新的感染称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F副反应(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分布(distribution):是指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中的过程。G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是指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肝药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肝药酶合成或增强其活性的药物
3、。肝药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合成并降低其活性的药物。H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简称为化疗。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CI):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即:CI = LD50 / ED50。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存在的药理效应。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指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即每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降低恒定数量。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指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
4、量,即每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降低恒定比值。J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也有较强内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亲和力强,但缺乏内在活性。K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药物。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L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
5、ip):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关系。N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内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耐受性(tolerance):是指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疗效,一般发生较慢。P排泄(excretion):是指药物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转运过程。Q亲和力(affinity):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R瑞夷(Reye)综合征:是指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用乙酰水杨酸后表现为严重肝功能
6、不良合并脑病。S杀菌药:既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又能杀灭细菌的药物。受体脱敏(receptor desensitization):长期使用一种激动剂后,组织或细胞对其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受体增敏(receptor hypersensitiza-tion):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剂水平降低或长期使用拮抗剂而造成。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和肝脏细胞的酶的灭活代谢,导致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相对量)和速度。T停药反
7、应(withdrawal reaction ):停药以后原有疾病加重。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W稳态血浆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是指多次给药时,体内总药量逐步增多,直至消除量进入量时,体内总药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药浓度即为Css。X效能(maximum efficacy):当效应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此时的效应称Emax ,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 (potency):引起一定效应的药物剂量或浓度,一般采用50%效应量。吸收(absorption):是指药
8、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浆清除率(CL,Clearance):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 清除干净。Y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atics):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初始作用,是产生效应的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依赖性(dependence):是指长
9、期用药后对药物产生了精神和/或生理性的依赖或需求。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Z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浓度。治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指数愈大,药物的安全性愈高。【填空题】1、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停药反应、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变态反应 和副作用等。2、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机体反应相关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 和特异质反应 。3、长期应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减少 ,这种现象称为受体向下调节 。它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 的原因之一。4、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吸收
10、 、分布 、代谢 和排泄 。5、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可致药物逐渐蓄积 。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可致稳态血药浓度 。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可致血药浓度下降 。6、时量曲线的升段反映药物吸收及分布的快慢 ,高度反映药物吸收的量 ,降段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 。7、 M受体兴奋可引起心脏抑制 ,瞳孔缩小 ,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8、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是:缩瞳 、降低眼内压 和调节痉挛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 ,滴眼时应压迫内眦 。9、新斯的明的禁忌症有机械性肠梗阻 、尿路梗塞 、和支气管哮喘 。10、后马托品的散瞳作用特点是缓慢 、较弱 和持久 。11、治疗胆绞痛、肾绞痛,宜以阿托
11、品 和哌替啶 合用。12、救治心脏骤停的药物有肾上腺素 和异丙肾上腺素 等。13、肾上腺素的主要禁忌证是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病 、糖尿病 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14、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途是抗休克 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15、长期应用受体阻断药,可引起受体向上 调节,突然停药可引起反跳 现象,故停药应采取逐渐减量停药 。16、巴比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_镇静催眠_、_抗惊厥 _、_抗癫痫_、_麻醉_等。17、对持续性焦虑宜选用 地西泮 ,间断性严重焦虑宜选用 氯氮卓 。18、苯妥英钠的临床用途有_抗外周神经痛 、 抗外周神经痛 和 抗心律失常_。19、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 大发作 和 部分性发作 的首
12、选药物,对癫痫 小发作 无效。20、可以治疗外周神经痛的抗癫痫药物有_卡马西平_和_苯妥英钠_。21、抗精神病药分为四类,分别是 吩噻嗪类 、 硫杂蒽类 、 丁酰苯类 和其它类。其代表药物分别为 氯丙嗪 、 泰尔登 、 氟哌啶醇 和 五氟利多_。(各举一例) 22、氯丙嗪主要用途是 抗精神病 、 止吐 和 人工冬眠 。23、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 帕金森综合征 、 急性肌张力障碍 _、_静坐不能_、_迟发性运动障碍_等。24、急性吗啡中毒的主要特征是 昏迷 、 针尖样瞳孔 和 显著呼吸抑制 。25、治疗胆、肾绞痛必须 阿托品 和 哌替啶 合用,原因是_可增加疗效、互相拮抗不良反应_。2
13、6、吗啡中毒时瞳孔 缩小 ,哌替啶中毒时瞳孔 扩大 。27、小剂量阿司匹林可 抑制 血栓形成,原因是减少血小板中 TXA2 生成。高浓度阿司匹林可 促进 血栓生成,原因是减少了血管壁中 PGI2 的合成。28、钙拮抗药主要作用于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型钙通道 L 亚型 1 亚型。29、治疗高血压危象的药物有 硝苯地平 、 二氮嗪 、 硝普纳 和 哌唑嗪 等。30、维生素K在肝中参与凝血因子 、 、 和 的生物合成,从而有促凝血作用。31、硫酸镁口服用于 排除肠内毒物 和 慢性胆囊炎 的治疗,注射则用于 惊厥 和 高血压危象 的治疗。32、链霉素的不良反应有 急性毒性反应 、 耳毒性 、 肾毒性
14、、 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和 过敏反应 。【简答题】【关于原理的简答题归类】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如-内酰胺酶; 合成酶(钝化酶):如乙酰化酶、磷酸化酶、核苷化酶等,将相应的化学基团结合到药物分子上使药物失活;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改变靶蛋白结构如: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产生新的靶蛋白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 增加靶蛋白数量。 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 如:细菌对-内酰胺类、四环素的耐药。 改变代谢途径:如:耐磺胺药的细菌自身产生PABA或直接利用叶酸转化为二氢叶酸。 主动流出作用。 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增加胞质膜的
15、通透性: 多肽类: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 多烯类:增加真菌胞浆膜的通透性如制霉菌素; 抑制核酸的合成: 抑制叶酸的合成; 抑制DNA、RNA的合成; 抑制蛋白的合成: 氨基苷类蛋白质合成全过程抑制药; 四环素类30S 亚基抑制药; 林可霉素类50S 亚基抑制药。简述为什么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治疗? 因为休克时,由于心脏抑制和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循环血量降低,导致血压下降;同时由于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肾上腺素可激动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降低通透性;同时激动1受体,改善心功能;另外,激动2受体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和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总之,应用肾上腺素,可
16、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引起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喉头和支气管黏膜下水肿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简述磺胺类药与AMP合用抗菌作用增强的依据? 磺胺类药作用点是二氢叶酸合成酶,其作用机制为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极其相似,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通过干扰细菌叶酸代谢而抑菌; AMP作用点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和利用; TMP与磺胺药合用,可坏死细菌的四氢叶酸的合成受到双重阻断,使磺胺药的抗菌作用增强。简述糖皮质激素抗休克作用机理? 稳定溶酶体膜,降低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阻止或减少蛋白水解酶的释放; 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学 经典 资料 医学院 专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