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目 录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II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III 3-6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IV 3-6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V 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
2、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极
3、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四)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
5、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
6、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
7、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
8、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
9、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以上几个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指
10、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
11、通进行。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
12、的方式等。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
13、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
14、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五)
1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
16、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国家将谋求建立“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各地区、各学校要谋求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
17、行评定、进行鉴赏。(一)评价理念1、整体观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2、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此外,评
18、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被积极提倡的。3、过程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二)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
19、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八、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具体而言,要设立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通过制定相应的
20、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等),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二)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三)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四)教育行政部
21、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学校的管理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和组织区域性的、校际的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II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各省市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精神,特制定本纲要。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
22、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一)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
23、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综合 实践 活动 指导 纲要
限制150内